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645)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而在可以预期的时间内,这位年轻的小高阁老,将会始终屹立在大明的权力中心。

他的话,没人敢轻视。

高仰止继续开口道:“交趾道等地瘴气毒虫遍地,我中原之人南下,多有不便,水土不服。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定南征之事,开国公统帅三军,皇太孙亲临战场。

一战而定,我大明新增一道之地,岁入多有增添。南征大军久在南方,再征占城,大明又增一道。

如今,大军已在占城以西,征战累年数载,虽因疆域万里之遥,地方形势复杂,不曾新设道府。然,我朝疆土可谓每日扩地百里。

大军开疆拓土,国朝岁入增多,四海之物皆归应天。

此乃南征大军之功,乃征南大将军之功。

大将军以开平忠武王二子之身,本可坐享应天太平光景,却勤练武艺,日读兵书,操练三军,领兵征讨。

开平忠武王遗志无失,乃国家功勋楷模。

若论功绩,臣以为,开国公常升,功绩足以。”

说到最后,高仰止已经是正身拱手抱拳,面朝着朱允熥缓缓躬身弯腰,表达了对常升军功的肯定。

而开国公常升功绩足以如何?

在场众人目光转动,高春风的话似乎是没有说完,但却又已经尽数说完。

开国公常升功绩足以封王。

众人不禁看向高仰止的背影,各色揣测生出。

众所周知的,高仰止是交趾道的第一任布政使,当初在交趾道,南征大军必然是与交趾道多有交道。

如此算起来,开国公常升和高仰止的私交,也必然是深厚的。

那么这个时候,高仰止作为内阁大臣,为开国公常升请功,也就显得合情合理的。

至于说,高仰止和开国公常升,互为内外,又或者是朝堂之上的盟友。便是当真,倒也不是要紧的事情。

毕竟就连皇帝也心知肚明,朝堂之上就没有真正的孤臣。

就在众人认为,这是高仰止为了日后在朝堂上,多一位王爵友情的请功之举时。

高仰止却是语气急转:“南征大军功劳大,大将军常升更有两次灭国增地之功。依本朝先行军功爵之法,大将军常升之功劳,足可封王矣!”

“高阁老不是要为开国公请功?”

曹震坐不住了,当即开口,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给问了出来。

周围的官员和功勋武将们,亦是纷纷投来意外的目光。

前面高仰止说了那么多,当大伙都以为他是要为开国公常升请功封王的时候,这位小高阁老却是急转而下,话锋一转。

高仰止只是微微侧目看了景川侯曹震一眼,而后继续面朝朱允熥开口道:“殿下,臣以为国朝王爵不可轻易授之。若人人灭国可封王,恐国家有穷兵黩武之嫌!

乃至于更严重,在外将领会因王爵之诱,而大行其事,不遵朝堂旨意,私自领兵征讨域外。

届时,大明的军国社稷,将会尽数被在外大军所牵累牵引。长此以往,我大明何时方能休养生息?

战,非战也。战,以促国家盛平也。

若以战图王爵乎,则此战不可开之。若以战图国家强盛乎,则每战皆不可失。”

对对对。

这就是自己想要说的话!

高春风就是自己的知己啊!

原本已经不准备在这些事情上发表意见的内阁首辅任亨泰,猛的抬起头,双眼死死的盯着一番战与不战之论的高仰止,眼底竟是欣赏之色。

高春风将自己想说的话,都给说出来了呀!

这一刻,任亨泰恨不得拉着高仰止,就往南城而去,寻一家酒肆,快快的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任亨泰从来没有觉得,眼前这个内阁中最年轻的大臣,竟然和自己有着如此贴近的想法和政治观点。

不由的,任亨泰目光淡淡的瞥向了对面安然就坐的解缙,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愠怒。

春风就不该有这样的先生!

这样的好学生,该有个更好的先生才是啊……

而在一旁的徐允恭却是眉头一皱,他有些意外,高春风不该在这个时候起反对意见的,至少不该在这么多人面前,与殿下表达反对。

只是很快,徐允恭的嘴角却是微微一动,眉头也悄然的平复了下去。

倒是景川侯曹震,大为不解,急的又嚷嚷了起来:“好你个高春风!亏你当初还在交趾道为官,难道都忘了那边是何等艰难了吗?要不是大将军在交趾道广布兵马,说不得就就要被那些个乱民给做掉了!

如今回了京,进了内阁,倒是虚伪的紧!口口声声大将军劳苦功劳,大将军功在社稷,调过头却又给大将军的功劳全都否了?

什么在外大军尽数效仿?你高春风是觉得,我大明的军队,都是那等不忠不义之辈?还是说,你高春风认为,我大明百万雄师,都是不尊皇命的人?

你高春风到底想做什么!”

曹震激怒之下,一番怒骂,可以说是要将高仰止给活生生的骂成大明朝最大的奸佞之臣。

就连在他一旁的徽先伯桑敬,也不由的拉了一把他。

“过了!”

桑敬有些忐忑,好端端的论功之事,现在竟然是闹得这般大。

再往下闹,恐怕都要扯到文武一事上去了。

解缙轻咳一声,看了看在场的人,面带笑容轻声开口:“若说军功,不论南征还是东征,皆有灭国之功,自可依军功爵法晋封王爵。只是国家王爵,确也不可轻授。若是常升不能晋封王爵,那么东征的曹国公李景隆,也就不能单独晋封。朝廷的公允不能有失。”

说完之后,解缙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了一番。

夏原吉眉头一跳,不知道好端端的,怎么解大绅就瞄准了自己。

他微微皱起眉头,仔细的思量了一下。

最后再次看向解缙。

夏原吉见解缙对着自己默默的点了点头,这才无声的轻叹着在一众官员后面走到了前头。

“启禀殿下,臣户部左侍郎夏原吉,有奏。”

曹震眼看着不论是南征还是东征,都有可能没法封王,虽然议定的对象不是自己,但心中却是愤愤不平。

他再次开口:“殿下……”

朱允熥当即抬头,目光微微一瞪,止住了曹震的言辞。随后转动着手上的扳指,晃了晃脑袋,看向身边的解缙。

他轻笑了一声:“夏侍郎可是对议定军功一事有话要说?”

夏原吉点点头,脸色有些凝重。

解大绅那厮不想当坏人,却要自己做文官里头的叛徒。

从解大绅看向自己的那一刻,夏原吉就清楚。

这解大绅和高春风师徒二人,就是不想自己当恶人,为了功勋们封王的事情,闹得他们两个人在文官这边失了分数。

若不然,他解大绅也不会说什么,常升的军功是可以晋封王爵的了。

何为晋封?

那是人家常升本来就是大明朝的开国公了,现在有了足够的军功,不过是从公爷升到王爷罢了。

夏原吉脸色有些凝重,沉声道:“微臣以为,朝廷之顾虑,左右不过是担心在外将领,日后会贪图军功封王,而自行其事,擅自开启征伐杀戮。只要朝廷弥补上这一点,百万大军皆遵朝廷旨意而行,此虑自可破解。”

我们的队伍中出了个叛徒!

当夏原吉的话一出口,顿时便有无数道能吞了他的眼神投射过来。

朱允熥却是露出笑声:“何以破解?”

夏原吉如芒在背,可是话都说出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朝廷只需定下,唯四征方可因功封王即可,届时解学士和高学士的顾虑,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

中原历朝历代,皆有设立四征四讨将军的惯例,一般都是大军出征,授予领军大将的职务。

夏原吉的提议,直接将能获得封王机会的条件限制到了极点,却也在情理之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