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64)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允熥领着孙成就站在一旁。

他能懂这几位耄耋之年的老太医,此刻心中的激动是如何的。

大抵便如当年,东方一声龙吟起时,天下人的激动一般吧。

他如今有的是时间,不妨这一时半会儿的功夫陪着这几位纯粹投身杏林医道的老人。

直等到山永年等人冷静下来后。

朱允熥方才开口:“诸老,此物名为蒸馏器,只需将那大蒜捣碎静止半个时辰,而后放入这蒸锅之中,蒸煮出现水汽,沿这条管道变成蒜水滴入瓶中,便是我们需要的大蒜素了。”

说着话的功夫,他已经示意孙成这位富有科学探索精神的家伙,开始在山永年等人面前动手实操演示一遍。

孙成当下领命。

如今制取大蒜素对他来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手熟尔!

这边屋子里时常备着大蒜,这时候都不用捣蒜,孙成直接拿来便可使用。

大抵是将蒸馏器给装了个八分满。

点上火,孙成便插手退到一旁静静的等候着。

而看着孙成昨晚如此简单的步骤之后,山永年等人几乎是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

山永年更是惊讶不已的失声开口:“如此,便无事了?”

他瞪大了双眼,目瞪口呆的看着静立一旁的孙成。

孙成点点头,有些不明白这位老太医的问题。

难道要很难才行?

山永年气呼呼的瞪了孙成一眼,随后看向朱允熥。

“殿下,当成如此,便可制取出大蒜素来?”

朱允熥尴尬的挤出笑容:“山老,当真便是如此。”

嘭!

山永年忽的双手拍在一起,屋内发出一声巨响。

只见山永年来回的踱着步子,神神叨叨的低声呢喃着什么。

另几名老太医已经几乎是要趴在桌子上,眼睛抵到了蒸馏器滴流口上。

少顷,山永年停下了脚步。

双目炯炯有神的锁定朱允熥:“殿下,一斤大蒜,可知能制取几许大蒜素?”

“这……”

朱允熥不由迟疑了起来,他除了第一次做了一遍,后面都是孙成制取大蒜素的。

他默默的看了孙成一眼。

孙成抱拳上前:“回山老,我等依照过往制取,两石大蒜大抵能制取出一合大蒜素。”

十合等于一升。

“两石一合?”山永年双手捏在一起,眉头皱紧,似是在不断的计算着,嘴边低声呢喃着:“听羽林卫医师说到,平素将士体外有伤,只消清理干净伤口,几滴大蒜素涂抹均匀,便可起效。如此说来,耗费当是不高。只是……”

一番计算之后,他抬头看向朱允熥:“殿下可知,若是除却外伤,医治风邪伤寒,这大蒜素耗费几何?”

朱允熥低眉琢磨了片刻。

似乎大蒜素胶囊,一次也不过几粒而已。

他稍作换算,估摸迟疑道:“大抵一次不过五滴左右,若有人风邪伤寒,想来不过耗费数十颗大蒜制取大蒜素,便可起效吧……”

朱允熥有些迟疑,毕竟他如今也只在羽林卫实验了消炎的作用,并没有针对大蒜素进行杀菌杀毒的实验。

山永年却是又一阵跺脚,满脸的激动,嘴里更是念念不停。

“国之祥瑞啊!”

“此物,当是我大明祥瑞啊!”

第七十四章 国子监兰苗

山永年已经彻底的失了神,嘴里不断的念道着。

那围在蒸馏器滴流口的几名老太医,忽的齐声雷动。

“出来了!”

“出来了!”

“殿下,这出来的想必就是大蒜素了吧!”

几人看着滴流口不断低落下来的橙黄色液体,看着大蒜素滴落进瓶中,几人目光炙热的似是七月流火,火热无比。

山永年转身将几个老伙计扒拉开,眼睛凑到了滴流口前。

“这便是大蒜素吗?”

他沉声低吟着,眼睛里满是不可置信。

朱允熥点头上前:“山老,这便是大蒜素了。”

“祥瑞啊!祥瑞啊!”

“我国朝何其有幸,能得如此宝物。”

山永年穷尽一生翻阅的那浩如烟海的医书,都不曾见识过世间还能有如此神物,顿时满目狂喜。

朱允熥笑笑:“山老若是有意,可将这套蒸馏器带回太医院,至于山老所说的医治风邪伤寒之症,还请山老费心,求得真假。”

山永年念念不舍的收回视线,激动感激的看向朱允熥:“殿下,此乃国之大幸,殿下功在社稷,臣下今日便去求见面圣,为殿下表功。”

朱允熥赶忙拉住山永年,真诚道:“山老,此物不过现世少许时日,其中功效必是要查验妥当,往日里我只当寻常物,让孙成这厮送去羽林卫使用。

如今有山老和太医院诸老,定是要将此物查验清楚,而后梳理成册,才好送到皇爷爷面前呈阅,最后推行天下,利我大明百姓。”

山永年压住心头的激动,沉吟思索,点着头赞同道:“还是殿下想的周全,倒是老臣思虑不周,有失妥当。既然殿下赐予这蒸馏器,今日制取之法,老臣等亦是看得清楚,待回到太医院便开始自行制取,定是能查验妥当其中功效的。”

朱允熥善意点头:“有山老及太医院诸位杏林妙手,想必这大蒜素,终是能发扬光大,推行天下。如此,也不忘列祖显灵,上苍庇佑我大明江山。”

山永年附和:“列祖显灵,上苍庇佑,大明万年!”

而后,山永年转身痴迷的看向桌案上的蒸馏器:“殿下,今日老臣多有叨扰,还请见谅。老臣目下便携此物返回太医院,来日梳理成册,定会送来一份交于殿下。”

朱允熥便让孙成收拾起蒸馏器来。

他则是拉着山永年出了屋子:“您老可让人去宫中匠人处,那边如今是会打造这蒸馏器的。日后太医院若是有制取手艺改善,自可再做改良。”

说着,他又示意院中的宫人,依着此处太医院的老太医数量,各自准备了一份冰食。

等到都准备妥当,这便有了孙成收拾好蒸馏器带出屋子。

朱允熥吩咐道:“带几个人,拎着东西,送山老等回太医院。”

孙成领了命,召集了人手提着东西。

山永年等人又是一番躬身施礼,如此方才心满意足,如释重负的欣然离去。

站在廊下,朱允熥目光灼灼的盯着山永年等人离去的背影。

大蒜素如今算得上是推销出去了。

制取简单的大蒜素,在太医院手上想必也用不了多少时日,便能研究清楚了功效,届时山永年等人呈阅老爷子,必然会得到重视。

自己那份功劳不用说,便是细究起来,也有老朱家的祖宗们顶着。

倒是能将这无任何副作用的大蒜素推广到天下间,才是最为紧要的事情。

他要开发南疆那广袤肥沃的土地,如今那恶劣的自然环境是最为头疼的问题。

有了大蒜素,病菌和虫害的威胁将会肉眼可见的被削弱。

山永年说大蒜素的出现功在社稷,是大功德,是国之祥瑞。

他清楚知道抗生素在这个时代出现,意味着什么,对山永年的感叹心有所同。

想到广阔的未来,朱允熥心中一动,目光在眼前热闹嘈杂的人群中扫过一遍,看到额头冒汗不断忙前忙后的小宫娥彩蝶。

嘴角微微一扬,径直上前。

“彩蝶,我瞧着你这两日怎胖了些?”

……

“你说,太医院的人都去三爷那边了?”

东宫太子妃寝宫内,吕氏仍是坐在那张绣台后,表情平静的问着面前回来的宫娥。

宫娥颔首低眉小声道:“奴婢看得清楚,为首的是那太医院院使山永年。”

吕氏咦了一声,皱眉看向宫娥:“下去吧。”

“奴婢告退。”

等到宫娥离去,吕氏满目狐疑。

“太医院寻他作甚?是又要折腾什么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