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60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快!去太医院请了水院使过来!”

书吏一声怒吼,那前来公堂通报的小吏浑身颤抖,惊慌失措的从地上爬起来,往公堂外冲了出去。

帝国的吏部尚书,在短短数日之内,第二次昏厥,整个吏部衙门里仅存的官吏们,彻底慌乱了起来。

而在一墙之隔的户部衙门里,户部尚书郁新正与工部尚书王儁两人相对而坐,周围无人,唯有中间一壶清茶。

“他们开始在洪武门外静跪乞骸骨了。”

说话的是工部尚书王儁。

王儁是从工部衙门过来户部的,而工部正好就在洪武门东边。

郁新端起茶壶,为王儁添了一杯茶,开口道:“翟善大抵又要火气上头,烧的满嘴泡了。”

王儁饮了茶,轻笑道:“礼部那位,这一次恐怕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郁新附和着笑了笑,低着头摇了摇,吹动手中的茶盏,却又不曾饮下,而是空悬着开口道:“陛下在观望风向,太子稳坐东宫储君,太孙今日在何处?”

“在讲武堂那边看橄榄球赛。”

“哦?今日哪两支队伍在打?”郁新脸上不由露出好奇,似乎对今天的那场比赛很有兴趣。

王儁哼哼道:“上直亲军卫和后军都督府的人打。”

正当这时候,亦有一名户部小吏带着脚步声到了屋外,轻敲门框。

待郁新发话允了,小吏入内。

“部堂,今日讲武堂上直亲军卫、后军都督府武生橄榄球赛出结果了。”

郁新终于是将手中的茶盏送到了嘴边。

王儁则是面露狐疑,看了眼嘴角带着笑容的郁新,又看向那小吏,开口道:“结果如何?”

小吏颔首道:“回王部堂,今日是上直亲军卫赢了。”

原本还面带笑容饮着茶的郁新,脸上的笑容忽的一收。

王儁亦是脸色愣了一下:“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上直亲军卫这两年和后军都督府对打,从无胜绩吧。”

郁新停了半响,方才点了点头。

随后起身,他看向面带疑惑的王儁:“去洪武门看看。”

郁新这时候已经起了身,往外头走去。

只是嘴上却是一阵阵的念道着:“怎就是上直亲军卫赢了?怎就赢了?”

……

“怎么就赢了呢?”

讲武堂外,橄榄球场上,压了后军都督府赢的舳舻侯朱寿嘴里连连念叨。

一旁,压了上直亲军卫胜的徽先伯桑敬,则是满脸的笑容。

而他作为一手制造了今天这场赌局的人,此刻已经被那帮压后军都督府的功勋武将们给盯上了。

朱寿这时候人都麻了,三个月待在讲武堂给武生们讲课,这可是要他的老命了。

“上直亲军卫最近是吃什么了吗,竟然能赢了后军都督府。”

朱寿这时候已经预感到了接下来三个月的疯狂时光,嘴里喋喋不休。

常森轻咳一声,回首侧目看向朱允熥。

朱允熥轻笑开口:“孤可是与你们说过的,这橄榄球赛乃是孤一手操办出来的。”

说着这话的时候,朱允熥幽幽转头,看向还在等着自己对百官静跪洪武门乞骸骨发话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一眼。

王信陵这时候当真是焦急万分。

洪武门那边可谓是满朝文官乞骸骨,这头皇太孙竟然还在和功勋武将们说着球赛的事情。

而当朱允熥再一次提及这句话的时候,在场不论是压后军都督府还是上直亲军卫的人,纷纷目光一动,面带迟疑的看向站在高处的朱允熥,众人心中闪过一丝后知后觉。

不会,今日这场球是皇太孙定下的结果吧。

朱寿连连轻咳了起来。

朱允熥则是挥动衣袍,顷刻间面色肃穆,眼神深邃:“尔等都是孤的叔伯辈,是为大明打下江山的功勋。既然今日诸位叔伯也有言,定不负我家,那孤也就畅所欲言了。”

所有的点都集中到了最后一刻。

众人这个时候若再不能反应过来,便已经不配站在这里了。

以常森为首,众人纷纷拱手抱拳单膝着地。

“臣等请令。”

朱允熥呼吸也不由的加重了些。

他很清楚,当自己将接下来的话说出口,说与在场这些大明的功勋武将们听,也就表明了大明终于在自己一手推动下走到了真正的转折点。

历史,真正的为他所改变。

年轻的知事官想要逃离这里,作为白玉秀的接任者,行走在通政使司衙门里,王信陵在如今整个心学子弟之中,亦是算得上出类拔萃的。

皇太孙要做举国之策的决定了。

王信陵很怕自己作为满朝第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文官,会被那尚未出口的话吓乱了形色。

然而,年轻的知事官没有逃离此处的机会。

朱允熥也已经是沉声开口道:“大明开国二十八载,时下三载,国家新征开辟两道之地,镇倭大军每岁输入百万之居。

开国公常大将军征战在外,九边将士北征犁庭,国家日益强盛,皆强于外,富与内。此功,皆为国朝有功之士所创。

大明要万年,要有万世的基业,要万年之后依旧是这个世上最强盛的国家。孤思来想去,却是离不开诸位叔伯和我等后人为国家征战在外,与敌人浴血厮杀。”

朱允熥说的很动容。

也是首次公开的肯定了大明的功勋武将们的功绩。

“臣等能为国家效力,乃臣等之幸。”

朱允熥提高声音道:“孤欲复行前秦军功爵法。”

……

第四百二十六章 这里是大明帝国!

“孤欲行秦法军功爵。”

朱允熥的声音回荡在因为上直亲军卫首次对阵后军都督府获胜,而疯狂了的橄榄球场上。

周围京军诸营官兵的呼喊声和愤怒的咆哮声,汇聚在一起轰鸣不断。

然而,朱允熥的声音却是清清楚楚的落进了在场功勋武将们的耳中。

秦法严苛,总结而言便是以法为本,严刑峻罚。

而秦军功爵,则是在严苛的秦法之下,维系着先秦得以奋六世之余烈,终于始皇帝一统天下。

秦军功爵,是以功绩定天下臣民功过。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看台上,皆为国朝功勋,自是清楚秦军功爵是如何运行存在的。

而此刻皇太孙当众说大明要复行秦军功爵,第一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自是要推行的。

至于第二条宗室之论,倒是在场众人不敢询问的事情。

大明要复行秦法军功爵,若是不能取得在场功勋武将们的支持,则必然推行不了。

朱允熥给足了在京功勋们思考的时间。

他则是继续道:“秦之军功爵,以军功论爵,无功者不得受爵,如此一来,诸位叔伯家中子弟,日后便都要去疆场上亲自打拼事业了。

孤心知诸位叔伯会有此等考虑,国朝是否又会夺了诸位开国那些年浴血奋战打拼出来的世袭罔替。

孤在这里可以承诺,诸位叔伯的爵位,无大逆谋反之罪,朝廷不会夺了。但诸位叔伯家的子弟后人,往后若是想要再入军中领兵,则必须要走一遭讲武堂。三年为期,而后授总旗官,让他们自己在军中打拼吧,这样的家底才算得上扎实。”

世袭罔替的爵位不会丢,只不过是将家中的小子们丢进讲武堂打磨三年,再以总旗官的身份进入军中打拼。

虽然过程复杂了些,但在场这些从大明开国那血雨之中走出来的功勋武将们,并没有表达反对。

他们依旧有着战场之上的血腥。

他们依旧认为,好儿郎就该自己去拼搏一份事业。

朱允熥又道:“往后,大明的军队凡有军功,授田百亩一下,则置于现今一十四道之内。若军功远超百亩,则授予新征之地上。我大明不妨有万户侯出现,若是这世间若有的土地之上,都有我大明万户侯的存在,大明万世基业可成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