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388)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带兵冲出去吧,这是唯一的机会了。”曹真整个人佝偻着,有气无力。

“这话,将军自己相信吗?”满宠的苦笑里充满了嘲讽。

对,城里确确实实还有两千骑兵,兵马也在一万之众,可根本无法组织兵力冲出城去了。

军心这玩意,从来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

当初校场斩白马宣言死战到底能够激励士气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家都愿意相信只要死守,就有机会等到曹操来救援。

可是现在呢,他们的主公把他们抛弃了。

他们为了曹操,抱着一颗死战之心,在晋阳城里抛头颅、洒热血,却换来了弃子的结局。

再也没有人相信曹操了,甚至都没有人相信满宠和曹真。

他们,根本无力再组织冲锋。

冲出去干嘛,去找那个遗弃他们的主公吗?

呵,不值得。

嗖嗖嗖~

是夜,伸手不见五指的城下射入了无数的箭矢,钉在了城关的木格上。

曹军甚至都没有射箭反击,而是下意识的躲在了城郭之下。

罢了,你们要攻城就攻城吧。

可这阵箭雨后,城关之下便没了动静。

须臾,一名百夫长壮着胆子探起脑袋往下看,什么也看不清楚。

转而看向那些箭矢,发现箭身上都包裹着一封帛布。

他上前拆开查看,是吕军的赏格。

内容很简单,曹操已经遗弃你们了,开城投降吧,不杀,谁拿着赏格开门,还有赏金。

濒临绝望之际,赵云令人写下的这些赏格仿佛让这些曹军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曙光。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劫后余生的笑容。

甚至不需要有人带头喊话,走马道上的守军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起窃窃私语,甚至是发出了喜极而泣的笑声。

现在,他们对于开城献降这件事,不仅没有一丝的负罪感,甚至都觉得是给曹操最好的报复。

天亮后,睁开惺惺睡眼的满宠才发现自己被绑在了床上,无法动弹。

周遭,是一双双阴沉的目光。

“督军,莫要怪我等无情,今日非是我们负曹操,是他负我们在先!”

第二百六十四章 宁死不降

苦撑了两个多月的晋阳城,甚至还葬身了两千多吕军的先登死士。

一度被赵云视作为铁板一块的硬骨头,不折损万余人也无法攻破的金汤,最后却只是因为一份赏格,曹军就老老实实的把兵器放在一旁,打开城门后把满宠和曹真押了出来。

事实上,赵云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份赏格恰恰是给了曹军绑缚满宠和曹真的勇气。

不然,先前攻坚时候的折损,他们还觉得是欠了吕军一笔血海深仇,不知何去何从。

看着吕军进城,接防,走马道上的旗帜换上了‘吕’字大纛,赵云竟然还有些不敢置信,竟然这么容易就办到了,原来仗是可以这么打的。

直到这一刻,赵云算是如梦初醒的明白了林墨在自己的身上花了多少心思。

从攻上太行山,拿捏张燕开始,再到阵斩夏侯惇,这些事情全然是给自己的历练。

兵围晋阳城开始,这场历练算是彻底的升级,林墨已经完全的预料到了大势走向,只需要告诉自己坚守两月则城池不攻自破。

可他并没有选择把答案告诉自己,而是让自己独立思考,哪怕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牺牲,到自己以禀报军情为由,开始暗示求援,林墨也只是把郭图派过来,以监军的身份稳住军营不让自己发动全面强攻,而是细心思考破局之道。

从头到尾啊,允文都是希望我能如一方统帅去思考战局,若是能全局俯瞰,确实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晋阳城不需要强攻了。

如今,城破了,除了感受到林墨对自己殷切深厚的期盼外,赵云也对自己有一种无力感。

原来,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帅,这么难啊。

这条路,还很长啊。

“我听守城的军士说,满督军斩白马凝军心,率势穷之师死守晋阳,使我气势如虹的大军亦是要望城兴叹,满督军的手腕,云钦佩万分。

可惜,满督军对曹操忠心耿耿,却换来见死不救,云真为将军所憾,似这等奸佞之主实不值得将军为之卖命。

我主吕奉先,礼贤下士,待部下如手足,如今雄踞北国,有中原首望徐州重地,必可荡平乱世,若满督军愿意归顺,云愿以人格担保,必谏言温侯重用!”

待的接防完毕后,赵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满宠。

他一直都知道主帅阵亡后的城池还能这般固若金汤,守城之人必是智勇双全的上将,只不想满宠不仅有勇有谋,还有一股令身为对手的他也钦佩的热血。

这样的人,若是招揽过来,必能成为自己的臂膀副将啊。

他能在这样的绝境中,誓死不降,只为等来一线生机,可最后换来的却是弃子身份,在赵云的预想中,招降他是不难的,只要拿出足够的诚意便可以了。

毕竟,他跟城里的曹军一样,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难不成,还要回去效忠那个遗弃他们的主子?

谁曾想,披头散发的满宠扬起头颅冷哼一声,“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更二夫。今日兵败,非是我无能,乃天意不允,我死而无怨,曹操能抛弃我,三姓家奴便不会?呵呵,哈哈哈……”

满宠的笑声里充满了鄙夷和不屑。

听得他这么说,就连脾气不错的赵云都忍不住攥紧了拳头,眉头微微发蹙。

可转而一想,他有这番能耐,有点脾气,倒也正常,深吸了一口气后,耐心道:“满督军自曹营而来,当听曹操曾言:天纵奇才林允文,一人可当百万军。

大战前夕,允文往萧关、沛城增兵,又率军北上幽州,曹操帐下号称谋士如云,却也无一人猜透他的用心,否则便不会把并州的两万人抽调走了。

谁能料到,允文自始至终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夏侯惇上山,一鼓作气连下并幽二州。

过去就不提了,单单是此间手腕,当得旷世奇才四个字否?

我主吕奉先雄才大略,林允文有经天纬地之才,难道这还不足以让满督军心动?”

这席话,大概是一定程度上引起了满宠的共鸣。

他眼眸中的冷傲褪去不少,重重的叹了口气,“林允文将我等玩弄于股掌之中,就连奉孝和公达,也未能胜他,实乃大才。”

随后,便是冗长的沉寂。

赵云眼前一亮,看来允文在敌军中的声威要比温侯还盛啊,有戏,有戏了。

可是,待得满宠睁眼,却依旧是那副酸臭嘴里,不屑道:“林允文我佩服,赵将军是当世英雄,我也钦佩,可惜啊,我这人生来骨头硬,比不得你家主子,要我投降,妄想,你还是给我一刀痛快一些。”

啊这……

赵云被气的不轻,还以为迎来了转机,当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而且,似乎他对林墨颇有好感,唯独对吕布充满了鄙夷。

想来是从前那些事情成为了身上的污点,即便如今成为当世最强的诸侯,这些污点也如人生的标签,一辈子无法抹除。

就凭他刚才两度对吕布的侮辱,赵云是真的起了杀心。

自己从常山到徐州,固然最后是因为张绣的来信才坚定的决心,可在那之前,吕布已经写了十几封信,这份赤城是让赵云铭记于心的。

后来,在武艺上,因为得到了吕布的指点,使得他意识到了百鸟朝凤枪的弊端,几度改良下来,已经初步领略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全新枪法,只是还在慢慢精修,待得稳定便可立名。

于赵云而言,吕布对他的恩情,甚至更在林墨之上,怎能让你这般辱骂。

可是,他又想到了于禁,想到了颜良和文丑,那份爱才之心终究让他隐忍住了。

罢,把人给带回去让林墨想办法吧,如果连他的手段都无法收服满宠,那只能证明是他死期到了。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