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71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徐允恭笑了两下,眼神却是看向解缙,其意不言自明。

解缙脸上堆着笑容看向任亨泰:“首辅操劳国事,这等小事哪里能顾得上。马上要到年底,褒奖有功之人只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让天下人看到,我大明的洪武新政是干了实事的,做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任亨泰白了解缙一眼,摆摆手:“让吏部考功吧,回头你们和老夫一同去陛下那里,赶在年底朝廷各司衙门封印前,将这事给办下去。”

解缙和徐允恭两人脸上含笑,连连点头。

此时。

从西安门入宫的官差们,也终于是到了内阁值房外。

“启禀三位阁老,有急奏送来了。”

内侍临着两名打头的官差进了值房,站在中厅朝着里间躬身奏报。

里间刚刚说完话的三人,立马转头看过来。

天下之大,几乎是隔几日就会有那么一两次急奏送来,对地方上而言或许是严重的事情,但在文渊阁里却是最常见的事情。

解缙开口:“进。”

内侍这才示意两名官差入内。

官差入内,便跪在了地上。

由凤阳城派来的官差抢先开口:“中都凤阳留守司急奏,废人朱允炆日前不见踪迹,官府寻遍各处不见踪影。炆废人所居之地,家用物件皆在。报于内阁知晓,盼朝廷决断。”

说完之后,官差将怀中加封的急奏取出,双手捧起送到内阁大臣们面前。

炆废人失踪了。

突然而来的消息,让任亨泰、解缙、徐允恭三人心中一跳,眉心加紧。

徐允恭探身伸手,将急奏接过,当即拆开快速的看了一遍。随后长叹一声,方才将急奏送到了任亨泰和解缙面前。

而另一名官差也开口道:“河南道三司衙门、河道总督衙门连署急奏,河南道境内河道上游拦水坝、减水坝崩溃被毁,伤亡颇大,损失颇多。奏朝廷知,各司衙门戴罪侯旨。”

一事未平,一事又起。

即便是早就习惯了接收地方上各种急奏的内阁三人,面对这两道同时到来的急奏,也是心乱如麻。

炆废人不见了,这事情可大可小。

弄不好,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而河道上出的事情,更是能在朝廷引起新的纷争。

任亨泰三人默默的对视了一眼。

接下来不光是他们三个人头疼,满朝上下都要头疼不已了。

解缙最先起身,将两份急奏仔细的从头看到尾,脸色愈发凝重。

急奏上除了说明发生的事情,还有凤阳府以及河南道各司衙门的请罪之言。

“去面圣请奏陛下吧。”

任亨泰长叹一声站起身,淡淡的看了两眼跪在地上的官差。

内侍赶忙领着两人从里间离开。

任亨泰三人也一一戴上官帽,整顿好官袍走出值房。

皇帝近来都是在乾清宫那边含饴弄孙,似乎当真是过起了寻常百姓家的日子。

可即便是在皇帝已经透漏出要禅让的意思,却没人敢将这话记在心中。

任亨泰三人带着两份急奏,从文渊阁走出,一路往乾清宫而去。

徐允恭落在后面,开口道:“要谨防这两桩事情是同一件事。”

他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却是让走在前面的任亨泰和解缙两人齐齐回过头。

解缙亦是说道:“还要严防有人借题发挥,将此事牵连到新政上。”

任亨泰冷哼一声,脸色阴沉。

“老夫等着他们跳出来!”

……

第四百九十九章 朕拭目以待

乾清宫。

尽管现如今大多数时候,皇帝都不再朝会,交由并不怎么情愿的太子操办。但皇帝却并没有因此而荒废起来,甚至于因为某种原因,晨起的更早,安歇的更晚。

寝宫内,内阁处有的奏章,这里也有一份备份。内阁那边没有的军机社稷之事,这里也有。

皇帝晨起哄孩,完毕便要开始每一日的熟悉自己的帝国前一天所发生的事情。除了审阅内阁票拟的奏章备份之外,还要针对某些重大事项,重新进行来自于皇帝的裁决。

待到正午用膳之后小憩片刻,只不过如今说是小憩,倒不如说是暂时的抛下政务,继续哄孩。

尔必。

阅读经史,继而仍然是处理帝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皇帝是忙碌的。

不论待在什么地方,都只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去忙碌着。

不用沉香木只用紫木的乾清宫中,所有的物件都是最简简单单的模样,并无多少雕镂修饰,一切都保持着最淳朴的原样。

服侍在皇帝寝宫里的内侍和宫娥也并不多。

皇帝固执的认为,只要自己的腿脚还能动弹,双手还能提得动物件,便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来伺候自己。

皇帝保持着最简单的生活作息和方式。

但是,在寝宫的一角,去由皇帝亲自主持,每一样东西都装扮的极为精致。

甚至可以说与皇帝的秉性大相径庭。

可以用豪奢来形容。

以紫檀打造的小床,象牙织造的地席,不远万里从占城道以西的深林之中运回的价值连城的清香,非玉即金的摆件和玩具,混乱之中无处不显露着皇室能发挥出来的豪奢。

用过早膳已经有一会儿的朱元璋,正双手按在床边的栏杆上,满脸慈祥笑容的望着躺在床上,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小小搏斗的朱文圣和朱茯苓两个小小人儿。

兄妹两如今不过才数月,却被养的白白嫩嫩,四肢茁壮有力。

内宫总管孙狗儿双手兜在一起,亦是满脸笑容的望着皇帝含饴弄孙。

这是皇帝每一日的必修课。

等到太孙府世子、世女安静下来,皇帝陛下才会继续进行日常的帝国政务。

朱元璋哄了一会儿两个重孙儿,侧目看向孙狗儿:“太孙现在应当入河南道境内了吧。”

孙狗儿小步上前,抬头忘了一眼床里,见着世子、世女已经安静下来,便压着嗓子小声道:“算起来,殿下如今应当在归德府境内了。”

哎。

朱元璋轻叹一声:“说起来,俺不该让他离京的。孩子才这点大,等那小子明年回京,孩子都还不认识他这个当爹的。”

“太孙殿下心系国家,这是咱们大明的福气。”

孙狗儿低声说了句,两眼则是望向床上的两个小小人儿。

当初因为太孙府世子出生,应天城里可是闹出了一场风波的。虽然被及时压住,可是外头那帮钻进权力眼的人,可不会当真就此罢休。

这也是为何到现如今,世子、世女还被养在这皇帝寝宫里的重要原因。

朱元璋哼哼了两声:“等他们能真的当家做主,能稳住天下,不必再要俺这个老头子坐镇,那才是大明的福气。”

孙狗儿笑了笑,皇帝的话有时候不必回,那些只是皇帝的自语罢了。

这时。

外头传来了动静。

孙狗儿看了眼皇帝,小心的躬身退开,等出了偏宫这才转过身走向寝宫外。

来到外头看清来人,孙狗儿脸上露出笑容,颔首道:“竟是三位阁老都来了。”

任亨泰当先开口:“有劳孙大伴禀报一声,臣等有急奏送来,望陛下圣裁。”

能让三位内阁大臣尽数出动的急奏。

那定然是哪里出了大事。

孙狗儿点点头,立马转身进了寝宫,不多时便急步回来,侧身候在一旁。

“您三位入内吧,陛下正等着。”

任亨泰一马当先,抖了抖衣袍就跨进寝宫里。

解缙跟在后面,冲着孙狗儿颔首致谢。

徐允恭则是开了口:“有劳孙大伴了。”

三人入殿,自不能去偏宫里。

就在前殿,朱元璋已经是双手叉腰,望着走进来的三位内阁大臣。

国家设立内阁也已经有一段时日了。

内阁的初衷就是能够更有效率的初步处理国家政务,帮助皇帝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先行票拟处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