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48)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汤醴眉头一凝:“好端端的喜事,怎么就见了血?”

管事又走进了一步:“似乎是那些人不安分,所以才被太孙妃交给雨总管处理了。也正是因此,沐侧妃有身孕的消息,还是今天太孙府上奏宫中,才传了出来。”

“有人不安分?”汤醴眼底闪过几道寒芒。

太孙妃是他们汤家的姑娘,是他那个为了大明战死疆场的大哥的遗女,有人竟然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不安分了。

汤醴连语气都冷了一些:“不要张扬这些事情,家里要安稳些。你回府盯着,再写封信送回凤阳,就说京师无恙,太孙府大喜,让家里在地方上寻一些滋补、稳胎的东西,到时候一并送进太孙府给沐侧妃。”

“送这些东西?”管事脸上有些担心。

汤醴瞪了一眼:“到时候先送去太医院,走一遍太医院的手再送给沐侧妃!”

管事愣愣的点点头:“那小人这就回去安排。”

汤醴却是叫住了管事,想想又说道:“马上要过年了,今年提前给贺礼备好,你亲自一家家的走。第一家就选西平侯府。”

“小人明白。”

汤醴这才带着忧虑的点点头:“去吧。”

等到管事的离开后,汤醴的茶也算是煮好了。

他为自己倒了一杯茶,端起茶杯,刚送到嘴边,却是眉头一皱。

中军都督府的都督公房里。

低低的响起声音。

“最好是个小女娘……”

……

太孙府沐侧妃有了身孕的消息,终于是在应天城里一座座衙门、一片片的宅院之中传开了。

礼部。

平日里远不如吏部衙门,朝堂大员、封疆大吏如过江之鲫一般多。

也不似户部衙门,人人入门都是笑面迎人喜气洋洋。

更不像兵部,整日里都是一个个长得五大三粗,披着重甲的武将进进出出。

如果不是有恩科、大礼仪等事情,礼部平日里虽然算不上冷冷清清,可也说不上是热闹的地方。

然而今天,从一早开始,礼部几乎是将一整年的人来人往都给用完了。

“不管怎样,礼部要守好我大明的规矩。”

这是吏部尚书翟善开口说的话。

说完之后,这位大佬张目环顾四周,想要看看有什么会反对自己的话。

就从礼部衙门隔壁的兵部衙门过来的茹瑺,点点头道:“这是太孙的第一个孩子,于情于理,陛下都会有重赏,但规矩不能废,到时候文渊阁那边,还需要几位大学士每日留人,防备着宫中会做出什么出人意料的决定。”

茹瑺不是文华殿大学士,也不是文渊阁大学士,只能看向是大学士的几人。

翟善等人点点头。

如今大明朝的一殿一阁大学士,仍然是没有明确职责,但还是拥有了能随时入宫,进入文渊阁,作为皇帝和洪武门外的百官中间的一道沟通的桥梁。

每日,通政使司的奏章会从宫外先送到文渊阁,经过文渊阁审理,然后才会依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挑选出来,分别送往皇帝、太子、太孙三处。

只有审理的权力,而没有做出决断的权力。

任亨泰则是轻叹一声:“也没有听说,太孙殿下偏宠谁的事情啊。怎么就……”

这话已经是足足的僭越了。

只是在场的都是六部尚书,连都察院和五寺的人都没有带上。

郁新笑笑,耸了耸肩:“这种事情,谁能控制?任尚书你能?”

任亨泰瞪了郁新一眼:“礼部会做好该做的事情。太孙那边,本官不会有疑,现在就只是担心陛下……”

几人不由轻叹一声。

“希望陛下能圣明如常吧……”

……

“圣!”

“如果这个孩子是个带把的小子,就用这个字做名字!”

“这是朕的头一个皇重孙,当得起这个名字!”

乾清宫前殿,朱元璋此刻可谓是满面红光,激动不已,双手叉在腰上,就在太子跟前来来回回的走着,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自己终于是有皇重孙了之类的话。

朱标一脸的无奈:“爹,圣字岂可乱用。再说,谁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男是女。”

“咱是大明的皇帝,咱说能用就能用!”朱元璋依旧是双手叉腰,瞪大了眼睛盯着太子:“咱不管那些文人的规矩。”

“朕的规矩就是规矩!”

太子爷朱标很是无奈的翻翻白眼,老爷子现在就是不讲理的状态。

一个圣字,是能随便乱用的?

而且还是用在……用在朱家宗室子弟名字里。

寻常百姓家都知道要取贱名好养活,当然朱家是皇家,那自然是不一样的,可也不能这样取名啊。

想了想,朱标开口道:“圭字其实挺不错的,君子如玉。岱字也不错,泰山也,宗室子弟当行事为人稳如泰山。”

朱元璋冷哼一声,强调道:“这是咱的第一个重孙儿!”

“那您就知道一定是重孙儿,不是重孙女?”

朱标没来由的顶了一句,心中很是无奈。

噌。

朱元璋当即就抬起手虎视老大,想了想却只是冷哼一声收回手。

随后,朱元璋长叹一声。

“咱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也知道现在外头恐怕也都乱了吧。”

“咱家的子孙啊,还没有出生就注定是躲不了这些皇权之事……”

“劳什子的皇位!”

朱元璋啐了一口,满脸的鄙夷。

朱标起身,捧着一杯茶送到老爷子面前,无奈的笑笑:“熥哥儿是个公允的人,既然认了鹊清丫头做太子妃,他就不能废了嫡庶之分。

您是当爷爷的人,现在只是希望能有个重孙儿。可外头的人怕是都在盯着这件事,毕竟您老念叨这件事情好几年了,外头的人心最是难猜。

若是沐丫头当真生个皇重孙出来,您就真的要为那孩子取个圣字?他们会将您老的欢喜,给当成是暗示!”

朱元璋不说话了,只是冷冷的接过茶杯,一饮而尽,随后将茶杯砸进太子的手掌。

随后,想了半天。

朱元璋脸上露出狠戾。

“老子现在只想四世同堂!谁耽误了老子,哼哼……”

第三百四十五章 神仙的弟子

太孙府的喜讯,终究没有在应天城再掀起多大的风波。

毕竟,现在那孩子怕是连个人形都没有。

至于往后的事情,还得等生下来才能再说其他。

而年节也并没有什么大事件发生,大明依旧在做着赔本的朝贡买卖。

开年正月初三,倭国、朝鲜、琉球国并南方数宣慰司皆派遣使臣到来,拿着廉价的朝臣礼品,换取了大明官窑出产的瓷器,江浙制造局出产的丝绸等。

初五在京宗室,在朱元璋的带领下,祭拜了太庙之后,这个年便就算是过完了。

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十五,戊申日。

国朝上元节虽然没有前唐诗歌里那般的灯火辉煌,可朝廷还是破例,以太孙府子嗣有序为由,放开金吾一日夜。

日头斜过正午。

太孙府后苑暖房。

年前长江两岸,还是大雪纷飞的天气,翻过年气温却是一日高过一日,似乎有直接略过春日,让江南江北直接走进酷夏的样子。

也正是因此,冬日里炭炉昼夜不停的太孙府后苑暖房,这时候也早早的就撤走了炭炉,只是怕有返寒的可能,门窗还是不曾打开。

“这个鬼天气,八宝茶怎么喝怎么不得劲。”

朱高炽斜靠在一只金髹(xiu)三足凭几上,如同魏晋人物画里的人物一样,除了没有坦胸露背,也没有五石散,整个人显得是懒洋洋的。

朱允熥微微一笑,将八宝茶壶给挪开,从一旁取了一壶早就放在冰桶中冰镇的酸梅汤,为小胖倒了一杯,推到对方眼前。

“知道你怕热,早先就让人冰上了。不过这个时候,还是要少喝些,免得伤了肠胃,引来寒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