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76)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毕竟按照大伙的想法,若不是因为黔国公沐英早年和皇家的关系,加之这两年成了太孙府的外戚。

他沐英早就该晋封国公了。

如今成了国公,已经算是拖了许久后该有的结果了。

再然后,就是朝廷在晋封沐英为黔国公的当天,同时下旨改凉国公为梁国公。

只是等蓝玉接到旨意,知道消息恐怕得要等到来年了。

他这时候还在贝加尔湖一线,为大明打造新的边疆戍堡防御线。只是谁都知道,当旨意送到的那一天,蓝玉恐怕是要大醉一场的。

毕竟当年蓝玉本来就该是梁国公的,只是因为那时候做的事情过于跋扈嚣张,所以才将那个梁字改成了凉字,以示警告。

如今算是得偿所愿了。

旨意下来的当天,蓝玉的长子蓝春就进了宫,替父亲谢恩。

听有遇见的官员说,蓝春和红着眼进的宫,挂着泪却满脸笑容走出皇宫的。

而年前除了这两桩涉及国公的事情之外。

便就是朝堂各部司衙门,合议结算有关于洪武二十九年大明朝的财政收支情况。

总体来说,洪武二十九年的大明朝,算得上是有了盛世的景象。

虽说朝廷耗费无数进行了北征,可是对财政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于还远比不上修建那座还没有建成的大青城耗费的多。

朝廷愈发的有钱,这让户部尚书夏原吉成了年终会议上,脸色最好看的一个人。

会上一算,户部今年不光有钱了,还替朝廷存下了大把的钱粮。

只是除了内阁和各部九卿之外,其他人却是不知道这一笔钱粮到底是多少罢了。

但通过户部财大气粗的一挥手,让工部在玄武湖北边开建整整九十九座仓房的事情来看,户部现在真的是存下来了很大一笔钱粮。

因为是直隶道总督大臣的缘故,邹学玉也参与了那场年终决算会议。

眼看着工部尚书张二工点头之间,便说只要半年时间就能替户部建好了九十九座仓房,邹学玉脸上就笑开了花。

应天府也是他直隶总督辖下范围,这么多座仓房同时开建,势必要雇佣数量众多的百姓做工。而且必然不仅仅是限制于应天府,因为现在应天府竟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

因为无数的工坊兴建,还有无数手工作坊投入使用。

应天府地界上,竟然是罕见的出现了用工荒的事情。

现在应天府已经开始请求直隶总督衙门,协调周边府县,将那些空闲的百姓给弄到应天府来做工。

百姓们做工的越多,赚到的银子就越多,那么也就表明直隶道的经济水平越好,百姓越加富足。

那他这个直隶总督大臣,也就算是合格了。

会上基本是所有人都很开心。

到最后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会议的皇太子朱标,在和皇太孙商议之后,更是开口趁着户部有钱,加之年关将至,便按照朝廷官员品级,纷纷都有一份实实在在的赏赐,算是年节礼。

这一下,便是所有人都开心了起来。

如此这般,朝廷对洪武二十九年的结算会议,加上一些旁枝末节的事情,总算是商议完了。

随后便是朝廷关于即将到来的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以及工作计划安排。

等到了这个时候,户部尚书夏原吉就立马变成了守财奴,便是一两银子的事情也要带着部员和一帮同僚锱铢必较。

不过目前朝廷的大头开支其实并没有多少。

一来是黄河河道的修建,这件事情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早就做好了预算,送到朝廷也只是走个过场。

毕竟河道现在修建的成果,朝廷也是知道的,都是实打实用的好料子,做的好工艺。

二来就是应天城连通各处的水泥路修建,除了当初的几条水泥路需要继续延长以外,现在还要新增几条路线,用于增加应天城连通周边地区的货运能力。

这幢事情又是让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好一阵的喜悦。

毕竟不论这路线怎么走,总是要从他的地盘上出发路过,而铺路所带来的一系列衍生,就表明户部花出去的钱粮,有很大一笔是要落在他直隶道地界百姓身上的。

三来就是朝廷在大青山下那座大青城的修建支出。

这是大明针对草原归化的国策。

就算是已经化身守财奴的夏原吉也没有理由反对,甚至表明就算大青城以后没有半点收入,是个赔钱地,户部也能挤出银子投入到大青城建设当中。

而除了这三个大头支出,便只剩下南征大军那边的常规支出了,左右不过是军需粮草物资的供应。银钱的支出还是集中在抚恤阵亡将士上面,而朝廷又不可能不讲仁义,将阵亡将士的抚恤和对遗孤的赡养银钱给砍掉。

再之外,到了最后,便是新增的两项大头开始。

其一就是解缙这位内阁大臣提出的西部铁路建设计划,以及衍生的重开西域丝路的征讨计划。

这是一桩大抵就是五千万两白银支出的大工程,还不算西征大军的组建和粮草军需的打造运输。

不过好在铁路要一点点的修,反倒是大军所需开支算不得什么。

而有关于针对铁路沿线百姓祖坟搬迁一事,朝廷也已经下了旨意。从地方上传回来的情况来看,百姓现在倒是没有反对的,不少人更是开始盼着朝廷快快的将铁路修起来,好让自家先祖能葬进皇帝下旨建造的陵园里头,期盼着自家是不是也能承蒙先祖福分,好让自家子孙沾一沾天家的福气。

朝廷用了另一种方式,解决了西部铁路开工修建前的最后一个问题。

而有关于风水气运之说,也被皇家下旨修建的陵园给砸碎。

反倒是皇室内部,对于偶尔传入耳中的,有关于什么铁路修建会破坏龙脉的说法嗤之以鼻。

这大明江山是皇帝亲手打下来的。

到底有没有龙脉,开国皇帝还能不知道?

至于最后一处财政预算,便要落在数万里之外的新大陆了。

朝廷已经确定了要大力开发新大陆的政策。

为此更是组建了两支支援队伍。

一支是以北方边军为主的陆路队伍,以先头探索新大陆的队伍留下的轨迹,沿线修建官道、建设驿站,顺带着探查沿线资源。

另一支则是从海军舰队里面抽调出来的跨海舰队。

数十艘大小舰船,载满了新大陆开发所需要的各类物资和器械。他们会在应天城补给完毕,然后前往瀛洲四道完成最后的准备,就会沿着海岸线出发,先打通海上的大物资运输通道。

然后就会探索距离最短的海路,缩短中原和新大陆的往来时间。

关于新大陆的开发,朝廷内部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大力支持开发新大陆,认为只要朝廷将新大陆开发出来,缩短两地之间的往来时间,大明将会获得极大的战略利益,平衡中原内部的矛盾和压力。

另一派则认为新大陆虽好但距离太远,前期投入太多,且在未来可能会有着裂土称王的风险。

只不过皇帝一家子都坚定支持开发新大陆,朝廷里的反对派也只能是念道几句。

对于新大陆的开发,最后还是以调动庞大资源而结束争论。

只是在除了内阁和六部尚书之外,无人知晓的地方。

朝廷在洪武三十年的财政预算内,添加了一笔改善湖广道连通四川道、广西道、云南道基础建设的预算。

明面上是用来改善西南各地的官道交通,但实际上这笔预算只是批上了一层掩饰的西南土司改土归流的军费预算。

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换了个由头罢了。

而当所有的事情结束。

应天城里那满堂朱红,顶着风雪,留下一只只脚印,走出皇城后。

大明。

也在一阵热闹的鞭炮声中,结束了洪武二十九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