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244)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顺着沮授所指看去,便见那一片夜空下浮现映红,很显然,乌巢已经起火了。

袁绍整个人都呆滞了,看着那一片红光不知所措,显然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

“父亲,快快驰援乌巢吧!”袁尚急的直跺脚,提醒着袁绍赶忙发兵。

“曹阿瞒,你毁我百万粮草,我……我非要掘了你的祖坟不可!”袁绍被气的满脸通红,咬牙切齿。

“主公,请速速发兵救援,趁现在曹操必然还未走远,只要能斩杀了曹操,这几屯粮草,送给他又如何!”沮授连忙开口提醒,都这时候了,你就别骂人了,发兵吧。

“传我军令,让张郃高览领骑兵……”

“主公!”

袁绍的话还没说完,郭图直接打断,“曹操既然亲率精锐去偷袭,那么他的大营必然空虚,在下建议,弃乌巢不顾,让张郃高览尽出全军猛攻曹营,只要曹营一破,曹军必败!”

袁绍眸子转了转,好像,有道理啊。

“不可不可!主公,曹操既率精锐离开,必在大寨内设下埋伏,从乌巢返回官渡大寨无非两条路,只要主公堵死这两条路,曹操便插翅难飞!”沮授当即反驳。

“可如果曹操已经走远呢?岂非白白错失良机?”郭图昂首挺胸,怒视沮授。

“曹军大寨若能轻易攻破早就该破了,我军连续进攻半个多月未能破开,足见曹军营寨坚固!”

“沮授所言真乃匹夫之见,正因为我军已经连续攻坚半月有余,曹寨早已是摇摇欲坠,此时再一鼓作气,安能不破?”

一番抢白下来,沮授被气的瑟瑟发抖,明明知道自己是对的,可偏偏说不过他啊。

论谋略、讲大局,沮授当然是碾压郭图的,可论口才,三个沮授绑一起也不及郭图一人。

二人还想争执,袁绍已经压手示意噤声,他需要时间思考。

中军大寨里还有二十万大军,可他们全部都尚未整装,让他们出击显然是来不及了的,能调动起来并且立刻参战的,只有张郃高览的前锋营。

这也是袁绍的纠结所在。

摆在他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是救援乌巢,要么是进攻曹军大寨。

回想起先前看的那些战报,确实如郭图所言,曹寨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这个时候曹操又不在,不当放过这个机会。

念想至此,袁绍再无犹疑,厉声道:“速传我军令,让张郃、高览立刻出全营之兵,猛攻曹军大寨,我自提领大军整装,预备接力!”

“喏!”

沮授还想再劝的时候,袁尚已经跑出去传令,袁绍也转身进了大帐,郭图还不忘给他一个胜利者的挑衅眼神。

沮授缓缓的闭上双眼,心如刀绞,主公啊,明明是截杀曹操的大好时机,为何要放虎归山呐!

快马来到前线大营的时候,张郃高览早就已经着令大军整装好了,骑兵甚至都牵到了辕门之下。

因为乌巢被偷袭的消息,他们也就是比袁绍晚知道了一小会罢了,四庭柱里用兵最好的张郃不等袁绍传令就开始做准备,他知道今晚肯定要采取行动。

只不过,这个消息让他有些意外。

“什么?为什么不是救援乌巢截杀曹操,曹营坚固,若是一时不能攻破则我军危矣啊!”张郃大惊失色,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一直以为等到的军令肯定是驰援乌巢才对,结果是让他全力攻寨。

“这一点末将也不得而知,只是照主公军令传话!”来人被张郃一喝,吓的矮了半截。

“这是谁的主意?”连高览都表示不能理解。

“是……是郭图先生的建议。”

“又是这个奸贼!”对于郭图,无论是河北的战将还是谋士,那都是恨之入骨的。

可平日里也只是内部互掐罢了,这种时候、这种计策是会拖累三军的啊,张郃恨不得一枪捅了他。

“儁乂,这可如何是好?”高览不安的问道。

“还能如何,既有军令,不敢违抗!”张郃只差没骂上一句庸主了。

他也了解袁绍的为人,这要是不老老实实照办,就算真的打赢了,最后也落不得半点好,只能咬着牙带着大军朝曹营发动攻击。

正如沮授所言,曹操在出征前早就让曹仁、夏侯惇做好了防备,数万大军无人入眠,全部整装备战,弓弩手于辕门之内引而不发。

待得北国军冲来,便是万箭齐发,军营里仅有的石块、木料也全部都装入到了霹雳车里,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

曹仁和夏侯惇甚至都亲身上场肉搏,曹军一个个奋勇抵抗,哪怕张郃一连发动了七次猛攻,最有利的一次都杀入了辕门,可最终依旧是被打退了回来。

最后打的辕门内外的尸体都堆积到阻挡军士行动的地步了,还是无法洞穿。

黎明破晓前夕,恰好遇上返回大营的曹操,带着大军从侧翼杀入,一时间北国军被两线夹击,乱作一团。

在天亮后,张郃只能放弃进攻,退回大营。

“乌巢被袭不去救援,非让我等强攻大寨,如今不胜,郭图贼子必进谗言,庸主岂能饶过我等,反正乌巢粮草被毁,败局已定,干脆转投曹操算了!”中军大帐内,浑身是血的高览来回踱步,又气又怕。

“兄弟所言在理,庸主听信谗言,连田先生都被他给害杀了,此番我们就算是回去,只怕也难逃一死啊。”张郃也清楚郭图的为人,他献计失败了,黑锅不盖自己头上他会罢休?

“好,回去是死,投曹还有未来可盼,是庸主负我们在先,非是我们不义!”高览冷哼一声。

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商定在袁绍大兴问罪之师前转投曹操。

“那好,立刻召集营中百夫长以上官员议事!”张郃一拍台案,两人便分头行事。

临敌反水,这不是说说就行了的,包括张郃高览在内,他们的家眷都还在北国,如果袁绍要株连,一个都跑不了,为了自己的活路,张郃高览顾不得许多。

但是,手底下这群人他们何去何从,还得商议出个结果。

毕竟都是多年袍泽兄弟,他们有自己做主的权力。

更何况,如果无法凝心聚力,去了曹营只怕也落不着好的。

几百人凑在一起,张郃高览将眼前情况细细说明,首先乌巢粮草已经没了,袁绍凭他中军大寨那点随军粮草只能撑个十天半个月而已。

其次,袁绍偏听偏信,先是害杀了北国俊杰田丰,今我等不胜,郭图必进谗言,若是回去,定是要吃兵败之责,可这责任不在我们,在他袁绍,所以不是我们不讲道义,是他不给我们活路。

最后,人各有志,想回北国的弟兄,我们不拦,但我们要走,希望你们也别阻挡。

其实出来从军的人,很大一部分人都只是为了家人能有一口饱饭吃,所以他们无法割舍家里人,毕竟这一走,就要被宣布为叛军,家人都要受到牵连。

所以,最后表示愿意跟随张郃、高览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而且这些还是将官,军士的话会更少。

人嘛,越是在底层,所求无非是活着,有饭吃,家人在,问罪也是问官员,没理由牵连他们。

再加上白马一战,曹操还坑杀了这么多北国军,他们还是更愿意跟着袁绍的。

至于说粮草被毁了,那就跟着袁绍一起逃回北国去呗。

一番纠葛下来,真正跟随张郃高览的,几乎都是亲信,仅有四千余人,剩下的六七万人,都老老实实的朝着袁军大营退走。

张郃也是讲道义的,他没有立刻投曹,而是做出一副对峙之态,确保曹操没有去追杀那些逃往大营的军士,才派人前往送去降书。

闻听河北四庭柱的张郃高览要投降,曹操兴奋的要亲自出迎,这可是相当危险的举动,毕竟对方的武艺摆在那。

没办法,彰显诚意嘛。

“罪将张郃、高览来投,望司空不计旧仇!”辕门下,张郃高览两人单膝跪地作揖。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