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1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百姓目下大概没能力日日吃肉,但军中的将士们却是要保证的。朝廷前番再次下旨增建地方学堂,供给百姓子女学习,诸如这些地方,也还是要多些肉吃。

只有我大明的孩子们长得更壮实一些,才能保证将来不会如前宋一般。百姓健壮,便是国家健壮。百姓有学识,便是国家有学识。”

对此,朱安似乎早有应对。

只见他沉声开口:“臣下先前也与牧民们商议过,准备打造一个可以由马车拉动的冰窖出来,到时候或许能改善一二,将北方的牛羊肉运到南方还能保持新鲜。”

“哦?”朱允熥面有好奇。

朱安则是笑了笑:“倒还是从殿下这里来的法子,臣下准备以硝石在途中不断造冰,保持那马车上冰窖里的温度。

至于这冰窖,则是内外以棉花充实。臣下等人发现,这棉花不光可以保暖,还可以保冷,想来用在这里也应当是可以的。

只是现在还在实验,路程只能在百里左右,还需要继续改进。”

这不就是自己很久很久以前见过的那种夏日移动冰棍贩卖桶吗。

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朱允熥点头道:“若是不成,便晒成肉干,或是腌制也可。”

毕竟从大青城到应天城,中间可是隔着好几千里的路。

朱允熥也不可能强人所难,让朱安他们将新鲜的牛羊肉运到应天城里去。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

一旁的朱高炽,却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两人。

“你们为什么不能将活着的牛羊,赶到应天城外宰杀呢?这样,不就是最新鲜的牛羊肉了?”

说完之后,朱高炽脸上还满是疑惑的摇了摇头。

一阵风刮过。

朱允熥和朱安两人对视一眼。

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刚刚像个傻子一样,在那里讨论着如何保持牛羊肉的新鲜度。

“今天的天真蓝啊!”

朱安抬头望天,嘴里发出了一声感叹。

朱允熥在一旁点头附和着:“我家老爷子和老爹若是能来看看,就好了。”

朱高炽抽抽鼻子,看着这两个傻子,却是迟疑着说道:“不过若是将牛羊赶到应天,却是要留意路上还得保证牛羊不能走路走瘦了。

但是出了关,南边却是牧草稀少,这样算起来也不是最好的法子,却只能是保证肉质新鲜罢了。”

该表明自己不是傻子的时候到了!

朱允熥大手一挥:“只要在沿途官道两侧,交于驿卒择地种植牧草便是!选那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此,总是能尽力保证南下的牛羊不会饿瘦了。”

对于能用人力解决的事情,便不可能成为困难和麻烦。

仅仅是呼伦湖一战,前线报上来因伤而无法再在军中的将士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这些都是重伤。

接下来,按照这几年的规矩,自然是要被分批安排到各地官道驿站或是官府衙门里去的。

至于那些负伤,却不一定就要退出军伍的将士,也会有税署的人前去甄别,再弄去税署衙门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税兵,为国家征收赋税。

弄一条全是牧草的南下官道,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朱高炽张张嘴,最后却是默默的闭上。

毕竟这法子几乎是挑不出毛病来的。

不过,朱允熥却是叹息道:“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条能从大青城直通应天城的铁路,只要在火车上装满牧草,只需要十来日的时间就能将牛羊拉到应天去。”

朱安眨眨眼,脸上满是好奇。

这是他第一次听说,从大青城到应天城只需要十来日的时间。

若是以八百里加急,到也是能做到。

但要是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牛羊,那这样的时间,只能用神迹去形容了。

朱高炽却是歪着头,狐疑的看了朱允熥一眼。

“你是不是要上奏,赞同解缙的那个提议?”

说完之后,他的目光便紧锁着朱允熥。

朱允熥点点头,不置可否。

“大明需要寻找到新的陆地,需要掌握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但也不能忘了,那些固有的旧地,还有不少是失落在外的。”

大明需要西域。

就像……

恩。

就像人要吃饭喝水一样。

看着朱高炽皱起的眉头,朱允熥心知对方大概也是不赞同现在就开始修建直通哈密卫那条铁路。

他轻声解释道:“衣食住行,大明现在在吃的上面,暂时有所缓解。

百姓的住房,只要在给张二工他们一点时间,总是能让百姓的房子不会因为一场雨就垮了。

出行一事,水泥路、铁路等等,已经与过往大相径庭,可谓是日新月异。

可是穿衣上呢?

总不能说我大明的百姓,将来人人都能穿得起绫罗绸缎吧。”

这真的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情。

朱高炽点点头。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朱允熥说道:“西域虽然苦寒,满地戈壁沙漠。可是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那里将会成为最好的棉花种植地。

只要朝廷能在西域种下足够多的棉花,就能为天下的百姓多弄出些棉衣出来。”

少雨、日照足。

西域可不光光是能种棉花。

还能种很多旁的东西。

只要那些出海、出关的人,能将那一样样新奇的物种带回来。

朱允熥认为,西域将会成为一个世人完全没见过的西域。

朱高炽还是有些迟疑。

他哼哼了两声。

“还是等咱们班师回京了再说这件事情吧。”

……

第六百二十四章 王师凯旋日

战争,持续进行了半年的时间。

终于在一场盛大的夏日暴雨后,落下了帷幕。

除了还需要驻扎在忽兰忽失温及和林一带的西路军全部,以及由部分东路军、中路军组成的联合军队,大半的明军开始向着长城移动。

西路军要执行西进的军事计划。

而东路军和中路军留在草原上的兵马,则需要在大明燕王殿下、代王殿下的带领下,继续推行着草原汉化的最终目标。

朱尚炳终究是没能得到班师回朝的机会。

军中的火炮炮弹总算是被火器营的那帮牲口给用完了,但他尊敬的四叔,却开始由炮步协同操练,转成了火铳操练。

火炮的炮弹是用完了。

但军中的火药存量,却是一个超乎所有人想象的数字。

“归家无期啊……”

“望江南,望江南,不知何时归……”

大漠草原之上,随着暴雨的降临,牧草生长的愈发旺盛,有些地方的牧草几乎是到了人腰处。

朱尚炳站在草地上,望着已经开始缓缓向南移动离去的大军,眼睛里流露着几分悲凉,嘴里低声念叨着自己胡编乱造的词句。

常继祖的眉头皱的很紧。

在他的预估之中,他们应该是要跟随大军回师关内,然后再回应天接受整座城的百姓欢呼迎接。

但是现在很显然,他的估算出错了。

“这一次很不一样。”

在两人身边的另一名功勋子弟,单膝跪地,观察着周围的草原地形,默默的说了一句。

朱尚炳和常继祖两人瞬间看了过来。

魏国公府长子徐钦,看着注视着自己的两人,脸上微微一笑:“要是我没猜错的话,这一次不会有太多军中功勋和老将回京。”

“这是为何?”朱尚炳遇到这种需要思考的问题,总是会想着立马知道答案,从而省却自己费脑子。

常继祖则是微皱眉头,等待着徐钦的解答。

对方是魏国公徐允恭的长子,已故中山武宁王的嫡长孙。如果一切都不出错的话,他就是将来的魏国公接班人。

和自己一样的身份和地位。

身为功勋将门子弟,也在这一次的北征名单里,更被燕王殿下给留在了草原上,继续执行着燕王殿下制定的操练计划。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