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5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棡摇摇头,他对朱允炆敢于独自一人北上寻仇,心中只有敬佩。

“他啊……让我和熥哥儿看顾好秋娘,便自己要了一匹马一把刀,便出了太原城一路往北,自己去寻仇了。”

朱棣瞪大双眼,张了张嘴。

心中满是感慨,只是最后却终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出口。

朱棡看着不说话的朱棣,脸上淡淡的笑了两下。

“他们兄弟之间的事情,我看早就算是相互之间释怀了。这一次熥哥儿也给了金牌和调兵的文书,炆哥儿是个聪明人,若是出了边关,自然会带着兵马在身边的,加之这等时节,想来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朱棣摇摇头:“我是想着,若炆哥儿这一次能报了仇回来,依着他如今的性子,我倒是想和熥哥儿说一说,将炆哥儿带在我身边。”

世间最奇妙的事情,永远都是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一直站在前头的朱允熥,耳边听着老四叔这句话,心中不由一时百感交集。

老四叔朱棣竟然要将朱允炆带在身边?

这个大明,好像已经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大明了。

“你要做什么?”

朱棡却是有些不解。

朱棣笑了笑:“京中做事诸般掣肘,加之那帮文官的嘴皮子,还是将炆哥儿放在边关,与我一同守边最好。虽说边关苦寒了些,可胜在只要他敢打敢拼,就不会有人说他什么。”

朱棡皱眉沉思。

而在前头的朱允熥却是回过头,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四叔,开年之后若是一切顺利的话,您就领着边军北征,扫荡草原吧。到时候让炆哥儿留在您身边做个亲兵,您就是咱们大明朝的征北大将军。”

朱棣和朱棡同时转头,看向眼神真挚的朱允熥。

朱允熥笑道:“大明不能永远因北境之外投入太多,朝中还有许多的事情要抽出精力去做的。

侄儿是想着,到时候大同以东,四叔为征北大将军。大同以西,原本该是二叔去的,只是他如今在京中当差,就只能劳烦三叔为征西大将军。”

征北大将军、征西大将军,皆是传承自前汉时的重号将军四征将军的进阶版,举朝独一。

而在如今的大明,四征大将军,已经是举朝在外领兵大将的最高将军名称了。

朱棣和朱棡对视一眼。

两人都瞧出,这一次朱允熥北巡,是真的要做些大事,才会回京。

二人同时点头。

“太孙之命,唯以扫清域外报之!”

远方,有大军行进的动静,自寿阳城南方而来。

很快就有军中军马斥候驾马而来。

“小杀神,张将军带兵来了!”

……

第五百八十二章 晋东无倭贼,城头皆醉酒

小杀神三字一出,中军处便是一片寂静。

仅仅是数日之间,张志远的小杀神之名,便以他接连坑杀晋东一带反叛倭贼,而彻底被山西道所认识。

在孟县城南,北上的官道上,一面巨大的大明龙旗迎风招展,其后则是小一等的张字旗,最后则是如林一般的各式军旗。

北平都司最精锐的骑兵,走在军阵的最前列开道,诸军营依次鱼贯,以长蛇阵行进。

“散!”

传令兵骑着马,挥动着手中的小旗,在军阵一侧高声呐喊,传达着将军最新的军令。

于是,军阵开始发生变化,诸军营将士在各自主将的带领下,开始与早已云集在孟县城下的燕王本部中军,以及自寿阳赶过来的北巡行在京军,三军汇合。

望着眼前的张将军旗,朱棣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志远总算是赶来了,有他军中火炮攻城,今夜我等便可入这孟县城内。”

朱棡则是淡淡的瞥了老四一眼:“听闻如今在北平城里,人人都知老四你称张志远为汝之福将。”

“志远悍勇,敢打敢拼,每战必身先士卒,不论敌我之数,勇往无前。此等悍将,放任是谁,恐怕都爱不释手。”朱棣毫不保留自己对张志远的喜爱,脸上和眼里尽是推崇。

说完,朱棣则是眼角余光看了一眼边上的朱允熥。

燕王领兵,围孟县城三日,人人都知他是为了什么。

毕竟以朱棣手中的兵力,便是攻城也无不可。甚至以他的军略勇武,这三日时光,孟县城都能恢复民生了。

围城三日,为的就是给他那位心腹爱将张志远创造机会,获取战功。

远远的。

驾驭一匹高头烈马的张志远,身披鳞甲,腰佩长刀,手持长枪,已经是到了孟县城外中军近前。

张志远龙行虎步,踏步有声,转瞬之间便到了朱允熥等人面前。

“末将,北平都司指挥佥事、燕王府护卫统领张志远,参见皇太孙殿下、晋王殿下、燕王殿下!”

朱棣的手已经伸出少许,立马反应过来,收回手,侧目看向朱允熥。

“起来吧,张将军一路辛劳,五日夺两城,镇叛乱,诛倭贼。马不停蹄,率部北上支援孟县城外,其中艰辛与功劳,朝廷是记得的。”朱允熥平声开口,目光平静,只是望着单膝跪在面前的张志远,其眼底还是不免有了几分异样。

他与对方自应天一别,这数年之间,倒是第一次再见。

张志远先是依旧单膝着地,沉声回应:“此乃末将职责所在,不敢居功。平定晋东倭贼叛乱,亦是军中弟兄同心膂力而为,末将更不敢窃功。”

“倒是个不贪不骄的人。”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笑容,点了点头:“起来吧,等下攻城可是还要你出力的。”

“末将谢恩。”

张志远的一切都表现的中规中矩,没有丝毫能让人指摘的地方,礼仪做的更是井井有条。

有了朱允熥的第二次叫起,张志远也总算是站起身。

朱允熥扫了眼老四叔,看着张志远笑道:“远远的,就听闻燕王颇是看重你,称你为福将。而北平那边,你也早早就闯出个小杀神的名头。这一次,你这小杀神的盛名,更是传到山西道来了。”

张志远颔首,面露谦卑:“末将不过是做了该作的事情,当不得小杀神之名。至于福将,那也是燕王殿下觉着末将办事妥当,几次军中玩笑传出来的。”

“哦?”朱允熥脸上露出一丝好奇,随后双手兜在一起,面带笑容的侧身看向老四叔:“不成想咱们这位小杀神,竟是如此内敛,倒是让人很难与其名头联系起来。如此悍将实乃国朝之幸,眼下正是朝中用人之际,或可为一方主将。”

张志远顿了一下,不曾想殿下竟然会当着燕王的面,与自己说这些话。

心中思量一二,张志远颔首低声道:“末将不过是胆子大,在军阵上不怕死而已,末将或可为一路先锋,却难为一方主将。”

朱棣这是亦是开口道:“志远可是你四叔的先锋大将,你小子不能看着好的,就都想弄走。至少,怎么也得有个侯伯爵位再来说话。”

熥哥儿果然是和炆哥儿释怀了。

朱棣心中有些感叹,却总算寻了机会,为张志远封爵一事提了出来。

“国中不过宵小,比照军功爵法,复三城之功,也难进爵。若领兵出关,荡草原之上前元余孽,分崩大漠,国朝边患消洱,可为爵。”

朱允熥没有回绝,也没有点头应允,而是说出了条件。

若要爵位,国内是没有机会的,想要就只能去关外拼杀出来。

朱棣点点头,对此没有异议。

山西道晋东一带的倭贼叛乱,看似人潮汹涌,可一旦朝廷大军杀到,这些倭贼不过是顷刻间土崩瓦解。

若是志远当真因为平定晋东三城倭贼叛乱,就能成了大明朝的有爵之人,他这位燕王爷倒是要好生和朝廷询问一二了。

大明朝的爵位,什么时候变得那般低廉不值钱了。

朱棡在一旁看着这对叔侄拿着张志远这个小杀神过招,不由翻了翻白眼:“这孟县城还打不打了?不打我可就回营吃饭睡觉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