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986)

作者:肉丝米面 阅读记录

朱桢立马抬起头瞪大双眼:“这可不行啊父皇!”

“那你就别叨叨,呱噪!”

朱桢瞬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成了乖顺的只会点头的鹌鹑。

……

洪武三十年,四月二十八,是个好日子。

驻扎在洞庭湖的五万京军,开始换乘小船和该走陆路,沿着澧水河向着大庸县前进。

至于说是好日子,这都是因为皇帝。

皇帝说了今天是个好日子,那就必然是个好日子。

不过今天也算得上是天朗气清,无风无浪无雨。

乘船的官兵约有万人,主要是需要通过船只来运送大军所需的火炮和军械粮草。

余下的四万兵马,则是以步军营为主,马军营为辅。

西南地界,就不适合马军营像是在草原上一样铺开了发起冲锋。

马军营在西南的主要作用,也就是传递军情,以及快速分割包围敌人所用。

“此战最要紧的还是依靠火炮之利,督令武昌府工部分司加紧制造火药、弹药。按批次,发至大庸县。”

澧水河上,最大的一艘船里。

朱允熥已经换上戎装,披挂甲胄,站在一副西南堪舆前,对着面前的军中将领们吩咐着。

朱元璋在朱桢和朱允熥强硬的要求下,不得不在外袍下穿上了一件软甲,有些无聊的斜靠在舷窗位置,脸上含笑的看着大孙子指挥着这场战争。

朱允熥则是继续道:“澧水河两岸接下来会成为我们的生命线,无论是军需粮草还是大军往来,都需要走这一条道。两岸险要之地,还需要留下足够的兵力驻守,防止开战之后敌军会绕道封堵我军后路。”

从石门县开始,到大庸县这二百里路,沿着澧水河两岸皆是高山峻岭。

一旦中途被土司封堵起来。

那么他们这支五万大军,就将被堵在大庸县境内,成为瓮中之鳖。

副将普定侯陈桓,当即起身抱拳:“末将领命。”

朱允熥点点头,微微侧目看了一眼坐在舷窗下的老爷子。

他继续说道:“明日至大庸县,大军不入城,于城外澧水河对岸安营扎寨,周遭乏术,扎营寨,立营墙,四周挖渠,连通澧水。”

几名后军的将领亦是领命。

大庸县城位置,实在是有些拥挤。

北边还是山体。

一旦有敌军过来,只要围堵东西两侧,再从山上发起攻势,城中守军必然无力应对。

反倒是河对岸,是这一片难得的空地。

且在河道左右还有两座山体,可为大营建立望楼哨塔,遥看远处情形。

一番安顿之后。

诸将乘小船散去。

朱允熥看了一眼自从散会,便开始盯着自己的老爷子,只能是无奈一笑。

“孙儿这就去为爷爷准备今日的酸菜鱼。”

说出这句话,朱大将军脸上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朱允熥轻叹一声。

谁家好人,为一路大军主帅,每天开完军事会议后,还要给一个老人家做酸菜鱼啊。

……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上兵伐谋

随着朱允熥率领五万京军抵达大庸县。

这座地处深山的小城,就彻底成了一座军镇。

大庸县本就不大,和西南很多城池一样,面积只有中原县城之半,乃或更小。

朝廷的大军忽然到来,让这座县城不禁为之一震。

上一回有这么多朝廷兵马到来,还是上一回。

百姓们不论是汉人还是土人、苗人,都保持着低调,缄口不言,除了需要忙活农事,大多都选择了闭门不出。

前军赶在大部队之前抵达大庸县,第一时间便是接手了大庸县城的防御体系。

虽然按照皇太孙的意思,大营是要建在澧水河对岸,但这座不大的大庸县,还是被当做大军在最危难时刻的保底手段。

前军接手了大庸县防御之后,随行的几名后军辎重营将军就开始拿着皇太孙的谕令,在大庸县城内外征召百姓,砍伐山上的树木,为建造大营做准备。

大庸县县令李雨龙原本还准备诉诉苦,说一说治下百姓之苦,而且此时又是农忙之时,若是百姓纷纷都被征召为大军建造营寨,恐会影响到今年大庸县的夏粮收割,以及接下来的秋粮栽种。

李雨龙这个县令,说大本事也没有多少,但对自己的职责却很清楚。

他都已经做好了承受来自军队的怒火。

只是他没有想到,那几名辎重营的将军,竟然是叫人抬着好几口大箱子放在了县衙大堂上。

箱子被打开。

一锭锭雪花银子,差点是亮瞎了李雨龙的眼。

“朝廷最新的旨意,先行于直隶道,此次大军同等施行,凡官府、军马征召百姓做工,皆以钱粮雇佣。李县令大可放心,本将只雇佣少量百姓,于山上砍伐树木,为大营开挖沟渠。”

辎重营将军眉目带笑的和李雨龙解释了一番。

李雨龙眨眨眼:“钱粮雇佣,只砍伐树木,开挖沟渠?”

将军笑了笑:“做不得假,工钱比照直隶道官府雇佣之数。贵县百姓只需砍树挖渠,至于建造营寨,则由我辎重营将士负责。”

李雨龙的眼神,飞快的在县丞、县簿等人脸上扫过。

而他脸上的笑容也更加自然了一些:“不知将军要雇佣多少人。五百?亦或一千?若是需要三五千人,下官现在就督促人手出城朕征召百姓。”

从最开始的不情愿,到现在隐隐想要让更多没事的百姓能够被雇佣。

大庸县县令李雨龙的变化,是明明白白落在后军辎重营将军眼中。

“估摸着千余人也就够了,不过是些砍树挖渠的事情,要不得多少人。”

辎重营将军语气平静的回了一句。

李雨龙眼中明显的闪过一丝失望。

但为大军征召雇佣百姓的事情,李雨龙还是很快就安排了下去。

……

“孙儿始终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月光下,澧水河畔的高山上,朱允熥用汤勺为老爷子盛了一碗鱼汤,语气平静的说着。

傍晚前,大军已经抵达大庸县城外。

朱允熥并没有进城,而是由普定侯代表朝廷领军进城,接手大庸县的城墙防御。

更多的官兵则是按照计划,驻扎在城对面的平地上。

山下营地已经搭起,大大小小的篝火在营中点燃。

旁边的山顶空地上,一锅酸菜鱼也已经煮好。

除了朱允熥和老爷子之外,还有楚王朱桢,秦世子朱尚炳、燕世子朱高炽。

至于内宫大总管孙狗儿,则是在一旁伺候着这一家老小。

老爷子端着碗,津津有味的品尝着。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老爷子对已经吃了一路的酸菜鱼,还是爱不释手。

朱允熥见老爷子没有吃腻,便只好每日都备上一份。

或许只有朱元璋自己才知道,这是自己亲孙子亲手做的食物,所以便是吃的再多次,也不会吃腻。

朱桢现在对酸菜鱼的味道已经有些反胃了。

只是盛了一碗鱼汤,小口小口的喝着。

听到朱允熥的话之后,他便立马放下碗勺,看向对方。

朱桢又瞥了一眼旁边的老爷子,轻声开口道:“此次经略西南,我家欲要一举革除土司制度,首重民心,其次谋兵。

熥哥儿此举,可免无端战火荼毒无辜百姓。只要局面打开,这大庸县千余被征召雇佣的百姓,就是我家手中最锋利的刀枪。”

朱高炽在一旁低声道:“这一次雇佣大庸县百姓,虽然我知道是为了以雇佣制勾动人心,让大庸县境内百姓看到朝廷给出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一次的工钱开的也远超过往,比直隶总督衙门现行的标准还要高出三成。只要有这千余被雇佣的大庸百姓在,必然会有更多的百姓想要被我们雇佣。

到时候自然会达成熥哥儿的目的,将那些大山深处摇摆不定的土人、苗人勾动出来,投身归顺朝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