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898)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两人会意,立马招呼着在场的礼部和太常寺的人,将事先准备好的东西抬上来。

趁着这个间隙,朱樉则是已经拉住常升和李景隆两人。

三个人的脑袋,几乎都要挤到一块儿去了。

只见朱樉满脸笑容道:“原本我家老爷子和老大是要过来的。只不过他们二位要是出来,规矩太多,况且在那劳什子礼数上也有些不合。

所以这不是赶巧了,老爷子前段时间给我弄回京训斥我,这不就看我刚好没事,就让我过来接一下你们。”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脸上带着笑容,颔首点头,附和着。

倒是常升另外留了一份心思,不时的打量着如今的龙湾码头。

变得清爽干净了一些。

就算是为了今日他们二人回京,提前清空码头,也不至于会是这样的。

朱樉瞥了常升一眼,便随口说道:“甭看了,都是那个应天知府邹学玉干的事情。现在咱们这里的码头只供朝廷使用,百姓和商贾都在下游那边的上元门码头。你们过来的时候应当是看到的。”

常升立马点头,笑着说道:“原先是看到了,那边场面甚至壮观。”

李景隆则是高声说道:“想来这位应天知府,是个有本事的。”

人群中,被一帮上官挤到后面的应天知府邹学玉,闻声之后立马咧着嘴,满脸的笑容。

自己干的事情,总算是有人明白的了。

朱樉这时看了一眼当下礼部和太常寺正在准备的人。

他又说道:“刚说了规矩,接下来是要为你们卸甲,按照他们说的话,这是不让你们身上的血气冲撞了京师。

等你们卸了甲,换了衣裳,还要在这里祭拜天地,以示你们凯旋有天地庇佑。

而后就是受洗,饮了御酒,就可以进城了。”

“皇恩浩荡,臣等无有不从。”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这时候便默契一致,口径统一。

朱樉又想到另一桩事情,开口道:“对了,原本是说你们可以各回府中歇息。

不过朝廷这两年多了些别的规矩,所以今晚你们得去太社稷坛那边住一晚。

等明天朝会,给你们两人晋封郡王爵的事情定下来,便可以回家,等着钦天监选的吉日,将最后那点事情办完就成了。”

常升对此并无异议,点着头便算着应了下来。

李景隆则是有些好奇:“今夜住在社稷坛?”

按照过往的规矩,回京述职的官员们,若是在京中没有府邸,便是住在各道的会同馆,亦或是城中各处寺庙道观里。

像他们这些本就住在京中的人,出去办完了差事,回京后都是回家沐浴更衣,等待朝中召见。

朱樉则是点头道:“高仰止和铁铉是知道的吧。”

说着话,他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意外,看了看常升和李景隆两人。

他这时候才反应过来。

高仰止就是从交趾道回京之后,一路走进内阁的。

而那铁铉的人屠之名,也是在瀛洲闯出来的。

如今常升和李景隆这两位,亦是从那两个地方回来的。

想一想,倒是让朱樉一时间觉得分外神奇。

见两人点头,朱樉便笑着说道:“他们两个啊,当初回京的时候,就是先住进社稷坛,而后次日朝会面圣的。再往后的事情,想必你们也都知晓。”

这是自然知晓的。

一个是帝国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一个是要做孤臣不入内阁的大学士。

如今帝国的政坛上,高仰止和铁铉二人是最富盛名的政治人物。

而朱樉的解释也让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反应了过来。

国家重臣回京,入住社稷坛,次日朝会面圣,几乎就等同于是走在了进入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的路上了。

常升脸上露出一抹恭顺和惶恐。

李景隆亦是默默颔首低头:“似乎宫里头对我二人这次回京之后的安排,已经有了些定论?”

朱樉瞅了一眼已经被礼部和太常寺的人抬过来的桌案,立马松开常升和李景隆二人,拍手将两人向前推了一把。

“都好生仔细的为两位公爷卸甲!”

为国公卸甲,自然轮不到礼部和太常寺的人去做。

自然是宫里头派出来的太监和内侍做这事。

这亦是另一种殊荣。

而为了大明朝即将出现的两位活着的郡王洗尘,这一次宫里甚至是派了女官出宫,为常升、李景隆两人卸甲。

任亨泰和翟善两人,簇拥在常升身边,指点着太监和女官们,为其卸甲。而解缙则是和徐允恭两人,为李景隆主持卸甲。

龙湾码头上,渐渐只有甲胄离身的声音响起。

等到一切完毕,已经褪下战甲,换上绯红常服的常升、李景隆两人。

又开始在一众礼官的指引下,开始祭拜天地。

繁琐的礼仪,一直持续到了正午方才结束。

好似是礼官们掐着点的一样。

在正午阳气最重的时候,无数的官员簇拥着常升和李景隆二人,由外金川门入城。

这一次,应天府破天荒的心甘心愿的,将外金川门直至洪武门的街道封锁起来,禁止城中一切军民穿搜于沿途街道。

然而尽管有府衙差役和兵马司的人把控街道。

但满城百姓可是早早的闻讯而至。

在封锁的街道两侧,无数百姓夹道欢迎。

应天城里火辣的小女娘们,更是将手中的手绢扔出去一块又一块,期望着能从东征大军亦或是南征大军里头,挑选出一位好郎君。

至正午三刻。

烈日当空。

洪武门前,一片肃穆。

大明皇家内宫总管孙狗儿,领着内宫二十四司衙门的大太监,齐聚洪武门下。

孙狗儿冲着常升和李景隆两人使了个眼色,动了动手中的那道明黄圣旨。

赶至此处的常升和李景隆二人,立马躬身跪下。

随着两人跪下,余下的官员们,这才一一跪地。

“陛下有旨意。”

……

第六百一十一章 九江,你让我揍一顿

洪武门前。

百官跪地,一片静默。

孙狗儿的脸上不显山不露水,瞧着这般多的文武跪在自己面前,亦未有任何的反应。

反倒是跟在他身后的几名小内侍,脸上露出几分激动。

这可是大明朝的肱骨柱石们啊。

孙狗儿抖了抖肩,缓缓张开双臂,将那道圣旨横在自己的眼前。

“俺听说升哥儿和九江回来了,皇天庇佑,家里的儿郎办完了差事,都全须全影的回来了,俺这颗心也就落下来了。”

皇帝的旨意,好像永远都是这般没有固定格式,却又有着极为鲜明的个人色彩。

常升和李景隆两人,则是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高高在上的洪武门。

两人的眼里已然是多了几分动容。

他们的父辈都是追随着皇帝,打下如今这座江山的。

又都早早的,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大明的皇帝是重情义的,远不是过往的那些君王们能够比的。

虽然那时候他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但皇帝对他们还是亲如子侄般的关爱。

朝廷里不是没有旁的能征善战的将领,也不是国家到了需要他们这些晚辈们冲上前去的时候。

但朝廷还是给了他们天大的差事,干系涉及的事情,让他们去做。

这是在关爱之外的信任。

孙狗儿看了常升、李景隆一眼,给了一个眼神,以示宽慰,他则是继续念着圣旨。

“你们父辈追随俺,一同赶走了元贼,收拾山河,重整中原,没享过福。该是父辈的遗泽,叫你们这些后辈承受的。

只是这些年国家用人,你们穿了父辈的甲胄,握着父辈的刀,和以前一样领着大明的好儿郎们上阵杀敌。

功劳甚大!

俺不会忘,朝廷不会忘,百姓不会忘,国家更不会忘。

此诚诸般礼节,乃为洗去尔等二人一身尘土。今日入宫歇息,待明日朝会,俺是要好生赏你们的。家中诸事皆安,尔等二人无需担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