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72)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皇太子起了一个调子。

今天山西道的议题不重要,左右不过是派那些人去填补官缺。

眼下里最要紧的,是要将有功之臣铁鼎石的新差事给安排好。

武英殿大学士,值文渊阁,魏国公徐辉祖,从武臣班列最前面走了出来。

他总领大都督府,作为军方在内阁第一人,已然是养出了一股威严之色。

只是徐辉祖却是面含欣赏的看了铁铉一眼,而后面朝陛阶之上抱拳:“殿下有所不知,瀛洲四道设立,相较交趾道初设之时,叛乱更少,顺民更多,产出更重。

而瀛洲四道能有如此大好局面,皆因铁铉施政所致。

朝廷于瀛洲之军略,曹国公可为定乾坤之人,而乾坤之下,却是铁铉日理万机,扬我大明威名。

臣以为,铁铉有经国之才能,知世之本领,举朝上下,无出其右,朝野内外,鲜有越之。

臣举荐,国家当重用如此能臣,不可使其埋没,不可使其拘束一地。”

徐辉祖的声音不算太大,可他武人出身的根骨,却让他的声音一直回荡在华盖殿内。

他是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内阁大学士,总领大明百万兵马。

瀛洲四道诸般事宜,在四道主官赴任之前,可以说皆是由原都督府和后来的大都督府负责的。

徐辉祖的发言,无疑是代表了军方对铁铉的肯定。

朱标点点头:“孤亦有此意,朝廷用人向来不拘一格,更要善待有功之臣。鼎石功高,经国之才,朝廷当合议,不可使之才能空放。”

这是要廷议铁铉为官何处的意思。

朝廷用人,在重要官职和官员上,向来都是要经过廷议和圣裁决定的。

朝堂之上渐渐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如今朝中各部司,经过这两年的填充,早就没了空缺。

而昨日铁铉刚刚回京,就加了武英殿大学士的衔。

算起来,大伙也都清楚,宫里头大抵是有意要让铁铉入值内阁的。

有高仰止那位帝国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为先,铁铉再入内阁,如今也不算什么事情了。

新晋的内阁大臣,吏部尚书翟善,面带笑容的走出班列。

他很乐意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事情。

“殿下,臣以为铁铉之才,唯有内阁方可施展,领内阁差,经纬朝堂部司,方能使其显示才能,方为善用。”

这几日方才从河南道一带领兵回京的西平侯沐英,终于是开始履行他作为武英殿大学士、内阁大臣该做的事情了。

继徐辉祖之后,沐英挥袍出班。

“殿下,臣以为何不如问问铁学士所思?”

沐英的回京很低调,不曾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近来的朝会也不曾有过什么发言,一直都是按照规矩待在内阁协助徐辉祖处理军中诸事,协调大都督府和朝堂各部司衙门的运转。

他如今一开口,朝堂之上众人方才反应过来。

往后的朝堂,又多了一个说话的人了。

沐英说完之后,便默默的颔首低头。

自己虽为内阁大臣,可又有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在。这也是他不爱在朝堂上开口的原因,只在内阁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只是今日,那铁铉显然是有自己打算的。

而更重要的是,刚刚对面的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解缙的眼神,却是让沐英决定要站出来的。

随着沐英说完,解缙便立马出班。

“殿下,西平侯所言不无道理,臣也觉得还是要先问问铁铉的意思。”

站在前头的徐辉祖和沐英两人,同时默默的转头侧目看向被所有人注视着的人屠铁铉。

军中现在有很多声音。

最多的,便是对军功的渴望和要求。

东征和南征两军即将出现两位郡王,这对其他诸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军心涣散不是好事,可高涨的军心,同样让大都督府近来倍感压力。

虽然地方上的军队不曾明言,可是那些送入京中的军报,却无一不是在冲着大都督府喊话。

他们要军功。

而其中,尤以九边那数十万大军为最。

眼下军中的将领们,甚至不用去费心费力的说什么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话,底下的将士们便是求战似渴,恨不得今天拿到军令,当晚就杀进草原深处,将那一座座蒙古包给点着了,将那些高过车轮的前元余孽给尽数屠了。

帝国已经被绑架了。

在无意之间,被无形的未曾有做组织的军队给绑架了。

谁也不知道,大都督内机密等级最高的档案库里,如今已经放进去了好几份针对九边的军事行动计划,其范围东起山海关,西至阳关。

刚刚回京的铁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如今最好的破局之人。

他刚刚回京,身负大功,又熟稔如何在域外之地晶莹图谋。

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目光默默的放在了铁铉的身上:“鼎石,你有何想法?”

“臣乃下,一切皆由上裁。”铁铉沉声开口,转而不做停歇,继续道:“然臣以为,臣是个懒散胚子,庙堂之上诸事精细繁杂,臣恐难担当。”

朱标笑了笑:“你若是懒散了,瀛洲如今也不是这么个局势。”

太子爷笑了,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默默的笑出声来。

瀛洲如今基本是找不到活着的倭人了,便是有,那也是挑选出来为驻守大军服务的倭女。

不然,他铁铉人屠的名号,又是如何来的。

最先开口要做顺水推舟的翟善,眨了眨眼,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是想错了些事情。

铁铉这分明是不想进内阁当差的。

他不由看向一旁不远处的内阁首辅任亨泰。

任亨泰心中有些无奈,自知道今日朝会,铁铉将要入朝述职继而选官任用,他的胸口就一直是淤积着一口气的。

军中的那些声音,他身为内阁首辅,不知不知道。

可是任亨泰同样无可奈何。

大抵,从当初太孙殿下在那座日益火热的橄榄球场上,说出要复行秦法军功爵之后,这就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他身为内阁大臣,总领内阁,又如何能阻止解缙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出的这一次安排。

军队不能乱。

大明朝那稳定乾坤社稷的百万明军,不能乱。

一旦乱了,大明朝将会顿时陷入水深水热之中,天下又将会再次出现三十年前那乱世景象。

“殿下,臣以为铁学士可往九边而去。”

任亨泰只是短暂的思考了一番,便缓缓走出班列,朗声出口。

随着首辅的出声,殿内出现了一小片的诧异。

这是首辅对铁铉的打压吗?

内阁如今已经有不少人了,若是再进人的话,势必会再次分走身为首辅的任亨泰手中部分权力。

只是一瞬间,这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任亨泰是在阻止铁铉进入内阁。

任亨泰却是浑然不顾。

他继续说道:“太孙殿下如今正在北巡,大抵要到明岁年中方可回京。若是……恐怕这等时间还要往后拖延。

而内阁之中,高春风却伴驾随行,久久不能归来。

朝中如今新政如火,高春风领三法司差事,许久不归,内阁运转迟钝,时日拖延,恐于新政有变。

老臣以为,铁学士久在瀛洲,深谙域外之地军政诸事。有他前往九边,伴驾随行,比之高春风更为合适。

若太孙殿下回京,朝廷亦可加铁学士以九边军政之权,于边关亲临,总领诸事,协调诸方,联络朝堂。”

朱标有些意外,任亨泰会在这个时候,为铁铉说这些话。

解缙同样意外,徐辉祖和沐英两人,更是默默的看向了首辅任亨泰。

只是几人的心中思量,却是全然不同的。

朱标也在疑惑。

作为首辅的任亨泰,此番出言,要推举铁铉去往九边,到底是因为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