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51)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动植物太多了,人类开发的痕迹太少太少,甚至可以说暂时并没有找到一处真正可以表明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相对暖和一点,我们该远离海边,往内陆走一走了。找到几条河流,一路沿岸往上走,或许很快就能找到这里的原住民了。”

朱允炆想了想,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法子。

毕竟继续沿着海岸走,他们的搜寻范围实在太过狭窄。

而且若是有人的话,按照中原的历史发展,也只会先选择在有大河的位置开始文明的发展,而不是在海边。

因为大河代表着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丰富的物种。

“可以在这附近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作为临时营地。分出一小队人马继续南下,定期返回核对情况。余下的人向着内陆出发,遇到河流便散开,扩大搜寻范围。”

朱允炆慢条细理的说着。

这一路,他成熟的更多了。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朱允炆的首选便是以安全为主。

孙成点头认同:“南下的可以从半月返回开始延长时间,我们去内陆的人可以沿河流以五日路程为限,向着内陆推进,这样若是当真有什么危险,也能从容应对。”

朱允炆嗯了一声,两人便像是定下了往后的路线规划。

而他则是默默的转过身,看向了海面,以及海面更西边。

“那边应该就是中原的方向了吧。”

朱允炆轻声开口,语气没有多少波动,似乎只是在求证一个事实。

孙成想了想,点头道:“我们是一路北上,横穿那座海峡,然后就转向一路南下的,按理说这个方向是中原。”

“好远啊……”

朱允炆低声念道了一下,继而有些忧虑的说道:“也不知道当初派回去传信的人,有没有到达应天。不知道朝廷若是知晓了,什么时候能派更多的人过来。”

遥远的距离,阻断了他们和中原的联系。

若不是有着一个成为英雄的盼头,有着能载入史册的巨大诱惑,这个队伍里的很多人早就放弃了。

朱允炆侧过头看向与他并肩站在一起,看着海面的孙成。

“老孙。”

“怎么了?”

“你说……他们会怎么过来?是坐着咱们大明那最大的战船过来,还是沿着我们走的路过来?”

“我觉得他们会一起过来。”

朱允炆再一次看向波光粼粼,涌动着无数浪花的海面,笑出了声。

“咱们这一路没白走。”

……

一个月之中。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蜿蜒的河流从朱允炆的面前划过。

成群的野牛就那么漫步尽心的散步在草原上。

飞鸟在天空中密集的划过。

几道炊烟,在远处尽头的山坡后升起。

空气里,传来了一阵阵低沉细微的响声。

好似风笛,古老而沧桑。

“有人!”

孙成蹲在地上,转头看向身边同样蹲着的朱允炆。

他的眼里透露着激动和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

朱允炆的双手紧紧的抓着脚下的地面,茂密的野草被他死死的攥在手中。

他的脸上已经因为激动而变得涨红。

与孙成一样,朱允炆满脸的激动和兴奋。

“洗脸。”

“洗澡。”

“换衣服。”

“都麻利点!”

低沉却急促的声音,从朱允炆的嘴里发出。

从海边建立起的营地跟随着他们,向这边新土地内陆进发的官兵们,闻声之后立马行动了起来。

朱允炆双手在地上重重的拍了两下。

他和孙成的计划没有错,策略也如期成真。

这片土地上确实有人类存在。

官兵们很快就冲进了附近的河流里。

清澈的河水,眨眼间就变了颜色,变得浑浊起来。

朱允炆和孙成脱了衣物,也走进了流动着的河水里。

两把明军内部的制式匕首被两人握在手中。

每一次刀口的滑动,便有大片大片的胡须落在河流之中,被带向远处。

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盛国度的子民和军人,他们不允许大明在这些本土人面前的第一次出现,是狼狈的模样。

载入史册的文字上,也必须要描写到他们是以王师的模样,降临在这些本土人眼前的。

直到远处那原先稀疏的炊烟变得密集起来之后,朱允炆等人才将自己收拾干净。

整齐统一的装束,一眼看过去便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

风吹日晒积攒在脸上的污垢被刀背尽数刮去,因为太用力,眼下还显得有些红。

“这是我们大明,第一次出现在这片土地原住民面前,王师威严而怀仁。”

“今朝我等所为,皆系往后朝廷将以何种态度与手段,治理这片土地。”

“是战争,还是民心所向,皆在我等今日。”

朱允炆背对那连绵的炊烟,面朝一张张‘新面孔’,神色严肃的说着。

孙成则在一旁补充道:“若对方有敌意,率先发起进攻,尔等当铭记军中之操练。先行防御,再行结阵,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清理战场。”

仁慈是对良善的。

朱允炆和孙成希望在这片新土地上能保持大明的王道仁慈,但若是这些本土人不愿归顺大明。

那么战争,这一项中原人研究了数千年的古老技能,将会在这片新土地上展现出来。

官兵们旋即神色一凝。

朱允炆见官兵们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便笑了笑,向着那片炊烟袅袅之地轻轻一挥手掌。

“出发!”

……

第六百四十四章 和北美大陆的第一次接触

中原人征服过很多地方。

即便是现在的欧罗巴大陆,也依旧在流传着恐怖的蒙古铁骑的传说。

虽然那已经是一百多年前属于前元王朝的事情。

但从历史脉络来说,前元同样属于中原文化体系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今。

中原人第一次踏足一个全新的大陆,即将第一次出现在一个全新的人类族群面前。

三百多人的明军队伍,以雁翎阵为形,从北美西部大平原上穿过河流、坡地,站在了坡上。

在坡下,是一片人类的聚集地。

原始的模样,让朱允炆、孙成等人以为,自己是看到了中原史书上所记载的远古时期的人类生活场景。

低矮的屋子,就那么粗暴的用一根根树干搭建而成,没有窗户,只有一个进出的门。

说是门,其实不如说就是一个让人进出的口子罢了。

此刻天色已经渐晚。

若是放在中原,如今日子渐渐好起来的大明百姓,已经开始点亮烛火油灯了。

而在这里,屋子里是黑洞洞的,只有整个聚集地中间点燃的火堆,散发着昏暗的光芒投进屋子里,带去了一丝光亮。

聚集地被人为的建造成了一个圆形。

一圈一圈的有着固定的间距,在那一座座树干搭建的屋子中间,就是一小堆一小堆的火堆。

从远处看到的炊烟,就是这些火堆冒出来的。

此刻,正有不少衣着单薄的人围着火堆,似乎是在准备着食物。

朱允炆和孙成瞪大了双眼。

这是大明第一次在这片新土地上找到原住民。

这里的一切都需要详尽的记录下来,然后传回应天。

这里的人,有着黄棕色的皮肤,和中原百姓的肤色相差不多。

同样是乌黑的头发,只是有着更多的发型选择。

或披散头发,或是不分男女的将头发编织起来,又或是头上插着几根色彩鲜艳的鸟类羽毛。

偶尔,还能见到几个男人,头上则是用造型复杂,更多色彩鲜艳的鸟类羽毛做成的类似于帽子的头饰。

而在这个已经进入秋季的气候下,这些人身上的穿着却很是单薄。

大多数人都是将身上大片的肌肤裸露在外的,脖子和胸前挂着同样色彩鲜艳的珠串,腰间或者肩膀上背着或大或小的红蓝色包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