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59)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白玉秀抖抖肩:“这几日阁老们都在商量着新大陆的事情,炆公子那本见闻录我都能背下来了,也不见阁老们换个话题,说来说去还不是要等派了人,迁徙百姓过去,才能见到好处?也不知道一个劲的商量个啥。”

“这就不是你我现在能置喙的了。”王信陵默默的念道了一句,然后便自己拿起茶壶为自己倒茶。

白玉秀则是在那份要更换成都府和临洮府知府的文书上写了几个名字,随口说道:“既然要用兵西北,那就派些心学的官员,以及知兵的官员过去吧。连带着,周边几个府县的官员也该调整一下,等晚些时候我进宫,与翟阁说明了。”

王信陵闭口不言,这是白玉秀的本职差事,无关自己。

白玉秀说着话,已经在那几个自己写下的名字后面,又记录下了几行小字作为补充说明。

随后他才翻开另一份案牍文书。

“永顺军民宣慰司生变?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那边的土司又开始要造反了?”

王信陵微微抬头瞅了一眼,挪挪嘴说道:“不光是永顺,还有思南道、思州、保靖州、平越、龙里、新添、播州、永宁、责州等宣慰司都有民变。就在这本下面,都写清楚了,你抓紧看,干净的选好候补的官员,一旦朝廷要出兵平定,重新选官,你直接递了名单上去就是了。”

白玉秀赶忙翻开下面好几本案牍文书,脸上表情愈发精彩起来。

“整个湖广道西部和四川道东部都乱了?贵州都司是做什么吃的?”

王信陵轻咳一声:“百姓又没攻击官府,更没有攻打卫所兵马,都是冲着当地的土官去的,这事贵州都司才难得管,只能如实上奏朝廷了。”

“这又是为什么?”

白玉秀愈发不解。

按照过往的经验来说,西南地区的宣慰司等境内百姓作乱,可都是冲着朝廷来的。

这次怎么就成内斗了。

王信陵想了想,将自己掌握的情况说出口:“按我知道的来说,就是这些宣慰司的百姓觉得土官欺瞒了他们,霸占了本该是他们的好处,所以就闹起来了。

土官们又觉得这是他们自家的事情,便都想着自家解决,所以也没有上奏朝廷。

一来一回的,算起来从开始闹事到现在,也过去有大半年了。

若不是周边的府县和贵州都司担心,会因为长期动乱而最终引发大的民变,从而牵连到他们,这事恐怕咱们还都不知道。”

白玉秀皱紧眉头:“西南不能乱。眼看着朝廷很有可能就要确定用兵高原和西域了,这个时候若是西南乱了,四川道和四川行都司的兵力必然会被牵制。”

王信陵站起身,喝下一杯茶,拍了拍屁股。

“这是大佬们的事情了。”

“对了,下面还有几道有关瀛洲四道选任官员的文书,这个选好了人直接送到内阁通过就可以下发了。”

“我去别的衙门转转了,你忙。”

说完,王信陵也不管自家学长的忧心,便火速离开。

望着眼前空空如也的位子,白玉秀无奈的苦笑了一声。

等快到了正午,王信陵才从青龙街走到崇礼街上。

往白虎街赶回去,继续向北走,过了锦衣卫衙门前就到了西长安街。

往东走是入宫的长安右门。

而王信陵则是向西走。

不到大同街,右手边护城河道上边有一座桥。

对面就是会同馆。

只是已经能看到会同馆了,王信陵却是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向南边原府军前卫现大都督府官署衙门方向。

想了想,王信陵便已经是转道走向大都督府门前。

到了大都督府前,门前官兵自然不会如各部司衙门前的差役一样,只是冲着王信陵点了点头。

王信陵则是自顾自的走进一群群武将进进出出的大都督府。

按照朝廷的规定,大都督府里是按照地区划分了不同的权责区域。

很快王信陵就寻到了负责湖广道、四川道、广西道等西南区域的班房。

他刚一走进,就看一帮将领正围着一张摊开的西南堪舆图指指点点。

武将们的嗓门又格外的大,叫喊之间王信陵已经是听清了这些人今日正在商议的内容。

而在上方,为首的则是徽先伯桑敬。

武将们都没有看到王信陵的到来,反倒是桑敬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王信陵。

“哎呦,这不是咱们得王知事吗,怎么今天有空到咱们这边来了。”

说着话,桑敬便冲着身边离着最近的一名武将踹了一脚。

“赶紧给王知事搬椅子去。”

那名被踹的武将也没有懊恼,笑呵呵的去为王信陵搬椅子。

王信陵则是上前,到了桑敬跟前。

“下官是听闻西南那边生了些乱子,想着还是要徽先伯知晓为好,不成想伯爷这会儿已经在商议这桩事情了。”

桑敬嘿嘿一笑,冲着面前的武将们挥手一圈:“等朝廷查明了原因,若是要用兵,咱们这些人定然能在半年之内彻底平定西南动乱!”

王信陵眯着眼,看向被众人围在中间的西南堪舆。

现在朝廷可是还不知道,西南那边的土人到底是因为什么发生的内斗。

……

第六百四十九章 查西南土司之乱

等到正午时分,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才从大都督府走出,回到本部司衙门。

衙门里果然如差役所说的一样,小炒牛肉、焖鸡、板鸭加上几道清炒野菜。

菜样虽说是一旬一换,可换来换去还都是这些个菜,不免就会让人觉得无味起来。

这时候反倒是清炒的野菜更显得可口起来。

只是再过些日子,入了冬就连野菜也没得吃了。

城外皇家温汤周边栽种的菜蔬,单单是供应皇室都捉襟见肘,也不知道上林苑监已经捣鼓许久的什么温室栽种,现如今到底有没有成熟。

王信陵随意的扒拉着饭菜,心里头已经想了许多。

忽然愣了一下,便在心里对着自己暗骂了一句。

贱!

过往朝廷可没有这么多的福利,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自己现在反倒是挑剔起来了。

只是心里头骂着,王信陵却还是觉得,希望朝廷能早点从新大陆多弄些新的菜蔬种子回来。

要是能再有些中原没有的家禽肉食就更好了。

等用完了饭,大明朝的官员们有半个时辰的午休时间。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待在自己的班房里头,为自己沏一壶茶,然后小憩片刻。

等到了时辰,若是还有事便继续忙碌,若是没有事了,就会与同僚们天南海北的商议着,顺带将明日的事情提前安排好。

在官场上,每日中场休息的这个时候。

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白玉秀,却没有休息小憩。

在吏部衙门用过午膳之后,白玉秀便抱着那几份有关于西南土司事务的文书案牍出了吏部衙门。

从青龙街直接转到东长安街,自长安左门入了皇城。

白玉秀一路过承天门、端门、午门,便进了紫禁城。

在内五龙桥东侧过左顺门,南边便是文渊阁所在。

这一条路白玉秀已经走过很多很多遍了。

能如他这样的官员,举朝上下愈五万文武官员,没有几个人能走在这条道上的。

进了文渊阁。

白玉秀站在内阁班房外,深吸了一口气,方才轻轻敲响门框。

“下官,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白玉秀,有事请见阁老。”

内阁里原先似是正在商议着什么事情,当白玉秀的声音从外头传进来后,声音稍稍的停顿了一下。

随后,便有一道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

“小白进来吧。”

白玉秀颔首推门,走进内阁班房,便见一帮身着大红袍的内阁大臣正面含笑容的盯着自己。

若说任亨泰、解缙、翟善、高仰止对白玉秀有这样的表情,还能说得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