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777)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张辉面露讥讽,这些个反贼想要成就大业,却不知昔年大明皇帝陛下是何以励精图治,与当初那一帮开国功勋是何等的精诚一致。

他相信朱允炆所说的白莲教内部以及白莲教与晋商的关系。

“只是这一点,与当下之局势有何关系?”

张辉脸上露出疑惑,不知朱允炆是要如何利用太原城里如今的局势关系。

朱允炆这时候想了想,又道:“对了,关外鞑靼部也有人进了太原城,那日李府大院设宴,倒是听反贼们提及,只是尚未与鞑靼部的人会面。这一点,倒是也可被我们利用。”

张辉眼中的疑惑愈发的浓郁起来。

过往不曾相处,他只对炆废人当初的那些事情有所耳闻,却不知晓这位竟然也能会有那么深的谋略。

朱允炆望着沉默的张辉,忽的站起身走到墙角,将墙角处两根插进顶部的一高一低竹筒底下的塞子打开。

一股新鲜的空气很快就从上面涌了下来,地窖里劣质的空气顺着管道被挤压出去。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气,这才开口解释道:“我近来思前想后,先前定下的敌不动我不动的策略,或许需要改一改。”

“改一改?”张辉面露狐疑。

在当时定下的有关山西道一事,就是朝廷要徐徐图之,先将边军的粮草供应稳定下来。在反贼们秘密图谋的时候,朝廷也另有准备。

现在朱允炆说要改一改,这无疑是让张辉心中生疑,当下之局面还能如何更改。

朱允炆说道:“我近来在想,若是等到反贼们自觉准备妥当,而后起事,到时候必然会叫我大明良善百姓陷入祸事。”

张辉不由的点点头。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位炆废人,似乎也没有那么恶劣。

只是当初或许是因为涉及那至高的权位,方才有了那些糊涂事。

朱允炆则是继续道:“既然如今我们已经知晓反贼的图谋和计划,若是寻得一个妥当的机会,自然是可以先下手为强,趁其不备,抢先出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张辉面色深重:“若要如此的话,恐怕会大乱太孙殿下的安排?抢先于反贼之前出手,很多布置都要加快速度安排,还要寻到你所说的那个机会。”

朱允炆目光幽幽:“机会总会有的。”

说完,两人陷入了一阵沉默。

良久之后朱允炆重新抬头看向张辉:“晋王府那边怎么样?”

张辉眨眨眼:“晋王殿下未曾听从太孙教令,不愿去往大同,与凉国公一同坐镇大同边军。且已叫人写了请罪的奏章,以及请太孙殿下准允晋王妃及王府幼子南下应天的奏章。”

晋王叔不愿意去大同?

朱允炆双眼微微眯起,思索着三叔为何会冒着违抗太孙教令的风险,而选择留在太原城。

张辉见朱允炆在皱眉思考,小声揣测道:“或许,晋王殿下也是有与你此刻一样的想法?”

“三王叔也想抢先下手?”朱允炆倒是有些意外,想着晋王府是否会有这样的考虑,而后摇头道:“三王叔不会想到这一点。按照这些年三王叔的行事,他或许是想做那守土之王,不因自己而让我大明皇室威严扫地。”

凡天下臣子皆有守土之责,宗亲藩王更甚。

凡是遭遇兵事的地方官府,但凡是固守城池的,官府官员几乎都会得到朝廷的褒奖和晋升,便是战死也会有所抚恤,对其子嗣后人亦有恩荫赏赐。

可若是你地方官员,闻听敌军奔袭而来,便丢弃城池、抛弃百姓,私自逃离。

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朝廷定然是要给你定一个失地的罪责,斩立决,更甚至乃至于会祸及家人三族。

张辉突然问道:“你对晋王府有所想法?”

朱允炆嘴里念道着:“白莲教、晋商、鞑靼部、晋王府……容我再想想,容我再想想!”

张辉点点头,闭上嘴,默默的向着进气的竹筒挪动了两步。

半响之后。

朱允炆双手拍响,将有些想要走出地窖的张辉给拉了回来。

“还有我!”

朱允炆脸上带着一丝红光,目光紧盯着张辉。

一直看到张辉脸上露出紧张,朱允炆这才因为激动而站起身。

却是忘了这地窖里的高度。

哎呦一声。

朱允炆双手抱着头顶,弯着腰,涨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张辉,随后朗声道:“老三这一回要欠我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张辉眨眨眼,有些好奇。

他很想知道,此刻朱允炆脑袋里到底都想到了什么事情,竟然能叫他如此的兴奋。

朱允炆却是重重的拍着张辉的肩膀:“张百户,想不想升官?”

望着朱允炆那闪烁的双眼,张辉忽的有些紧张起来。

他低声道:“违法乱纪的事情,我不做。”

朱允炆已经伸手勾住张辉的脖子,凑近道:“咱们都是忠君爱国的人,又怎么可能会去干那些事情?我们又不是反贼!”

张辉却越发的不放心起来,总觉得朱允炆现在是装着一肚子的坏水,一副坏心思。

朱允炆幽幽道:“只要你点头,我保你一个官升三级!”

官升三级?

张辉立马眯起双眼。

自己现在是百户,乃是正六品。

官升三级,也就是从四品的官衔,足可担任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了!

那可是孙镇抚现如今的位置呀。

张辉立马默默的摇着头。

不敢想!

不敢想啊!

直到张辉爬出地窖,翻出院墙,回到众人在太原城中暂时的藏匿之处,方才清醒过来。

回想着先前在朱允炆那边听到的话,他忽然默默的笑了起来。

自己竟然有那么一刻,当真信了这个明明已经是宗室废人的话。

他一介废人,竟然还敢妄图说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只是瞬间,张辉又愣住了。

自己竟然也忘了询问朱允炆,他到底是想到了什么法子,能让太原城中的局势改一改,也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思前想后,张辉有些忐忑起来。

“该不会还是要挖地道吧……”

他低声呢喃着,却是叫身边的麾下一时间有些发懵,不知百户官今夜这是怎么了。

……

河南道怀庆府治下,河内城以北数十里,太行山南侧清化镇。

随着朱允熥对山西道的布局,此时的怀庆府境内已经驻扎了数万朝廷兵马。

其中有河南都司辖下卫所兵马,亦有早已前往大同镇而留下来的蓝玉麾下兵马。

从清化镇出发,过万善驿,在太行山里走上七八十里路,便可踏足山西道境内,进入泽州府。

随后过一十六座驿站,就可抵达太原城。

清化镇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偌大的营盘在夜晚灯火通明。

按照太孙行在给出的解释,这是为了防备河南道因河道事故以及流传的谣言,地方上可能爆发的民变。

景川侯曹震浑身披甲,腰佩长刀,双眼在头盔下处于阴影位置。

他目光有些担忧的望着站在营外北望太行的皇太孙,挥手让亲兵留在原地,自己则是走上前去。

“末将参见太孙殿下,见过高阁老,王知事。”

披甲的曹震很有礼节,便是对朱允熥身边的孙成、田麦、马洪庆、牛大富三人,也拱了拱手。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曹震:“景川侯也来了。”

曹震点点头:“末将方才带着人巡营结束,见殿下不曾歇息,便过来看看。”

朱允熥摆摆手:“无妨,只是忧思山西道之事,有些睡不着。”

曹震作为怀庆府内这数万大军的统兵将领,自是清楚这支兵马在这里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他小声道:“末将听闻,殿下要改道,不去关外。”

“要入冬了。”

朱允熥低吟着,解释道:“范虫那厮跟着马哈木去关外,这时候关外早就降雪,朝廷和瓦剌部的互市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谈。马哈木要返回瓦剌部,范虫会留在关口上。孤这个时候去关口,也做不成什么事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