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76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他开口道:“炽哥儿和税署查出来的事情,地方大户面对老二清丈田亩、摊丁入亩,收买皂吏,缩尺丈量,这桩事情恐怕非是孤例。您今日,似乎并没有处置。”

朱元璋瞪了一眼太子,恹恹的将怀里连个正在试图抓住自己胡须的小娃娃交给了宫中的嬷嬷怀里。

他开口道:“老二这两年,抄了不少人家吧。就是这样,那些人还是敢如此,可见他们早就料到朝廷会知晓,但还是如此做了。”

“财帛动人心。”

朱标低声念叨了一声,心中有些无名的疲倦。

若是世人能少些私心,天下间九成九的事情都会变得好办起来。

朱元璋说道:“炽哥儿办的不错,让他带着税署好生查下去,一笔一笔的都给俺记清楚了!”

皇帝忽然变得有些愤怒起来。

朱标淡淡的看了一眼。

朱元璋便已经是咬牙切齿道:“钱!那都是朕的钱!那都是朝廷的钱!”

嘴里骂着,朱元璋的目光则是已经看向了一旁被嬷嬷抱在怀里的两个小娃娃。

那些可都是要给这些小娃娃们留下的家业啊。

朱标愣了一下,低声道:“如今不查,是为了等河南道那边事情查明了再议?”

“太子。”

朱元璋低沉的呼唤了一声,自己已经是缓缓坐在了一旁的榻上。

朱标上前两步,躬身道:“儿臣在。”

朱元璋似乎是有些困顿了,微微眯着双眼,斜靠在榻上:“咱们大明太大了,藏在暗中的人太多了。既然这一次有机会,那就让这些人都蹦出来,咱们爷俩也能好好看清楚,都有哪些人。”

说到最后,朱元璋的声音已经是越来越小。

到了末了,双眼也彻底的闭上。

朱标抬起头,默默的看着已经睡熟的老爷子,小心翼翼的压着脚步退后,直到出了寝宫方才挺直身子。

毫无疑问。

老爷子又开始做局了。

这一幕,让朱标脑海中那早已模糊的记忆,再一次变得清晰起来。

当初老爷子对付淮右那一帮开国的功勋老臣时,似乎也是如此。

他给了机会,也给了时间。

最后,想到或是没有想到的人,都蹦了出来。

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那场风波才渐渐平息下来。

河南道的事情不简单。

这是朱标心中一直以来的认识,潘德善是个能臣,是个能做事的人,光是从各方呈上来的奏章,朱标就没有见过他下过几次河堤的。

河道上的事故,背后必然是有原因的,或许还有人在背后作为推手。

加之这一次山西道那边发现的问题。

已经走出乾清宫范围的朱标,不由回过头看向了西北方向。

“西北不能乱!”

文渊阁里,徐允恭开口定音,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此刻在内阁中的人不少。

除了任亨泰、解缙以及徐允恭本人之外。

还另有朱高炽、翟善、夏原吉、邹学玉、汤醴、常森六人在场。

朱高炽开口道:“边关首重军心,在下以为,内阁首先还是要以稳定军心为先,北边已经降温,眼看着要入冬了。朝廷不少东西,都还在路上未曾送到吧。”

任亨泰抬头看向了夏原吉。

夏原吉立马会意。

他现在是户部侍郎,而今户部尚书郁新即将前往瀛洲任四道巡抚。而他今日被叫来这内阁,大抵的意思倒也是能猜得出。

夏原吉开口道:“棉衣和棉,早已在入秋前发运了,这个月陆陆续续也就能送到边关将士们手中。粮草之类,却是要各处原地发运。交趾道至北平府那一段……总还是要等到明年入夏之后才能彻底连通。”

解缙点头道:“两地南北相隔,朝廷可以有这个时间准备。”

翟善则是开口道:“瓦剌猛哥帖木儿的使臣马哈木回去了,欧监使范虫随队相送,随后便是与我朝商议互市一事,地方朝中却是要先选好。等太孙殿下解决了河南道的事情,便可继续北巡,入冬时抵达边关。”

他说完话,在场有几人则是目光齐齐的看向了翟善。

凤阳城发生的事情,有关于白莲教和晋商的问题,朝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晓的。

在此之前,翟善也仅仅只是知晓,炆废人可能是被白莲教给掳走了。

至于更多的详细以及处置,他是不知道的。

朱高炽开口道:“入冬了也不是个商讨互市的好时候,或许太孙那边会等到明天开春之后,草原上的积雪融化,才会商谈此事。”

翟善瞧出了这里面的不同之处,默默点头。

汤醴开口道:“眼下,还是等朝中收到河南道那边的消息吧。想来事情也要不了多久,就会真相大白了。”

众人纷纷点头。

全程没有人提及今日被严惩世代永不录用的冀凯,也没有人去理会明天就要启程的户部尚书郁新和工部尚书王儁。

应天城,没有那么多的爱。

人来人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任亨泰这时候则是低声幽幽道:“翟部堂要入阁,夏侍郎大抵也会升部堂。朝廷眼下新政到了紧要时,还望诸位勉力同行。”

首辅开口,寄托新政。

众人纷纷起身。

“固所愿也,幸不辱命。”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夜袭安乐村

夜色下,月光像是位起舞的美人。

从一个山巅跳动到了另一座山巅,旋转着翩翩起舞。

二百余里长的绵河,从山西道境内穿过东部的重重山脉,流入河北道,汇流进治河。

河北道真定府井径县以西三十里地的天长镇外。

作为河北道径山驿连接山西道柏井驿,在河北道境内最后一处有人烟的地方。

天长镇除了少数当地人,大多都是东出西入的商贾之流。

走这一条驿路,可直接通往太原府城。

绵河不长,也不宽,夹在山涧水势倒是显得有些急。

只是此时已经到了初冬,降雨稀少,水流变小,水势也就再无半分看头。

朱允炆形色匆匆,从河岸边的黑暗里走了出来,向着不远处的一座亮着灯的客栈靠近。

靴子底下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让朱允炆眉头有些凝重。

自己该换上一双棉鞋才是。

他低着头,趁着夜色快速的回到客栈后面院墙下。

朱允炆站在后门前,眉头微微皱起,不见里面有异样动静,这才伸手推门。

刚一走进后院。

朱允炆却是立马拱手:“刘先生还未曾睡下?”

刘宗圣正坐在院中石桌前,桌上摆着一壶酒,两只装满酒的杯子。

朱允炆望了一眼四周,不见再有其他人。

很显然,刘宗圣这是在等着自己喝酒的。

他藏下心中的不安,上前坐在了刘宗圣的对面。

见到朱允炆坐下,刘宗圣这才将面前一只装了酒的杯子推到朱允炆面前。

刘宗圣脸上露出笑容:“朱公子此时也不曾入眠。”

他是发现什么了吗?

朱允炆的心中闪过一丝狐疑,也提起了几分紧张。

只是很快,朱允炆便冷静下来,脸上多了几分异样的情愫:“明日就要入山西道了,思来想起,多时不能入眠,便出去走动走动。”

刘宗圣眯着双眼,半响后才拿起酒杯:“倒是人之常情,只是大业未成,还望朱公子少一些此份儿女情长、优柔寡断。”

说完,刘宗圣便已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朱允炆心中鄙夷,脸上却是露着笑容,双手端起酒杯:“在下敬刘先生。”

二人饮下一杯酒。

刘宗圣则是望向朱允炆:“朱公子或许有所不知。”

“哦?不知刘先生说的是哪桩事?”

刘宗圣微微一笑:“实则上,今日我本该在河南道的。只是不意与朱公子结实,方才提前来山西。”

你他娘那是不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