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723)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民乱乃借口,民变亦掩饰。

汉高祖以亭长身,结地方缙绅豪族。晋起门阀,司马而传。隋乃柱国,关陇军功世家。唐承于隋,并八柱国之一。宋皇执兵马,黄袍加身。

自古,天下大乱,百姓生变,为流民、乱民、义军,然天下大势却总非百姓所得。

古往今来,唯我大明,得国之正,无可争议!

自古以来,唯我大明,天命所在,起于黎庶!

我大明今朝开洪武新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良策频出。中枢一心,政通人和,所偶有动荡,却亦有明君良臣平镇。

今日殿下以国祚几何长,问奏于臣下,臣无知也,却明晓,国祚皆系于黎庶之身。”

有一句话,高仰止压在心头,并没有说出口。

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自古,天下兴旺,王超更替,一个个盛世王朝破灭,一个个新的王朝诞生。

然而让人悲悯的是,所有的书本上,都将那些黎庶百姓形容成了最先承受不住王朝末期种种压迫,而不得不掀起起义,将整个天下拖入乱世之中的原因。

可是谁又会去提,最终那个新的王朝,却不是这些黎庶建立起来的。

根本上的,他们只是在那乱世之中,被动的被裹挟进了大争场上的。

到最后,天下还是那个天下,百姓还是那些百姓。

只不过是最高的那个位子上,换了一个姓氏罢了。

再经过几十几百年的时间,天下又将会在经历一次大争乱世。

“民心啊。”

朱允熥感叹了一声,目光闪烁着:“或许,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改变这一切。”

高仰止默默侧目,看向忽然之间感触复杂的皇太孙,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在说大明会如历朝历代一般,国祚无续?

朱允熥却已经是转头看向高仰止,微微一笑:“读史为鉴,回过头去看,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是在重复前朝的历史。但这些王朝的运行始末,却又无比惊人的相似。

我朝开国二十八载,便开洪武新政,此举志在社稷,功取千秋万代。可是,今朝之人,何以知晓后世之事?”

高仰止转目思量,低声道:“殿下说今朝之人不知后世之事。可今朝之事,却可为后世之人为鉴。”

朱允熥点点头:“正因如此,皇家重经史。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为今人作镜。只是,孤更愿意相信,是因为时势造就英雄。”

“哦?”

这是一个新的问题,高仰止自然而然的哦了一声,目露好奇。

“先有青铜和铁,聚老秦六世之功,方有秦皇称帝。再有马镫火药,唐宋百年功业,方有成吉思汗逐杀万里于西。”

朱允熥目光烁烁。

帝国。

从来不是因为一人之功而兴,也非一家之功,乃是整个世代的积累。

他深吸一口气:“所以,孤也不知今日大明国祚之问,那个答案究竟会是什么。但孤却坚信,朝廷必须推动洪武新政的施行!

中枢改制,地方变法。技术改进,整顿军备。

今朝之人不知后世之事,但今朝之人却要为后世铺好路子,做好今朝之人该做的事情。”

为何眼下天下会生出白莲教作乱,缙绅甚至是生出引兵入关的想法来。

皆是因为变法改制多带来的必然结果。

这些人动了,也正是说明了这些人怕了。

而这些人在怕,便说明洪武新政是没有错的!

嗒嗒嗒。

官道上,一众马蹄声传来。

正在太丘驿周围休整,准备继续赶路北上的锦衣卫、羽林卫官兵们,立马反应过来,结队往马蹄声传来的方向赶过去。

凉亭下。

朱允熥和高仰止两人转身看了过去。

一直不过百人的马队,打头的是一面硕大的凉字旗,后面紧跟着几面军旗。

队伍已经到了太丘驿前。

未见其人,所有人远远的便能听到凉国公蓝玉那豪迈的声音。

“殿下。”

“太孙殿下。”

“臣来了!”

蓝玉那极具特色的笑声,钻进每个人的耳中。

朱允熥转头看了一眼高仰止,两人脸上都带着无奈。

肆意张扬,豪迈嚣张,这就是大明凉国公独有的特质。

一如他在军阵之上,那首当其冲,决断果敢,勇于冲阵杀敌,战无不胜的威武特质。

“去看看孤这位国公舅姥爷吧。”

朱允熥地笑着,与高仰止说了一句,便迎面走向已经自队伍里冲到队前,露出真容的蓝玉。

他对如今一直将蓝玉安置在京师之外的局面很满意。

蓝玉就是一个锋利无比的刀,且绝不能一直藏于刀鞘之中,不能将其放置在京师应天城里。

他就该去做一把刀该做的事情,领着忠诚于皇室的军马,坐镇在外,或是在外征伐。

只有这样,才能将他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蓝玉威风赫赫的坐在马背上,一手攥着缰绳,一手压着腰间刀柄,双眼在太丘驿前的人群中不断扫过。

终于,他发现了从凉亭中走过来的皇太孙殿下。

蓝玉的脸上顿时一喜,露出灿烂的笑容。

他稍稍一提手中缰绳,便让坐下那匹更加高大健硕的战马停了下来。随即,在众人注视下,蓝玉以一个能叫秦淮河畔晕倒一大片小娘子的威风姿势,翻身下马双脚落稳于地上。

刚一站稳脚跟,蓝玉便立马提起脚步。

挡在他眼前的锦衣卫、羽林卫官兵,立马是纷纷向后退下,让出道来。

这位凉国公可不是等闲人能够招惹的。

便是朝廷里的功勋武将们,在这位公爷面前,也得要毕恭毕敬的。

即便是那些个侯爷伯爷,若是当真惹得这位公爷恼怒,轻则便是一顿呵斥,重则那就是直接上手开揍了。

即便在场的羽林卫乃是皇帝亲军,锦衣卫更是有着纠察朝堂百官的职责,可是面对龙行虎步走过来的凉国公蓝玉,却还是唯恐退的慢了,招致其不满。

很快,在朱允熥和蓝玉之间,便空出了一道很是宽敞的通道。

朱允熥面带笑容,轻步迎上。

蓝玉走的很快,每一步都赫赫生风。

两人之间,已经只剩下几步距离。

朱允熥率先开口:“凉国公率队奔赴,辛劳……”

他话还没有说完,蓝玉已经是裹着一阵风到了眼前。

朱允熥发誓。

自家这位舅姥爷走路不光是带风,还带沙土砸脸的。

“微臣参见钦命监国皇太孙殿下!”

蓝玉脸上的笑容收敛起来,在距离朱允熥三步距离的时候停了下来,双手嘭的一声抱在一起,随即便是哐当一声,单膝着地。

身后的殷红披风还未曾反应过来,落后于他,在半空中缓缓飘曳着落在地上。

而蓝玉那孔武有力的声音则是再次响起:“皇太孙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凉国公是个谄媚之人吗?

这个问题和那百万明军每一个人询问,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所以,也正是因此。

当蓝玉高呼跪拜在朱允熥面前,口呼千岁之后。

周围的锦衣卫、羽林卫官兵,脸上都是露出了一抹意外和惊讶。

凉国公对皇太孙殿下,竟然如此臣服。

朱允熥则是连忙上前,双手托住蓝玉抱在一起的双臂:“凉国公快起!”

蓝玉却是稍稍一用力,脸色愈发严肃:“殿下乃千金之躯,臣食君之禄,礼节规矩不可废,体统不能废。还请殿下莫要折煞微臣,莫叫微臣羞愧自裁。”

朱允熥眉头一挑。

谁叫蓝玉说这话的?

心中装着疑惑,朱允熥也已经是松开了手,直起身子退后一步,目光下沉静静的注视着仍然低着头抱拳跪在自己面前的凉国公蓝玉。

他轻咳一声:“起了吧。”

蓝玉沉声道:“臣,谢殿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