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58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一勾手,动作轻柔的将丫头拥入怀中。

“辛苦了,这些日子让你们自己待在府中。”

沐彩云低着脑袋,靠在朱允熥的怀中,摇了摇头:“妾身不辛苦,都是姐姐在辛苦,管着太孙府上下里外的事情。她本就不喜欢与京中那些勋贵人家的女眷往来,但每次都还要强撑作陪,听那些女眷说着各家的闲言碎语。”

朱允熥手掌揉着沐丫头的脑袋,另一只手则是小心翼翼的贴在那蕴藏着生机的隆起小腹上:“那你呢?”

沐彩云红着脸在朱允熥的怀里抬起头,羞涩的望着他,低声道:“妾身不会说话,每次就陪在姐姐身边,听她们说话。”

朱允熥温柔的亲了一下丫头。

大明朝的勋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尤其是当初一开始就追随着老爷子从淮右走出来的那些开国勋贵。

孝慈皇后在世的时候,皇室和勋贵们的联络都是由老人家亲手操办的,后面便是皇后薨逝,也是有后宫的娘娘们和当初的吕氏在操办。

如今东宫里头没了当家的女子,太孙府又开在了宫外。

勋贵家的女眷们,来太孙府总是要比请旨入宫来的容易,也更方便这些人家保持和皇室的积极关系。

“这些都是体制,国朝稳定,这些事情就少不了。”朱允熥轻声解释着,低下头才发现沐丫头已经在自己怀里睡着了。

他的脸上温暖一笑,转身拖着沐彩云小心放平在床上,又转身到了靠在软榻上一直熟睡着的汤鹊清跟前。

朱允熥的动作很轻柔,如同是在抱着一件最精美的瓷器一样,动作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的颠簸。

将汤鹊清也放在床上后,朱允熥为两女盖好被褥,这才稍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里衣,穿戴上衣袍饰品出了里屋。

外屋,彩莲、彩蝶两丫头靠墙坐在凳子上,眯眼休憩,全然不知朱允熥已经走了出来。

这大概就是整座府上有了主心骨在的时候的样子吧。

朱允熥轻手推门,踏出屋门,反手压着门板小心将其合上。

屋外。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孙成,早已等候多时。

见到朱允熥走出屋门,孙成便当即挥袍,踏出一只脚上前屈膝跪地,抱起双拳沉声道:“臣,孙成,参见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上前,伸手拍了拍孙成的双拳:“起来吧,京中有你在,我很放心。”

孙成低下头:“微臣职责所在。”

说完之后,方才躬身站起。

朱允熥抬眼看着此刻天色,询问道:“现在城中情形如何?午门那边可有闹出乱子来。”

“城中一切照常,只是官绅人家之间往来多了些,大抵也是因为今日午门前的逼宫一时。”

孙成低声回复着,跟随朱允熥的脚步往外头走去:“午门那边,翟善等人都已经过去劝说,臣等瞧着翟善嘴上都出了火气泡。”

朱允熥双手团在一起,藏在袖袍下面,默默的笑了笑:“翟善怕是劝不动这些人。”

孙成点头道:“他是劝了不少,好话赖话都说了,甚至拿出京察威逼在场之人,只是听从者全无一人。”

这帮被取消功名优待给惊到了的官员们,能听进去翟善的劝说才怪。

朱允熥目光幽幽:“他们的诉求呢?”

“便是在说要面圣,说是天下读书之人不易,有千难万难。言下之意,微臣等以为,他们是在忧虑朝廷是会不会真的夺了读书功名的优待。”

朱允熥冷笑一声:“那就让我们去看看,他们到底是何等忧虑。”

……

“我等非是忧心功名利禄,我等只是思虑天下读书人来日生计。”

“古往今来,多少贫寒少年郎,本该坐于学堂之上,不必忧心每日米粮,不必忧心冬衣夏冰。却因生计,而不得不困居于田亩之间。”

“朝堂功名优待,是为后世读书人留存一份体面和从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句虽好,可古今又有几人许?”

午门前,静跪逼宫官员们的诉求,经由最前面着红袍官员们的嘴一一道出。

吏部尚书翟善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的眩晕,这帮人是劝又劝不动,打又打不得,只剩下自己一个人肝火暴起。

翟善忍着嘴角的疼痛,不厌其烦的开口道:“何人说了朝廷要夺了功名优待?此等空穴来风的无稽之谈,朝堂之上从未有过半分议论。尔等身为朝堂官员,当兼听则明,而非不辨是非。”

“敢问翟尚书,为何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殿下问罪孔家,将其一干人等解押回京路上的时候?”

都察院的一名红袍都御史目光镇定,看向翟善追问着:“我等虽不知晓皇太孙殿下到底是有孔家何等罪证,但夺功名优待的消息,却偏偏就发生在这个时候。敢问翟尚书,我等为天下读书人乃至后世人所思所虑,难道不该?”

翟善两手攥在一起,咬着牙握拳锤着手掌:“谣言止于智者!只要陛下不曾下旨,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你们的忧虑,也就不会出现!”

“这话,我们希望请见陛下之后,能有陛下亲口,金口玉言。”红袍都御史呛了一嘴翟善,打定了主意是要从皇帝那里得到保证。

可今日这样的局面,皇帝又怎么可能会见这些人。

翟善心火中烧,口干舌燥,侧目看向身边的其他四位尚书。

之前才震过一次场子的茹瑺微微低头:“你家今天是不是煮肉了?”

在他身边的任亨泰眉头一皱,转眼看向说话的茹瑺。

任亨泰脸上露出一丝无奈,这是茹瑺在要自己出声,好早点寻得法子,将午门前的这帮人给弄走。

任亨泰目光转动,抬头时,脸上已经是一片严肃:“你们这是在逼迫君父!尔等往日里读的书都去哪了?圣贤的教化,君君臣臣,难道都忘了?

此刻尔等静跪于此,便是在逼迫陛下。陛下乃天下人的君父,我等身为臣子,当侍奉于陛下。今日尔等这般行事,与朝堂而言,便是不忠;于君父而言,便是不孝。此般不忠不孝,亦是不仁不义。难道,你们连身后名也不要了吗?”

这时候,在红袍官员们后面的青袍官员群里,一人抬起头。

似是五寺里的某个少卿。

“翟部堂,陛下是当今天下人的君父,可也是后世之人的君父。部堂前番所言,下官不敢苟同。我等亦非是逼迫君父,身为臣子,因思量忧虑后世读书之人,方才有今日之举,又何以敢言逼迫?”

翟善张张嘴,忽然觉得往日里那些勋贵叫骂着文官的时候,所说的那些话是何等的贴切。

这就是一帮胡搅蛮缠之辈。

你说你的道理,他说他的道理,便是两边都不搭。

户部尚书郁新这时候上前一步,他看向身边的翟善等人,而后面朝前方的官员们开口道:“都回吧,陛下若是想见,此刻便已经召见尔等了。今日闹到现在,陛下那边想来也是知晓,待回头本官自去陛下面前说与,届时尔等再来面圣,说明白了这些事便好了,莫要误了朝堂诸多事宜。”

郁新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午门前便立马热闹了起来,所有的官员一时间七嘴八舌了起来。

“陛下既然知晓此处之事,那就该召见我等!”

“为何陛下不见我等,难道是有奸佞阻拦?还是陛下当真默认了外间的流言蜚语,当真要夺了天下读书人的功名优待?”

“陛下是想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吗?”

“天下间多少人,本就是寒窗苦读,只为科举入仕,一朝能为天子效力,治理天下社稷。”

“大明开国不过二十八载,太平二十八载,陛下就要纵容奸佞横生,致使天下再复二十八年前之光景?”

午门前,大明朝的精英官员们,一时长吁短叹,面目悲怆,人人是官不聊生,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