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52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张志远还是有些担心,脸色紧绷着,目光幽幽的盯着五大三粗好似一座小山的唐可可。

唐可可见此情形,当即开口道:“殿下那边的人转过来的话,将军此行非是要往河南道而去。将军目下便在此丛台驿候命便是,一旦殿下有所需,自会有消息送过来。”

张志远眉头愈发的皱紧:“殿下公文请调北平军马,此刻我军南下,为何殿下又不许我等进入河南道?”

张志远此刻还在担心河南道的局势,再往下会发展成什么模样。

忽的,他轻咦一声张开嘴,脸色复杂的看向坐在面前的唐可可。

“殿下是要我等领军南下山东?”

唐可可喝了一口茶,摇摇头:“殿下那边没有说,我也不知道。”

张志远手指轻轻的扣响桌案,几度看向唐可可,低声幽幽道:“如此看来,我军停于此处,唯一的目的便是虚张声势。名为控扼河南道之北,实则乃为南下山东预备。”

唐可可还是摇着头:“我不知道,我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张志远哼哼了两声,眉目之间生出几分阵前杀气:“殿下在河南道推行革新,清查地方,此举恐怕不只是会引动河南一道生乱。丛台驿,东南下山东,西南下河南。

我部不下河南,那边是为了北控山东,随时策应河南道之局势,东南下山东。以配合殿下在河南道的布局,防范山东道连生动乱。若河南山东两道皆乱,则我大明九边之局,南北不再畅通。”

唐可可接连不停的摇着头:“殿下未有交代此事与我。”

嘴里念叨着,唐可可不让观望了张志远好几下。

他确实是不知道太孙殿下到底会有怎样的安排,但身为太孙布下的局中一员,唐可可隐隐有着和张志远此刻同样的联想和推演。

而他,也同样比张志远知道的更多。

又譬如,他知道潼关后面,如今就有秦王府三护卫驻扎。

也知晓,去岁还在江南各地的京军,前一程虽然就收到了回京轮番的旨意,但最近却走的很是慢。

而先头已经赶回京师的京军,也以要轮番回原来卫所为由,再一次出京奔赴各地。

他更知道,锦衣卫从年初开始,就已经或明或暗的翻倍扩充。

万余九边马军营骑兵,固然可以在中原之地策马奔驰,发挥出所向披靡的威慑,但与此刻在河南道的明暗布置,却只能算得上是锦上添花而已。

张志远这时候脸上渐渐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来。

“王爷这一次让我统御一万马军营骑兵南下,难道也是早已看出了殿下的筹谋?”

“东南下山东,我九边骑兵足可平定一切宵小。”

张志远说到此处,就连双眼都开始不断的放光,大有此刻就想接到军令,领军东南下山东,讨平一切宵小。

唐可可无奈的轻笑两声:“将军莫急,静候旨意。”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大明要亡?

自开春后,黄河大堤于河南道开封府治下兰阳县段溃决,引得六府之地成灾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三月之久。

中原大地上气温愈发的变热。

朝廷自应天城户部大仓、杭州府仓等处调集的粮草物资,也源源不断的输送进入受灾的六府地面上。

朝堂暂定的正三品黄河水务总督衙门,也在前些日子正式确立下来。原工部都水清吏司栏中潘德善,借此从正五品官职,一跃而升成为了总督大明黄河整段水务,可审慎调动沿岸诸多府县力量及驻地卫所的正三品封疆大吏。

鲜艳的大红袍穿戴在身上的那一刻,潘德善便开始筹措调度不断完善构架的总督衙门。

而在数月之前,肆虐成灾的黄河,给六府百姓留下的伤痛,也在新组建的河南道各司衙门及朝廷的抚慰下,渐渐的从灾痛之中走了出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却又再一次的局势诡谲起来。

“开门!”

“开门!”

“上直亲军锦衣卫,奉皇太孙之令,前来办案!”

“尔等再不开门,休怪大军破门而入!”

许州府长葛县城内,一座高门大户前,重重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官兵,带着更多的卫所官兵,将此处高门大院给团团围住。

宅院里,似有些惊慌的动静发出。

锦衣卫官兵并没有给予多少的时间,在等待片刻不曾看到院门打开,便当即冷喝一声。

旋即,后面的官兵们便组成队,抬着一根粗大的撞木,齐声呵喊,脚步统一的冲向宅院大门。

哐当一声,撞木砸在大门上,顷刻间碎木飞溅。

大门上的铆钉铁纽迸射。

宅院内发出了一片惊呼声。

而在大门外的官兵们,却是纷纷亮出刀枪,结群以阵前之法并入宅院中。

少顷。

在远处围观的好事百姓们,便听到往日里那座惹无数人瞩目的宅院里,不断的发出嘶喊声和求饶声。

兵甲阵阵,杀气腾腾。

待到茶凉香尽之时。

无数的官兵押着一名名被戴上枷锁绑上镣铐,身穿着锦缎丝绸的人们走出大门。

“又一家就这么没了啊。”

“当真是手段狠辣。”

围观的人们,小心翼翼的发出感叹,看到有官兵张望注视过来,便立马低下头佯装做事。

……

开封府城。

近来,开封府城几乎成了怨声载道的地方,处处可闻冤屈之声,城中百姓累日难眠,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城门外,如同昨日一样,人群拥挤。

官兵们重重护卫城门,喊冤声穿墙而入。

只是这些人群,并非是灾情过后,民生渐复,商贾再行,所带来的。

连通着城门的漫长官道上,兵甲如云,拘着一个个被戴上镣铐的人,排着队往城中赶去。

这些人几乎与长葛县的那户人家一样,皆是身着锦缎,富态显露。

“城中各处牢狱已经装不下人了,便是城中军营校场,如今都关押了无数的犯人。”

城门楼上,两眼深凹,眼袋发黑,脸色铁青的朱高炽,打了个哈欠,忘了一眼城外如昨日一般的景象,不由出声劝谏了一句。

在他身前而立的朱允熥脸色平静,虽不似朱高炽这般的疲倦,可眼底也是肉眼可见的血丝散布。

“关不下,便在城外建造营寨,总是能关住这些人的。”

朱高炽呆呆的望着言辞冷漠的朱允熥,脑袋却是因为连日操劳而一阵的发晕,深深的吐息了数次之后,他才沙哑的低声开口:“清查地方田亩,虽然蒙蔽欺瞒层出不穷,数目也累及增多,可这其中却也有不少人,并非是要以死罪论,更不应尽数缉拿来开封府。”

朱允熥转过头看向脸色倦怠不已的小胖,轻声道:“你该放下诸事,歇息一日了。”

朱高炽哼哼了一声:“你可知现在地方上,都有什么传言了?我又怎能睡得着?”

朱允熥道:“什么传言?如今河南道之局,不正是我等预期希望的吗?”

朱高炽眺望了一眼城外,又转头看了看城墙上左右。

随后才压低声音道:“他们在喊话!他们在喊我大明要亡!”

“大明要亡?”

朱允熥冷笑着重复了一遍,而后笑声渐渐变大。

他的笑声开始收敛,逐渐的消失不见,而朱允熥的脸色也慢慢的阴沉下来。

他再一次开口道:“大明要亡?笑话!”

“河南有司衙门犯官,请斩的奏章,朝廷批复可曾回来?”

朱允熥转口问了一句。

朱高炽摇摇头:“算算日子,就算皇爷爷拿到奏章,当日批复,批文送回来也要再有三日的时间。”

朱允熥不由轻叹一声。

自己现在确实有了几乎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任何一个国家储君都不可能掌握的权力。

但却还有一条权柄,是自己没有掌握在手中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