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11)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眼前什么都没有,身后也同样什么都没有。

这是朱允炆被划分到中路军之后,自请做的事情。

成为前锋营的一员,继而成为前锋营里开路的人。

既然做不了掌握这场北征的那个人,那么就成为冲在这场战争最前面的那一个。

这便是如今的朱允炆。

百户队继续向前行进了数十里之后,终于是找到了一处合适的安营地。

朱允炆停下战马,举起手臂:“今天就到这里吧,做好标记,埋锅造饭,吃完之后我们便继续赶路。”

百户队的官兵们并无异议。

这是身为前锋营前出部该做的事情。

从不与后面的前锋营汇合,只在前面寻找每天合适的安营地,然后就要继续向前赶路。

官兵们的动作很快。

作为前锋营的前出部,他们的任务很重,埋锅造饭,食物还在嗓子眼里,他们就要继续骑着马赶路。

虽然辛苦。

但即便他们后面不与鞑靼人交战,那份属于他们的功劳,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没有人能改变这一点。

当食物的香味刚刚在草原上飘散开的时候,朱允炆已经带着人离开了这一处为后方大军选好的安营地。

黑幕渐渐笼罩在了草原之上。

纯洁的天空里,无数的星光在闪烁着,将最柔和的光亮照耀在人间。

然而今夜也注定是不可能平静下来的。

数十万人在草原上奔波着。

朱尚炳打了一个哈气。

连夜赶路,实在是太过于傲人。

身下的战马也开始出现了不耐烦的表现,以至于自己的屁股越来越疼。

然而朱尚炳一点都不敢停下来。

在他的身后,因为从斡难河撤出,让鞑靼人从自己眼皮子底下东逃的朱棣,正带着无尽的怒火,誓要带着大军从北面重重的砸进鞑靼人的王庭里。

那一天,老四叔靠着望远镜,远远的看着鞑靼人王庭从眼前向东而去。

朱尚炳看的清楚,那一刻四叔有数次想要下令,东路军全军压上去。

只是最后四叔还是忍住了。

不光光是四叔。

朱尚炳同样清楚,被自己赶在最关键的时候叫停了的整个东路军,都在憋着一口气,强忍着那一团怒火。

自己但凡是走的慢了。

他发誓,自己将会成为大明朝开国以来,第一个后背插满箭的那个倒霉蛋。

啪!

朱尚炳咬着牙,挥动着马鞭重重的抽了一下战马。

即便是他往日里如何的疼惜战马,这个时候也不敢让自己的速度慢下来。

一阵夜。

朱尚炳是半点不敢让自己慢下来。

跟着自己从大青城来的官兵们,同样是不敢怠慢丝毫。

他们这帮人,这些日子但凡是看到东路军的人,都能从那帮家伙眼睛里看到阵阵的杀气。

一帮混账王八蛋。

让东路军撤出斡难河的军令,又不是他们下的,他们不是过跟着秦世子过来传令的。

东路军这帮卵怂的,就是在草原上憋得太久了,裤裆底下开始冒火。

风声。

马蹄声。

嘶鸣声。

哈气声。

无数道声音混杂在一起。

在幽暗的草原上,响了许久许久。

“亮了。”

“亮了!”

忽然,前面的骑兵回头大喊了一声。

为了避风而低着头骑马的官兵们,纷纷抬起头。

“天亮了!”

整个队伍里的人都喊了起来。

朱尚炳有些艰难的抬起头。

只见东边的地平线上,有那么一抹绚丽的光亮映入眼帘。

紧接着,颜色开始不断的变化着。

悠长的号角声,好似是从远古的史前传来。

穿过了整个中原之地那亘古的历史长河,越过了高山大河,来到了这茫茫草原之上。

战鼓声开始响起。

渐渐的,人们发现自己的心跳声开始于那战鼓声变得同频起来。

一面巨大的龙旗,似乎是要将整片天空都给遮挡住,在冉冉升起的朝阳下,随风飘动着。

朱尚炳驾马冲到了队伍的最前面。

跑到了山坡上。

在山坡下,是一片巨大的营地。

从草原上一路躲避,逃到这里的鞑靼人王庭,尽都在这里了。

无数的牛羊,无数的简易蒙古包。

还有无数的战马和鞑靼人的勇士。

在朱尚炳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视线的余光里已经有东路军的将士,绕道坡上,将周围正要发出警告的鞑靼人击杀。

坡下,东边更远处。

战鼓声愈发的密集起来。

“全军出击!”

……

第六百一十九章 草原终成牧羊地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关外广武堡。

大明内阁大学士铁铉,在几名禁军官兵的护卫下,站在戍堡下的高岗上,北望苍茫草原,嘴里豪情壮志的诵读着这首流传百年的诗词。

广武堡方才建成没有多久,外墙崭新的与草原有着几分不和谐。

无数的粮草和军需被囤积在此处,以至于戍堡后方也开始因地制宜的建设起了一座小型城寨来。

岳王爷的这首满江红,自前宋开始,便在军中最是广为流转,也是历代军中儿郎最是熟读背诵的诗篇。

跟在铁铉身边的几名禁军官兵,却是有些不太明白大学士为何会在这时候诵读这篇满江红。

按照前线的军报,今天大抵就是各路大军围剿鞑靼王庭的日子了。

便是想要抒情,读那苏东坡的念奴娇方才是最贴合今日大明之盛况才对。

铁铉面带笑容,手掌在胸前扇了扇:“可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几名官兵脸上一愣,却是不想铁学士竟然是懂了他们的心声,连连摇头,最后却还是点了点头,随即低下头。

铁铉笑着说道:“你们不懂,苏轼那首念奴娇虽是豪放,却与今日不合。你们只需知晓,今日一战之后,我朝将远超强汉,盖过盛唐!”

官兵们自然不懂,当大明朝将整座草原揽入怀中,执于掌下,对于中原而言会是怎样的意义。

铁铉的脸上却是带着激动:“想当年,岳鹏举不曾收拾燕云一十六州,引为臣子恨。看当今,我朝大军纵马大漠,行将三千里路,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一朝功成兮。”

这位当朝官衔最多的孤臣,向前踏出一步。

铁铉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除了青草,便是那些压在白云之下的牛羊。

除此之外便只有犹如游龙一般的粮草队伍,从广武堡出发,运送粮草前往草原深处的大军里。

但是铁铉却好似是看到了那一场正在发生的战争,就在自己的眼前,在这广武堡高岗下的草原上。

“而今之后,草原乃我大明牧羊地!”

铁铉重重的出了一口气。

这是挤压在整个中原,长达百年的那口浊气。

是自五代十国,两宋而来,汉家时时恐惧北方草原踏马南下的愠怒和仓惶不安。

除非有神明降世。

不然。

眼前这片草原,将会纯洁的如同天上的白云一般,任由大明采摘。

铁铉慢慢的握紧双拳。

这个世界没有神明,便是有,那也只会庇佑大明。

数十万大军,奔走于草原之上数月,一切都是为了今朝这一场决战。

……

战旗划破虚空,追随着下面的战马,发出撕裂声。

火炮在轰鸣。

上千门的火炮横陈在草原上,不需要调式各项数据,只管将炮口压平,再于后侧夯实地基,火器营的炮兵们只要能保证为炮管降温的油和发射用的火药不会中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