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48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是工部和户部的官员最多,还有一批观政已有两年之久的那批两榜进士。”

工部!户部!

朱橚脖子不由向后挪了挪。

朱允熥则是忽然转口道:“五叔又是否知道这些观政两年的两榜进士,都是学什么的?”

朱橚张了张嘴,只觉得自己此刻好似是被一柄大锤,狠狠的砸在了脑袋上。

“是心学进士。”

朱橚嘴里呢喃的说出了这一桩被自己遗忘了的事情。

“是的,都是投身心学的两榜进士,且观政两年。”朱允熥脸上露出了笑容,这几年的布局,这几年的左一下右一下的看似‘瞎捣鼓’,也终于渐渐到了收获的时候。

朱橚双手下意识的撑在了凳子上,他目光惊恐的看着盘着腿,垫着草,就这么席地而坐的朱允熥。

“你是想要将整个中原的官都给换了!”

朱橚这些年想了很多,却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朱允熥歪头伸手拖着下巴:“如果中原不可信,牵连上下,甚至会内忧生外患,那侄儿便替大明将整座中原换了!”

换了整座中原。

朱橚听到这番话,耳朵里便是一阵的金钟轰鸣。

“五叔,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并在二部观政的人,如今已经到了六府各县。

羽林左右卫指挥使汤弼,也带着左卫军马五千,坐镇陈留县。更莫说,另有三万京军,不日就会从南边抵达陈州府太康县。”

朱允熥说着话,时刻关注着朱橚的脸色变化,他忽然哦了一声,开口道:“对了,五叔可能也忘了,如今的河南道都司是羽林右卫指挥使于马。侄儿当初,在西安门外和他有过一番交情。于都司替侄儿挡过那些闹事的国子监监生,这件事五叔也是知道的吧。”

开封府,甚至和河南府,拿什么和自己斗!

朱橚双手撑在凳子上,屁股却是缓缓的落在了地上。

他觉得自己在凳子上坐的不稳。

望着已经将所有后手都说出的大侄子,朱橚苦笑了两声:“你二叔现在还兼着河南道改田税事,他秦王府的三护卫,是不是随时都有可能从潼关东出河南?”

朱允熥沉默了片刻,最后还是如实的点了点头。

“二叔要办改田税事,河南道两年的时间,似乎收效甚微。去年冬天,二叔躲在太庙里整整一个冬天,几近要放弃所有。这一次,侄儿西巡兼赈济六府,二叔大概觉得这是个机会。”

朱橚摇了摇头,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半响之后,他才低声道:“听说,老二家的炳哥儿,如今也在军中任职了。老四家的炽哥儿,更是替你管着那个税署的事情。”

朱允熥笑笑:“五叔家的燉哥儿,听闻也是有才能的。洪武二十二年,五叔去云南,开封这边便是燉哥儿在理事的,那几年宋宫周王府也被燉哥儿打理的很是不错。”

朱橚嗯了一声,脸上闪过一抹深意。

朱允熥看了一眼,不由轻笑起来:“这几年燉哥儿在应天入学大本堂,我因朝政之事,多有耽误。不过却也时常听人说起燉哥儿是个仁厚之人,平素诚心向善。大本堂每有停课,燉哥儿便会隐去身份出宫施舍,接济贫苦。依着侄儿的意思,这几年等各家的兄弟陆陆续续的成了年,便都是要为家里头做事情的。”

朱橚的眼睛里有亮光闪过。

而朱允熥却已经是默不作声的看向了朱橚,转口道:“只是……五叔啊,老古话虽然说子孙自有子孙福。可若是上辈失错,亦是会累及子孙的啊。”

朱允熥不禁想到后世,想要踏入仕途,每一个人都要经历严苛的背景审核,上查三代。

涉及儿孙的事情,由不得还有良心的人不去认真的思考和权衡。

朱橚想了很久,而后低声道:“你会用宗室子弟,在朝为官?”

按照大明这些年陆陆续续补充的制度和律法,大明的宗室亲王、郡王等等,必须要待在封地,为国镇守地方或边疆,可从来没有提到过会让一位成年或是继承王爵的宗室,在京师朝堂之上为官的。

朱允熥外头反问道:“难道现在就没有咱们家的人在朝为官吗?”

朱橚立马自嘲的笑了起来。

“是啊……炽哥儿、炳哥儿,听说都干的很不错。”

嘴里念道着,朱橚深吸了一口气,挺起胸膛看向朱允熥,笑了两声:“熥哥儿,你说吧,要五叔替你做什么。”

“五叔您现在就安安稳稳的回开封府城,平日里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朱允熥直接了当的开口说出自己的安排。

朱橚不禁啊了一声。

这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难道不该是自己也和老二一样,动用周王府的三护卫,然后带着朱允熥的人,按个点名,给开封府从上到下杀个遍,好让这一次的随行官员和那些观政两年的心学进士们接手地方府县衙门?

朱允熥挪了一下屁股,继续道:“如果可能的话,侄儿甚至希望,在那些人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五叔能帮他们出一把力,让他们做的更彻底些。”

朱橚皱起了眉头。

竟然还有这等操作?

他轻咦一声:“你是想要引蛇出洞?”

朱允熥点点头又摇摇头:“有曹智圣的那些东西,还有五叔您,其实并不用这样做。但侄儿却在想,难道曹智圣和五叔你,就知道他们做的所有的事情吗?侄儿以为,恐怕是不尽然的。”

清楚了自己现在处在的位置,已经希望得到的结果的朱橚,这时候终于是恢复了周王的模样。

只见他眉头夹紧,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是该这样,你想要一举揪出所有人,只能先让他们都动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看清楚到底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

朱允熥站起身,对朱橚伸出了手。

朱橚抬头看了眼,微微一笑,递出手。

将朱橚拉起身,朱允熥甚至是姿态亲近的上手,拍了拍这位老五叔身上的尘土。

随后两人走出凉棚。

朱允熥看了看眼前这一望无际的药田,回头道:“五叔,犯错就要挨打,这是不会更改的事情。宋宫周王府将来如何,还需五叔慎思。”

朱橚点了点头。

朱允熥又道:“侄儿借五叔的一句话转赠给五叔。审视而行,防车堕崖。”

……

“您真的就这么放他回去了?”

兰阳以西的周王府药田外官道上,田麦望着远去的周王府队伍,低声询问着。

朱允熥看向身后,已经开始被随行官员们接手的药田,亦是轻声道:“放不放孤这位五叔回去,现在有那么重要吗?”

“您不怕……”田麦忽的顿了一下,更加小声道:“您还想让他做饵?”

朱允熥笑了笑,并没有回答田麦这个问题,而是转口道:“让你们安排在宋宫周王府的人,这些日子盯好了。”

田麦一震,拱手道:“属下领命。”

朱允熥摆摆手:“回县衙。”

自回县衙后,朱允熥也接到了潘德善那边带来的消息。

在经过多次验证之后,此次随行还留在兰阳这边的官员们,基本已经是一致表决认同了他的治河之法,束水冲沙,修筑拦水大坝,重修千里黄河大堤。

便是这么一阵的时间,已经有不少衙门的随行官员,开始整理起文书来,好尽早的将消息传回在京师应天城里的本部衙门。

而朱允熥也开始了繁琐的政务。

六府的水如今基本都退了,目下主要的任务就是以工代赈,调动地方百姓开始清理淤塞,恢复田地。随后,还要重建屋舍,重修决口,防范疫病发生。

这些事情,对于这个时候的官员,尤其是这一次的随行官员们来说,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照本宣科的施行。

而很多事情在别的时候办不到,往往不过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做罢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