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34)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沿途。

城中各处都是官兵的身影,一座座属于晋商的门户被打开,官兵们出入其间。

有那等抢在官兵冲入家门之前,便全家跪在地上投降的人家,终究还是暂时的躲过了一劫。

官兵们也只能是心中稍稍有些遗憾,未曾能获得一颗颗鲜活的军功,只能转而将这些人绑的更紧一些,依照军令将这些人押往城中各处军营。

至晋王府。

风波早已平定,晋王府二公子朱济烨更是已经下令,叫王府里的后厨们,开始为城中大军准备明日拂晓之后的早饭。

张辉将晋王府里的山西道官员们押送走之后。

便领到了新的命令。

捉拿潜伏在城中的白莲教贼首,以及不久之前南下入关的鞑靼部之人。

只是已经足足一个时辰了。

张辉带着人将白莲教在城中所有可能潜藏的地方都查了一遍,除了些许留守各处的白莲教反贼之外,竟然是找不到刘宗圣、韩明王等白莲教贼首的踪影。

“或许朱允炆是事出有因,又或许他是被锦衣卫给查出来了?”

从晋王府前往朱允炆在城中的安脚处,韩明王与数名教中护卫跟随在浑身杀气腾腾的刘宗圣身后,避过重重官兵巡哨。

韩明王目光幽幽,望着沉默不语的刘宗圣。

若非是为了自保,不再继续激怒刘宗圣,他这会儿定然是要大笑起来。

那个被刘宗圣呼为军师的朱允炆,却就是亲手葬送刘宗圣一生希望的人。

这其中的戏剧性,足以让韩明王嘲笑终生。

几人穿街过巷,避过无数官兵的巡哨,终于是进到了一条泥瓦巷里。

刘宗圣这时候方才突兀的停下脚步。

跟在他身后的韩明王一个没注意,险险的止住了脚步。

韩明王眼神带着些疑惑,谨慎的后退了两步。

停下脚步的刘宗圣则是回过头,他的双眼已经布满血丝,模样狰狞,眼底泛着一缕缕的杀气,好似是随时都会暴起杀人。

韩明王心中不由一惊,又是默默的退后了一步。

“太保?”

韩明王低声呼喊着。

刘宗圣的视线却是渐渐下移。

终于,他的双眼定在了韩明王身后那名护卫的腰间。

“刀给我……”

自从看到朱允炆被官兵护送着走进晋王府之后,刘宗圣终于是再一次开口。

而他的声音已经沙哑的如同一台老旧的风向。

那护卫被吓得一跳,赶忙取下腰上的佩刀,双手捧起送到了刘宗圣手上。

刘宗圣握住刀柄,手臂一震,刀鞘便落在了地上,而他反手一抖,便已经握住长刀转过身。

昏暗的巷子里,刘宗圣拖着长刀,撒下满是愤怒杀气的影子,不断的靠近朱允炆的院子。

落在后面的韩明王脸上带着冷笑,举起手向前挥了挥。

“跟上太保,务必护住太保安危。”

护卫们立马领命上前,赶到了已经走到一处院门下的刘宗圣身后。

“何人!”

院内,两名守在此处的锦衣卫官兵望着院外的刘宗圣,立马从守在门口的秋娘身边走了出来。

两名锦衣卫官兵目光警惕的望着走入院内的刘宗圣,以及从其身后涌进来的那些身份不明之人。

刘宗圣的目光越过两名锦衣卫,阴森的盯着坐在门下的秋娘。

“刘……刘先生……”

秋娘有些紧张,双手按在凳子上,望着手中握着带的刘宗圣,心中渐渐不安起来。

“你是何人,再敢上前一步,杀无赦!”

两名锦衣卫也不免紧张起来,此刻敌众我寡,一旦双方真的厮杀起来,绝对会落于下风。

刘宗圣冷哼一声,缓缓举起手中的长刀。

他冷眼看着两名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最后看向已经站起身的秋娘,冷笑道:“果然啊,果然……非是天命不在我,而是有人怀揣异心。”

两名锦衣卫已经拔出手中绣春刀,两腿一前一后,身子缓缓压下。

一名锦衣卫回过头,看向门后的秋娘。

“夫人,从地窖走,一路向前跑。”

“你们谁也走不掉!”

刘宗圣低吼一声。

两名锦衣卫却不给对方反应的机会。

“杀!”

……

“二哥?”

“二哥?”

“二哥!”

晋王府,朱允熥望着眼前忽然愣住的朱允炆,接连呼喊了好几声,也不见对方清醒过来。

两人刚刚还在聊着太原城接下来的布置,甚至于已经开始往如何处理关外瓦剌部与鞑靼部的问题上。

忽然之间,朱允炆就愣住了。

朱允熥皱着眉,伸手在哦朱允炆的眼前晃了晃,最后仍然不见对方眼睛恢复明亮。

终于,他的手拍在了朱允炆的肩膀上,手臂一抖,将朱允炆重重的拉扯了一下。

“怎么了?”

朱允炆皱紧眉头,眼神却是没来由的望向晋王府外面。

朱允熥目光疑惑道:“我刚说,若是大明要取草原,不能只采用杀光驱逐干净前元余孽的法子,还要彻底驯化他们。”

朱允炆的眉头却始终皱紧。

他收回视线,看了朱允熥一眼。

“我能先回家吗?这些事情明日再说可否?”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太原城的第一缕晨阳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的进化和蜕变,方才有了如今可以霸占整个世界的资格和地位。

朱允炆从未有过此时此刻心中的那一缕意识。

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他,现在的自己应该回到家中。

没来由的感知,让朱允炆心中不由的生出一丝不安。

朱允熥默默的注视着朱允炆,最终点了点头。

他轻声开口:“孙成,命人护送二哥回去。”

守在一旁的孙成当即示意,由锦衣卫北镇抚司副镇抚亲自带着人护送朱允炆回去。

朱允炆得了应允,甚至是忘了说一声告辞,便马不停蹄的一路离去。

站在晋王府王宫正殿前的朱允熥,默默的注视着朱允炆远去的背影,眉头微微皱起。

在他视线里,朱允炆的身影逐渐和眼前的风雪重叠模糊起来。

接过朱允炆背影的是两队明显不是同属的人,从晋王府外急色而来。

自李府大院赶到晋王府的锦衣卫总旗官,一路走上台阶,见到朱允熥正站在殿前,便当即单膝着地。

“启禀殿下,臣等今夜奉令查抄晋商李家,现已查出李家所藏钱钞。因数额海量计,臣等不敢擅做决断,臣奉百户官之命,前来奏请殿下决断。”

晋商从来都是和富可敌国这个词挂钩画等号的。

在世人眼里,手握河东盐池,拥有着为大明数十万边军筹措军需粮草的晋商,那就是世上最富有的一群人。

而从李府赶到晋王府的锦衣卫总旗官,却仍然是在此基础上用了海量计来形容,不由便让在场众人再一次的浮想联翩起来。

朱允熥尚未开口。

在他身边的内阁大臣高仰止,便已经是瞪着眼抢先开口:“估量可有几何?”

这个问题显然是让赶来禀报的总旗官有些难以回答。

细想了片刻之后,总旗官才抬头回答道:“回禀高阁老,李府所藏金银如山,钱钞生锈,珍宝斗光亮室。”

总旗官几尽思量,将这辈子所能想到的形容词一并说出。

高仰止的眼开始放出亮光。

锦衣卫不是寻常人,这些人往日里办的案子,多的是查抄朝廷命官。便是这些年,朝廷里有多少王公大臣被皇帝株连,其家族被抄没,也几乎都是锦衣卫经手的。

对于锦衣卫而言,抄没出来的钱钞本就多是不计其数的。

可他听得清楚。

那李家的金银堆积的像山一样,钱钞更是堆的都已经开始生锈了。

“殿下,须得要派人将李府所藏钱钞搬运至晋王府内!”

高仰止二话不说,当即转身抱拳,请求朱允熥下令派人搬运李家所藏钱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