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771)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刘宗圣面带笑容:“此乃吾等应尽之事,圣教大业成功之日,亦可告慰先明王在天之灵。”

父辈们未曾完成的事情,定然会在自己手中达成!

刘宗圣心中不免生起一丝念想。

借韩家的名头促成大业,而后取而代之。

这是刘宗圣的念想,但是在很多年前,也是他的父亲刘福通的设想。

韩明王笑了笑,缓缓闭上双眼,靠在身后的靠背上,闭目养神了起来。

他就是这样的性子。

总是忽然就闭上嘴什么都不说。

刘宗圣早已习以为常,便是韩明王心中对自己有怨恨又如何,自己只是留着他借用其名头罢了。

他转头看向朱允炆,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

相对于韩明王而言,他更喜欢眼前这个才认识不久的朱允炆。

知道规矩,懂得也多,更知进退。

当初自己暗示他,只要自己大业成功,便可封王拜相,却当即遭到了拒绝,更是言称只要有个可以安详富贵的头衔就好。

这等没有野心却有牵挂的人,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若是没有野心也没有牵挂,却也会让人不安心。

“朱公子应当是第一次来北方吧。”

刘宗圣面目含笑,说的很是轻松。

朱允炆点点头:“却是没有先生的见识,平素也只能从书本上知晓些世事。”

刘宗圣连连摇头,眼角余光淡淡的瞥了闭目养神的韩明王一眼:“朱公子的才能,莫说同辈之中,便是我也时常佩服不已。”

正闭目养神,做冥想状的韩明王,眼皮子微微动了一下。

朱允炆含蓄笑道:“伯乐方知马性,先生亦如伯乐。”

刘宗圣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显得很是开心,挥手道:“我等便不在此处如此相夸了。等这一遭进了太原城,定是要将朱公子介绍于众人认识,届时方才是朱公子大显身手的时候。”

朱允炆仍是含蓄的笑着。

刘宗圣如此安排自然是最好不过,经由他安排介绍引见的人想来也都是地位不低的,很可能不是白莲教中的核心人物,就是那些个晋商。

等到这帮人起事,自己只需要将名单传出来,等着到时候让那个张辉抓人就好。

想到张辉。

朱允炆不由转身,掀起身后的车帘,探头看向窗外。

此时的山西道境内,已经没有什么景色可看。

放眼望去,遍地枯黄,山是黄的,土地也是黄的。

只是朱允炆嘴里却还是说道:“山西道果如江南不同,倒是引人入胜。”

刘宗圣靠在后面,悠然道:“我等还要在山西道待许久,朱公子倒是有机会能看的更多。”

朱允炆转过身,看向刘宗圣:“河南道那边河道上的事故,想来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朱允熥平定。先生是不是在河南道还另有后手?中原乱,方可令天下乱。中原一日不乱,天下便一日安稳。”

刘宗圣微微眯起双眼,收起脸上的笑容,低声道:“我在等一个契机,只要朝廷疲于应付,没了精力理会我等,那时候便是我等出手的时机。”

能让朝廷疲于应付的契机?

朱允炆不由皱起眉头。

从离开凤阳到如今这么长的时间,他方才发现,眼前这个刘宗圣并非是那么要相与的人。

即便对方嘴里口口声声称呼自己为朱公子,言称自己乃是白莲教的军师。

但朱允炆心中很清楚,刘宗圣并没有将全部的计划说给自己听。

甚至可以说,在刘宗圣的心中就没有一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他要如何行事,可能也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最清楚。

因为白莲教的情况,很可能所有人相互之间知道的事情都是不同的。

这一点,从刘宗圣每一次都只与一人单独商议事情,便可窥见一二。

“离太原城还有十里地。”

这时候,队伍的前面有人折身赶到了后面,在马车外低声提醒了一句。

刘宗圣看向朱允炆:“朱公子,再歇息片刻就进太原城了。今夜朱公子稍作歇息,待过几日安顿下来,我等便召集人手集会商议后续之事。”

朱允炆默默点头,亦如韩明王一眼缓缓的闭上双眼。

耳畔,是身下马车碾压在官道上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

外面是官道上络绎不绝的人声。

悠长,却持续不断。

……

在太原城的另一个方向。

西北方向的凌井驿附近,亦有一支商队正在朝着太原城的方向前进。

只是和刘宗圣等人伪装成的商队不同,这支商队给人的感觉就是处处于官道上的行人、队伍格格不入,且没人愿意靠近。

而这支队伍最大的不同就是队伍里人们的穿着。

明显的草原风格,羊皮袄子随意的系在腰上,身形魁梧,面目与明人大相径庭。

这是从草原上入关的。

这些年大明和草原的战争从来就没有真的停下来过,大明耗费无数钱粮,驻扎数十万大军在九边,为的就是防备草原上的前元余孽再次南下,也是为了时常伺机而动出关清剿前元余孽。

战争在进行,但双方的往来却并没有彻底禁止。

草原上的产出不多,但好东西却也不少,大明同样需要这些东西。

诸如羊皮、牛皮、牛筋,这些就是朝廷需求很大的东西。

而草原上也需要中原的茶、盐。

官道上的草原人表现的很是嚣张,面对路上的明人总是张牙舞爪。

而明人又因为忌惮草原人的个人勇武,而往往选择退让,或者干脆就离着远远的不与之打交道。

自从洪武二十一年,大明以蓝玉为大将军,唐胜、郭英为副将,又有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点兵帅师十五万明军出关北伐。

此战,元军全军崩溃,明军大败元军。

斩前元太尉、蛮子数千人,前元脱古思帖木儿和太子天保奴只带着数十人逃走。其次子地保奴、妃嫔、公主及以下数百人,并前元吴王朵儿只、代王达里麻及平章一下灌输三千余人,男女近八万人,尽数被明军俘虏,并缴获宝玺、符敕金牌、金银印等物,牛羊马驼十五万余。

自此前元大势已去。

乃至两年之后,洪武二十三年,大明燕王朱棣率领颍国公傅友德北伐,招降前元太尉乃儿不花和丞相咬住。又两年后,鬼力赤首领杀死坤帖木儿可汗,自立为可汗,改大元国号。

从此以后,前元彻底覆灭,大明称其残余势力为鞑靼部。

也是从这个时候,大明和草原的攻守事态彻底发生改变。多以明军出关北伐为主,而草原上的各部往往只能以防守或是远遁而首选。

对于鞑靼部及草原各部的人而言,明人是可恶的,将他们赶出中原的明廷更是该死的。

阿鲁台生于前元末年,见识过中原的壮丽,也享受过身为元人,在中原土地上高高在上的滋味。

此番再次南下中原,让他不禁心绪复杂。

“中原到底是比大漠更好。”

“便是这空气,闻之,都是香甜的,令人心旷神怡!”

阿鲁台骑着一头神骏烈马,张目望着四周,不免连连感叹。

阿卜只俺驾驭着一匹部落里之别父亲次一等的骏马,却是目光好奇的望着周围有关于大明的一切。

大明的风景,自南下入了关口以来,他已经看了一路,也却是如父亲所言,是看不够的。

大明的空气都是如此的香甜,让人心向不已。

“丢了中原,当真让人惋惜……”

阿卜只俺低沉的念叨了一声,心中不由幻想着,若是大元不曾灭亡,中原人也不曾重塑山河。中原还是大元的放牧之地,该是多好。

听闻,江南就没有荒芜的时候,江南的女子更是娇嫩的好似水做的一样。

阿鲁台扬起马鞭,凌空抽动,鞭声大动,引得官道上的明人纷纷侧目张望,见着是这帮草原人,又赶忙低下头自顾自的赶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