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76)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总旗,您说您有那样的身份,怎么偏偏要和俺们这些人凑在一起,这大过年的还要守在这里。”

此处戍堡的总旗官,前些日子死了。

死在按照规定带着人出关巡察关外动向的路上。

于是,朱允炆便顺势被指派到了这里,接任戍堡总旗官一职,麾下领着五十名边军。

听着身边小旗官的疑惑。

朱允炆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只是被面罩挡住。

他操着沙哑的声音,开口道:“身份有什么用?锦衣玉食?可这里总是要用人来守着的。我不来,你不来,谁来?难道要叫那帮狼贼子再次抢了咱们中原的土地和女人?”

“那是不能的!来一个狼贼子,属下就杀一个!来两个,属下便杀一对!”

小旗官握紧刀鞘,在地上重重的砸了一下。

朱允炆摇摇头,将打磨好的佩刀送回刀鞘,而后挂在腰上,便站起身一只手按着刀柄,一只手按在城墙上,目光眺望向那风雪纷飞的北方。

小旗官也站起了身,只是却还是抱紧佩刀,蜷缩着腰背,眯着双眼。

“总旗官放心,这个时候狼贼子们只会躲在厚厚的帐篷里面,玩着他们死鬼老爹留下来的女人。”

小旗官言辞充满恶意,最后更是不忘冲着城墙外头吐了一口浓痰。

朱允炆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些边军将士的粗俗,他甚至能跟着一起对着草原的方向吐上一口浓痰。

小旗官跺了跺脚:“听说京师那边,有了新的火炮,一炮下去狼贼子连渣渣都不会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给架在咱们这戍堡上面。”

朱允炆却是幽幽道:“咱们这里不会加上火炮的,但如是有机会的,你会看到咱们大明的火炮在草原上将狼崽子们给轰的屁股尿流的场面。”

“真的?”

小旗官的眼睛里都透着期待。

朱允炆点点头。

这时,两人脚下的戍堡里传来一阵梆梆梆的声音。

“年夜饭做好咯!总旗,咱们下去吃饭吧!”

朱允炆从容应下,从小旗官掀开的门板旁走下戍堡。

两人到了戍堡里,顿时便觉得暖和了起来。

下到戍堡最底层,空间更是豁然开朗,北侧的墙体上开着几个小孔,可以窥见北边的动静。

而在屋子里,则是站满了人,围着一字排开的几口大锅,眼睛里都开始放出绿光来。

陪着朱允炆一同到了此处戍边的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孙成,亦是端着一口大海碗,手拿着筷子。

看到朱允炆走了下来。

便当即举起握着筷子的那只手。

“总旗官,咱们戍堡的年夜饭好了!”

……

第五百九十七章 帝国的意志

边关苦寒,首先就体现在了吃上面。

即便帝国已经平稳的度过了二十八年,然而在远离京师的边关戍堡里,在风雪之中默默的守卫着帝国安宁的边军将士们,依旧只能用最简单的几样食物,作为这个大年夜的晚饭。

几口大锅一字排开。

锅很多,可是锅里的东西都却是一样的。

半锅取自戍堡外的干净积雪。

边关上总是吃不完的冷冻牛羊肉。

将士们自己用黄豆子做的老豆腐。

黄豆子泡水发芽的豆芽。

再配上几根从雪地最下面刨出来的,在边关最紧缺的绿野菜。

佐料有多少便放多少。

大铁勺在锅里面毫不吝啬力气的转动着搅拌着,当香味充满整个戍堡后。

年夜饭也就成了。

有鉴于新任总旗官是个出身高贵的人。

戍堡里,今年特意多烤了一只肥羊,另外还油水管够的煎了满满一竹篮的鸡蛋面饼。

“总旗,这是老把头为您煎的鸡蛋,您快趁热尝尝。”

一名小旗官为朱允炆送来了一只碗,满脸堆着笑容。

碗里面,还有一只被煎的金黄的鸡蛋。

无论朝廷如何下功夫,边关总还是缺衣少食的。

那些个鸡蛋面饼,也就是被鸡蛋液染了一层淡黄色。

而原本这些鸡蛋,还都是一两个月前便开始慢慢积攒下来的。

留着的,便就是为了今天这一顿年夜饭。

朱允炆接过碗筷,看向周围聚集着的将士们。

他伸手将碗送到了面前一口铁锅上,慢慢倾斜手中的碗。

那煎鸡蛋便从碗里滑进了热气腾腾的锅里。

“给小四吃吧,他前几日出去巡哨,给尾椎骨摔伤了,吃点补补。”

不远处人群之中,一名个头最矮的年轻边军官兵,本就被戍堡里的热气给烤的红通通的脸,立马再红了一些。

而其他人,则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红着脸的小四低吼着咆哮了一声:“等明年开了春,我小四要当咱们戍堡杀狼崽子最多的人!”

负责戍堡伙食的老把头,手中握着大铁勺,在锅里转了一圈,便将那枚煎鸡蛋和满满一勺子的肉,盛进了小四的碗里。

“吃吧你!总旗赏给你的煎鸡蛋,吃完了好生养生,看你明年能杀几只狼崽子。”

周围又是一阵爆笑声。

小四也是今年才来戍堡的。

身为军户,他是在父亲去岁战死之后,接到边军的征调军令赶到戍堡来顶替父亲为帝国戍守边关的。

作为戍堡里最小的,小四总是会被这帮丘八叔伯戏弄。

小四恶狠狠的将吸满了汤汁的煎鸡蛋塞进嘴里。

涨红着,嗡嗡道:“我定然是杀狼崽子最多的!”

这便是为大明戍守边关的无畏儿郎们啊。

朱允炆大手一拍:“明年你要是当真杀敌最多,我为你请功!到时候这把刀,也一并送给你!”

说着话,朱允炆的手拍了拍他腰间的佩刀。

总旗的那把刀!

小四的脸上露出了期待。

朱允炆腰上的佩刀并非是军中制式,而是前些日子从太原城送来的一把百炼精钢战刀。

通体并无修饰雕琢,却最是锋利。

小四重重点着头:“总旗可不要诓骗我。”

朱允炆一瞪眼:“本总旗说话算话!”

小四瞪大双眼:“那就说好了,明年我要是杀敌最多,也不要总旗为我请功,只要这把刀。”

“好!”

朱允炆并不吝啬,豪爽答应下来。

手拿大铁勺的老把头,却是拧着铁勺,在小四的后背上敲了一下。

“混账玩意,总旗的刀也想要!”

小四嘿嘿的笑着,躲到了一旁。

朱允炆瞧了瞧周围:“第一队还在外头巡哨,你们先吃着,按例每人配一壶酒,不许今夜一次喝完,得留到初七为止。吃完了,第二队出去接替第一队继续巡哨。”

说罢,朱允炆就坐在铁锅边的一条长凳上。

他大马金刀般的坐着,自己伸手拿过锅边的大铁勺,便为自己盛了一碗肉汤。

几口肉和汤下肚,朱允炆又用嘴啃下一大口鸡蛋面饼,最后塞进去一枚剥好的大蒜。

囫囵的咀嚼了几下后,嘴里的东西还没有全部吞进肚子里,便仰起头灌下一口酒。

“好吃!”

“好喝!”

朱允炆动作豪迈,因那一口酒,脸色也有些涨红起来。

孙成一直待在一旁的角落里,望着与边关将士们打成一片的朱允炆,眼底前些日子的担忧渐渐地彻底消失不见。

酒过三口。

戍堡里年节的气氛,也彻底被催生出来。

有军规在,酒便不能再往下喝了。

但边关的儿郎们,却是趁着那一丝酒味,开始纵声放歌起来。

将士们聚在一起吃着肉唱着歌,歌词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朱允炆便与麾下的四名小旗官聚在一起。

“总旗,等开了春朝廷是不是真的要在边关大举用兵了?”

一名小旗官脸色复杂的看了眼热闹的戍堡,随后疑惑的注视着朱允炆。

边上另一名小旗官立马说道:“是啊总旗,原本有些弟兄按照规矩,都到了轮换回去的时候,朝廷上个月却下令,暂定轮换,这是在为明年的大战做准备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