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70)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如果老爹对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说,自己在应天城待的有些烦闷,想要到地方上走走。那些文武百官,肯定会在第二天就选好一帮贪官污吏,好等着太子爷到了地方就能有人头可砍。

但绝对不会让太子爷去什么西南统帅大军,带着大军去深山老林里打仗的事情。

朱允熥目光转动。

自己可是个有孝心的人。

既然老爹在自己面前已经这般表现,接连否决了二叔、六叔为帅的提议。

那自己岂不是应该有所表现,体察老爹的心思,替他说出真正的想法。

朱允熥眼光一闪,抬起头正好迎上了朱标那幽幽深邃的眼神。

“儿子有些想法,却又觉得不太好说出口……”

朱标脸上露出几分期待,鼓励道:“在我面前,你大可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自己说了这么多,为的可不就是那一桩事。

朱标这时候几乎是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

朱允熥看到的老爹,那神色表情,便当真是如同自己所猜想的一样。

老爹这是想要趁着还没老,也去外头过一把统帅千军万马的瘾啊。

朱允熥拱起双手,颔首低头,沉声道:“儿子以为,父亲经历国初建国之乱局,这些年虽然常在中宫,却对天下文武百官熟稔于心。

此番全面经略西南,彻底改土归流,也是父亲深思熟虑之后定下的。

西南不比别处,必须要一举而成,严防不可有一处失利,从而引发更大的乱子,将灾祸波及到其他地方。

所以儿子以为,此番朝廷若是要经略西南,父亲便是最好的主帅人选。可统御诸方兵马,节制诸道、都司官员,上下一心,全力经略西南,成全我朝彻底改土归流之事。”

朱允熥一番长叙之后,脸色郑重。

只要老爹这时候点头,他回头就会在朝堂之上第一个提出来这件事情。

做儿子,在心中!

太子老爹这么多年,头一回想做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自己这个当儿子的,总不能拒绝了。

朱允熥满脸的郑重,一副为老父亲两肋插刀的模样。

朱标却是傻了眼。

自己好像没有说错话吧,也没有暗示错的吧。

那么刚刚,难道是自己听错了?

这小子竟然是要捣鼓着,让自己去西南统帅大军。

好想换个皇太孙。

朱标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说了。

朱允熥却是目光闪烁的望着太子老爹,看着对方的反应,便觉得定然是被自己说中了。

太子老爹当真是想要亲征的。

他朗声开口道:“父亲放心,等下一次朝会的时候,儿子便在朝堂文武百官面前,将这件事情提出来。这几日先与解大绅等人通通气,到时候再让下面的人在朝堂上附和一下。

就算到时候阻拦声有,但如此操办一二,儿子以为还是很好办的。

只是父亲若是要亲征,却是要点齐了兵马。最好是让上直亲军卫多抽调些兵马,护卫在父亲身边,以为中军。

到时候儿子再和大都督府商议一个名单出来,挑选些善于使用火器的将领,往各路军马之中。

不过西南终究山高路远,土司兵马一旦躲进大山里头,光是想要找到都是一桩麻烦事。父亲若是统兵亲征,还是要挑选地形优势于己方的位置安营扎寨,便是打的慢一些,也不能操之过急了。”

朱允熥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串,唯恐自己这位太子老爹回头带着兵马上了前线,就不顾一切的往前冲。

“你停一下……”

终于,朱标有些受不了了,抬起手止住了还要继续絮叨的儿子。

朱允熥立马闭嘴,满脸等待夸奖的表情。

朱标望了一眼面前的傻儿子。

“为父的意思,这一次朝廷经略西南,彻底的改土归流,将西南土司尽数化为朝廷流官府县,你得再出一趟京师,挂帅此事。”

“啊?”

朱允熥也傻了眼。

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想到,太子老爹是想要让自己去西南挂帅的。

按照家里头对自己的安排,上一次北征回来后,自己不就该一直老老实实待在应天,好生的学着处理国朝政务。

怎么这个时候,又要让自己去西南了。

朱标则是翻翻白眼,解释道:“你看,你也说了。这一次会有新式火炮运用,这个东西你是最熟悉的吧。

而且你这几年屡次上阵,有掌兵的经验。

军中将领们,对你也是信任的。至于西南地方官员,凭着你爷爷给你的那块如朕亲临的牌子,就能让所有人乖乖听话。

算来算去,还是你去最合适。”

完蛋了,自己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朱允熥彻底傻了眼,不成想太子老爹竟然给自己这个亲儿子坑了。

……

第六百五十六章 给本太子狠狠地轰他娘的

朱允熥想去西南吗?

他并不想去。

因为在他看来,西南的问题本就是一个早或晚的事情,就算太子老爹不来这么一次大手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也会顺理成章的彻底解决西南土司问题。

而他不想去,更是因为他已经错过了傻儿子和好闺女的长大,现下太孙妃和侧妃又有了身孕,他更不想缺席了这两个孩子的出生。

只是太子老爹现在已经亲自开口了。

而且是在那么多次的拒绝其他人选,做出了那么多的铺垫之后。

朱允熥觉得自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要知道,现如今的大明朝若说谁的权力最大,那么定然是眼前这位太子老爹。

老爷子真的已经开始不怎么插手朝政了,就连每日送到乾清宫的奏章,也不过是他带娃空闲之余充作消遣的事情罢了。

尤其是在北征之后,朝廷的大小朝会,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身影,一直都是皇太子主持并处理大小事务。

太子的威严,正在急剧增加,且没有任何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同样的,朱允熥即便是老爹的儿子,也不能拒绝。

朱标只是看了一眼沉默的儿子,便轻声开口道:“让你去西南,其实也并非为父之意。但这些年,你一直都在朝外做事,不论是去交趾道还是去关外,做的事情都是在国朝之外。

朝堂之内,便是新政也未曾让你亲手操办。即便是当初浙江道雪灾,那也是有你二叔在前头顶着。

这一次北征之后,说是要你跟着为父多多学习如何应对国朝政务,但看的再多、学的再多,都不如自己亲身经历一番。

你去地方上,这一次不会有人再替你顶着,所有的大小一应事务,都由你裁夺。”

很明显,朱标这时候才真正开始说出,他为何铺垫了这么多,都要让儿子去西南走一趟的原因。

朱允熥也安静了下来,将心中原本的不解打消,静静的等待着太子老爹最后的解释。

朱标则是继续说道:“朝廷治理天下,根本上还是从地方上出发。地方府县官吏,才是我大明统御治理天下人最直接的地方。

此番经略西南,想要彻底消除土司制度,改为流官制度,是很简单的事情。诸道兵马围堵西南土司,大军层层推进,便是有十万大山,那些土司也不可能有藏身之地。

但你势必要和无数的土司官府打交道,要和地方上的官员接触。

而这也是你真正能直面天下的机会,走了这一趟,你或许才真的明白,这天下到底是如何的。地方官府在推行朝堂政令的时候,又和朝堂之上的各部司衙门有何不同。

你的路还很长,为父也知晓你的愿景比之为父更加高远,所以你还需要多去看,多去走,唯有如此,你才能真的知道往后如何做,才是对我大明最好的选择。”

朱标这番话,可谓是谆谆教导,字字珠玑,一番良苦用心了。

总结一句话,便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