大明嫡子(438)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最后,重重的推开朱允熥,纷纷的走到书房门后。

“无耻!”

“无耻至极!”

而后,便推门而出。

朱允熥在后面连忙伸头看向屋外,大喊道:“记得先去给二十三叔带走。”

……

一夜无语。

翌日清晨,朱允熥是扶着墙走出太孙府,上了去往皇宫的马车。

等他进了乾清宫,正巧是赶上老爷子在用膳的时辰。

朱元璋最近不理政务,将朝政一并交给太子和朱允熥打理,前番的风寒之症倒是已经消失不见,又因为方才起来,满面红光,可谓是容光焕发。

瞧着大孙子一脸疲倦的托着腰走进乾清宫。

朱元璋眉头一挑,放下手中的碗筷:“年轻人,贵在节制。”

朱允熥躬身作揖,翻翻白眼。

然后瞪了想要上前搀扶自己的孙狗儿一眼,自己忍着酸痛缓缓的坐定在老爷子面前,端起桌上的碗筷,先是给空空荡荡、饥肠辘辘的肚子喂了几口熬得出了米油的白粥。

如此之后,才呼着热气道:“孙儿这可是遵旨,为了咱们家的宗室大计出力的。”

重新端起碗筷,将最后几粒米挑进嘴里咀嚼着咽下的朱元璋,抬头便扫了朱允熥几眼:“爷爷是不是还得下旨给你个褒奖啊?当真是成了婚之后,便愈发的混不吝了,不知羞!”

朱允熥缩缩脑袋,迅速的将碗里的米粥吞进肚子里,抹去嘴唇上的米油,向后伸手撑着身子,默默的瞧了老爷子两眼:“孙儿可不敢,就是爷爷您下回可不要再催孙儿了,这事真不是孙儿能控制的,爷爷您也不想孙儿折在这里吧。”

朱元璋立马握着手中的筷子高高举起,就要落下敲打,想了想却是将筷子拍在了桌子上。

而后仔细的抹干嘴唇,舒展着双臂站起身。

在原地来回的走动了两下后,朱元璋这才双手叉腰的看向还撑在地上的朱允熥。

“混小子无利不起早。”

“说吧,这么早入宫来咱这里蹭饭,是又生了什么事情?”

朱允熥立马坐正,嘿嘿一笑:“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孙儿就是想着,如今爷爷登基已有二十七年,明年就是二十八年了。奶奶离世也有十多年,是不是等明年开春后,在京师办一场佛门水陆法会?”

朱元璋双脚站定,淡淡的瞧着眼前的大孙子:“哦?为何不能是道家的斋醮科仪?”

朱允熥愣了一下,抬起头,就看到老爷子正有审视的目光盯着自己。

他不由的缩缩脑袋,在老爷子面前,自己似乎总有一种被看穿的感觉。

朱元璋却是哼哼两声,伸出一只手虚点朱允熥几下:“还算你有些孝心。既然是要为你奶奶办法事,那就佛道两家的一起办吧。”

老爷子肯定是已经知道这两日发生的事情了!

朱允熥这一刻无比的坚信自己这时候产生的想法,而后起身低头拱手:“那主持法会的两家人选……”

朱元璋呵呵一笑,目光斜觎:“既然是你要尽孝心,这件事等明岁开春后,就交给你办了。好生的遴选,莫要本是一场孝心之举,变得不是个味道。”

老爷子就是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朱允熥彻底确信,老爷子在这座应天城里是手眼通天,开了上帝视角的。

腰身弯的更深了一些,朱允熥沉声道:“孙儿领命!”

“去吧,以后少来咱这里蹭食,多大的人了,自己是没有太孙府吃饭了吗!”

朱元璋低喝了一声,将大孙子给赶走。

一路等到朱允熥的身影消失在乾清宫,朱元璋的目光方才幽幽下沉起来。

“果然成了婚是好事情。”

“如今也知道旁敲侧击、藏形匿影的办事了。”

念叨了一声,朱元璋眉头竖起:“孙狗儿。”

皇帝轻呼了一声,内宫总管孙狗儿便悄然的到了皇帝眼前。

朱元璋沉眉冷眸:“告诉翟善和任亨泰,僧录司和道录司要是管不好,朕亲自替他们管。”

孙狗儿抬起头,又赶忙低下头。

陛下一个人在宫中,却没有用往日里常用的自称,透露出来的讯号可是很明显啊。

赶忙应下,孙狗儿便亲自出了乾清宫,要亲自出宫将这口谕给传到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二人的耳中。

……

“殿下,今日还要去哪里?”

一路出了西安门,田麦到了朱允熥身后低声询问着。

朱允熥微微一笑:“回府,今天太孙府有客人要登门。”

“客人?”

田麦有些疑惑,能被殿下称为客人的人,恐怕数遍大明也是少有的吧。

朱允熥反倒是询问了起来:“让人下去的事情都办好了吗?”

田麦立马低声道:“回禀殿下,都已经办好了,长江两岸府县都派了人暗中盯着,一旦体察不法之事,便会交由锦衣卫问责。”

朱允熥点点头,又转口道:“淮河以北,今冬是不是一直都没有降雪的消息传回来?”

田麦回道:“最新的消息,燕山一带入冬后便依着往年的节气降雪。黄河两岸入冬也并无差错,只是降雪少见,偶有几场亦不算太大,隔日便消,倒是都说今年比往年要更冷了一些。”

“果然……”朱允熥幽幽的念叨了一声,小冰河的反常气候开始一步步的呈现现象了。

田麦亦是心中装着疑惑,只不过是在不解于,今年是不是老天爷将北方的雪都给降到了南方来,弄错了地方。

等一行人回了太孙府。

朱允熥就将暖房给清空。

主要是将还试图缠着汤鹊清,意图继续留宿太孙府的二十三叔朱桱给弄回皇宫。

府上众人知晓今日太孙要等客人上门,便纷纷从暖房里离开。

人都走了,朱允熥也就难得有了一丝空闲。

照旧是炭烤过的红枣、花生等小吃食架在小火炉上煮着八宝茶。

而后,朱允熥便手握着一卷书,斜靠在一旁安静的翻阅着。

也不急切,也不急躁。

只是听着耳边的火烧煮水声、翻阅着手中的书卷,借着暖房外的雪景放松双眼。

等到整个暖房里充斥着八宝茶的香气时。

太孙府总管太监雨田,终于是拉开了暖房的屋门。

“殿下,智惠大师来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该来的人终于还是来了。他放下手中的书卷,转身坐正,淡淡的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智惠和尚,而后便提起早已煮好的八宝茶。

“孤可是等了智惠大师许久了,这茶已经是入味三分,到底还是大师慧眼,来的正是时候。”

站在门外的智惠和尚微微一笑,脱鞋入内。

他施了个佛礼,而后便跪坐于茶桌前。

“殿下明慧,其实是殿下叫小僧来这里的,所以小僧便来了。”

朱允熥眉头挑动,将倒好的八宝茶送到了智惠和尚面前:“大师,孤是个俗世之人,所以说话是喜欢直来直往的。你想要什么,孤想要什么,咱们都明白。现在,咱们该谈一谈,往后我们应该是怎样的。”

智惠和尚望着眼前茶杯里泛着涟漪的八宝茶,轻声道:“万法皆从王法。”

第三百四十章 万法皆尊皇帝

朱允熥摇了摇头。

很明显,他对这样的让步和提议,并没有感到满意。

智惠和尚一遍遍的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着自己的佛国,好压住从这个世俗之地离去的冲动。

面对摇头的监国皇太孙,智惠觉得很意外。

按照他的提议,相当于是将佛门彻底的置于大明律法的管控之下。

这和现在的局面是完全不同的。

佛门本是合作且游离于政治权利周围的,如此才能保证佛门在世俗人眼中的超然地位。

“殿下,贫僧此番之言,已然违背天下同门。”

智惠和尚面露不忍,轻叹一声。

朱允熥依旧是摇着头,在智惠和尚认为这一场谈判将会破裂之前,他站起了身,看向窗外的雪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