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04)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这两个明人在想着绑走大明的皇太孙和晋王,自己又何尝不想。

他们以为自己这一次来,只是想要趁大明内乱的时候,从中原劫掠一些粮草物资回草原吧。

可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打算啊。

阿鲁台不由想到了中原人的另一句话。

一切,只等着晋王生辰之日到来。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黑漆漆的小院里,朱允熥没了看火海的心情,转身回到了相对暖和很多的地窖里,面对着朱允炆等人幽幽开口。

在地道出口,终于是闻讯赶来的高仰止,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满盯着私自进城的皇太孙。

朱允熥瞅了一眼对方,随后继续道:“这座太原城里,究竟谁是蝉,谁是螳螂,谁又会是黄雀?”

高仰止闷闷道:“殿下若是再做这等冒险之举,臣不知那黄雀和螳螂会是谁,但臣一定知道那只蝉会是谁。”

“你别这么紧张。”朱允熥有些无奈,摇头道:“总是要亲眼看看城里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才能安心入睡。”

高仰止皱着眉,看向缩在一块儿的地窖二人组。

朱允炆和张辉两人,本来就弯腰蹲在墙根下,见到这位不怒自威的帝国最年轻的内阁大臣,用那双眼睛透着审慎目光的看过来,不由又向后缩了缩。

瞧着两人的模样,高仰止无奈的轻叹道:“太原城官府架阁库被焚,张辉他们定然会在明日开城门之前禀告殿下的。在晋王府三护卫不曾返回太原城,殿下的各项布局不曾落定之前,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种重臣劝谏之言,朱允熥没法发怒。

队伍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不好带了。

不光要考虑得失,还要考虑队伍里所有人的想法。

维护帝国皇室的统治权,继而革新天下社稷,需要的是高仰止他们这些人当差办事。

朱允熥点点头,不曾说自己错了之类的话,只是开口说:“晋王叔生辰之前,孤绝不再入太原城。”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高仰止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态度也缓和了一些,转口道:“望殿下宽恕,臣非僭越,乃是殿下千金之躯干系重大,事关社稷国本。

譬如今夜,臣可入城,臣亦可死,然殿下绝不可临危。

固臣之一死,能使殿下安然,臣愿死之。”

朱允熥目光闪烁,无奈道:“还没到要你死的时候,这就回营。”

高仰止点点头,侧身站在了地道口。

孙成、田麦两人当即便开始组织人手,准备护送朱允熥出城回营。

“等下。”

朱允炆却是忽然出声,叫住了已经走到地道口的朱允熥。

朱允熥回头看了过来。

只见蹲在墙根下的朱允炆珊珊一笑,开口询问道:“那等天亮了,这太原城里的事情……”

“这城里的雪也积的有些厚了,且等着天亮让太原城多几分颜色吧。”

朱允熥笑了两下,丢下一句话,便弯着腰钻进了地道里。

眨眼间,地窖里便只剩下了朱允炆和张辉两人。

望着原本还挤满了人的地窖现在变得空荡荡的,朱允炆侧目看向身边的张辉。

“我知道老三是个靠谱的人,但你说等天亮了,那事情真的能办好?”

张辉对眼前这个白痴翻了翻白眼:“事情是你提的,殿下也点头应允了,你现在问这个问题?”

朱允炆双手撑着膝盖,将自己的屁股挪到一张凳子上,望着傻子张辉,轻叹了一声。

“现在城里有晋商和白莲教一万多人,咱们也知道他们还召集各处白莲教教众赶来太原城。

还有鞑靼部的人悄悄的进了太原城,李文相、刘宗圣他们还准备挑动山西道境内那十数万倭工起事造反。”

朱允炆低沉的说着,将山西道和太原城现如今的局面一个一个的点出来。

他目光凝重道:“他们的准备,咱们现在都知道。但我总是觉得,他们肯定还有我不知道的后手。”

张辉皱眉道:“可是你说的这个后手,究竟在哪里?”

这人真的是个白痴。

朱允炆在心中再一次对张辉的白痴印象记上一分。

他有些无语道:“我要是知道,就不会在这里和你叨叨了。”

张辉眨眨眼,张了张嘴。

随后,他猛的一挥衣袖。

“话不投机半句多!”

郁郁的说完之后,张辉带着满腔的愠怒,同样是钻进了黑漆漆的地道里。

朱允炆望着张辉在地道中消失的背影,闷闷道:“他还不乐意了?”

嘀咕了一声,朱允炆打了个哈气。

他半蹲着腰张开双臂,伸手抓着梯子爬出地窖。

钻出地窖,朱允炆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紧了紧身上的衣裳,朱允炆低着头弯着腰,向着四周张望了一圈。

地上原先因为锦衣卫留下的脚印,这时候也因为那不曾停下的大雪而消失的无影无踪。

朱允炆快步钻进屋子里。

随后蹑手蹑脚的在外屋脱下身上的衣物,凑到在墙壁上开了洞的火炉旁,将自己整个身体烤的暖了一些,这才压着脚步走进了里屋。

借着窗户外面钻进来的光亮,朱允炆看了一眼床榻,这才放下心来,小心翼翼的掀开被褥。

他正准备钻进被子里。

便见原本背对着自己的秋娘,这时候忽然转过身。

黑暗中,秋娘眨动着她那双明亮的双眼。

“吵醒你了?”

朱允炆自责的说着。

秋娘眨眨眼,摇摇头:“刚刚来家里的是那个人?”

朱允炆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你一直没睡着?”

“有些睡不着。”

屋子里,秋娘的声音细小而轻柔。

朱允炆钻进被子里,将秋娘身上的被褥压实,凑在面前轻声道:“再等等,再等等我们就回江南,回家里去。”

“凤阳不算江南。”

“应天是江南。”朱允炆的眼里露出几分心痛,安慰道:“等过了年,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在江南了。”

“江南都有什么?”

“江南啊……雨前的新茶总是沁人心扉,夏天坐舟采荷最好,秋天的午后暖洋洋的出门走走最佳,冬日里自然是围炉煮茶吃些烤物。”

“二郎会带着我一起的吧。”

“会的,一定会的。一年四季,一生一世。”

“那我困了。”

“睡吧。”

……

官府架阁库的火,烧了整整一夜。

快要天亮的时候因为实在是没有东西可以烧了,这场火才终于是有些不甘心的熄灭了。

等到天亮时,从昨日一直下到现在的雪,也终于停了。

乌云散去,满天朝阳,晨光洒在大地上,照射在雪地上,让天地之间变得比往日更加明亮纯净。

只是进了太原城,到了官府架阁库附近。

不曾到架阁库,那满地洁白的积雪,早就变得漆黑一片,落满灰尘。

三座官府衙门旁,两座架阁库已经变成了满地废墟。

烧透了的木头,随时都会断裂崩塌,让废墟的高度一次次的降低。

废墟下面存留着的热量,还在不断的向外扩散着,让周围存不下半点积雪。

融化了的雪水,从屋檐上低落下来。

滴滴答答的,响个不停。

在这片废墟中,聚集着一大群的人。

青灰色的吏服,青绿官袍。

在这一大群人里面,几名身穿吏服的官府皂吏被五花大绑扣着跪在地上。

几名红袍站在近前,官袍上沾着灰尘,洁白的靴子被雪水染黑打湿。

长孙贡满脸阴沉,双手藏在袖中,背在身后。

和他一样的,是在他身边的山西道按察使司按察使周云坤,山西道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柳良,太原府知府宋胜贵,阳曲县县令岳兴会。

这些都是太原城里各司衙门的主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