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457)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之后再由这里转发往前线。

张辽看着刘晔送来的急报皱起眉头,“我前脚才走,他们后脚就敢打我们的主意!”

一旁的贾诩直接上前接过军报查看,随后亦是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情况比想象中的危急。

“且先将急报送往前线让温侯与允文知晓,另外,温侯留了印鉴与我,我以此调动广陵驻军赶赴救援,先生以为如何?”张辽沉思了一会后觉得只有这样能挽救败局。

淮南三郡的情况太恶劣了,刘军来了两三万人,江东又有三万大军长驱直入,兵分两路作战那是自取灭亡,可若是无动于衷,沦陷就是时间问题。

兵力问题是眼下迫切需要解决的。

“来不及了,就算是八百里飞骑,到广陵也得十天时间,调动兵马又需三五天,前往淮南再要十天,到那时候,只怕他们已经得手。”

攥着竹简的贾诩捻着胡须在厅内来回踱步,继续道:“况且,如若我猜测不错,甘兴霸已经率领水师逆江而上去救援了。

可孙策敢悍然上岸长驱直入庐江腹地,皖口必然是部署了水师的,顺流战逆水,甘兴霸再勇只怕也得吃亏。”

张辽听后才意识到,情况的危急似乎远比战报上写的要严重许多,不由急切道:“如此说来,调集沛城、萧关的守军,可有机会?”

“那不是更远吗?况且,都调走了,谁来拱卫徐州。”贾诩很直接的否定了这个想法。

这下张辽坐不住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岂不是要眼睁睁的看着淮南三郡沦陷?

而且,颜良文丑、鲁肃郝昭、乃至于刘晔这些都是吕林集团里举足轻重的人物,按着他们所说,关羽牵制安丰,孙策从庐江一路杀上去,分明就是要把他们一锅端了,到时候丢的可不仅仅是三郡之地,更是会让三军动荡的。

便是对虚实奇正完全化为己用的张辽在这一刻也想不出任何的法子。

但,他相信,自己想不出来,贾诩还是有可能的,他走到老阴货面前,沉声道:“先生,此番要看你力挽狂澜了。”

“这……文远将军,你这可就高看在下了,计破千里那是林允文才办得到的事,在下是万万做不到。”贾诩讪笑着摇头。

人在邺城,调兵遣将又来不及了,怎么救?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可是,有的办法是可以说出来的,有的办法,不能说。

说了他张辽也不见得敢用,反倒是给自己留下个污名。

要是林允文在就好了,那小子就没他不敢干的。

不过他要是在,自己也没必要出手,贾诩内心有些矛盾的苦笑。

第二百九十九章 丧心病狂贾文和

张辽和贾诩这对文武组合,军中甚至有人议论过就如吕林翁婿一样,文武搭配的。

这除了贾诩在安丰一战彰显了自己的手腕外,也是二人搭配的时间足够长,默契度已经上来了。

所以,很多时候,彼此想什么,还真是能通过对方一个眼神便可猜个端倪。

张辽是了解贾诩的,这老家伙如果面对这般险峻的情况束手无策,脸上不会紧张、踌躇,反而是一脸的淡然。

相反的,他心里有办法,却不能说出来的时候,脸上尽是为难和苦涩,好像是没有人能懂他的孤寂。

张辽歪着脑袋看向贾诩,试探道:“都什么时候了,有什么办法,不妨说出来大家商量下,先生如此大才,断不会没有一点头绪的。”

“文远啊,你真的高看我了,此时人力当真难以破局了,莫说是在下,这信你就是送到前线给允文,他也没办法,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了呀。”贾诩双手一摊,表现的很无奈。

“老东西,真要没办法你才不会这副模样,你快说,要不然,给你送前安丰去你信不信?”或许因为太了解,又或许因为早就引为忘年交,张辽慢慢的习惯把贾诩当军中袍泽一样看待。

所以,急了的时候也能骂人的。

贾诩一脸为难的欲言又止,可别把张辽给憋的想动手,“那,你让我说的啊,不合适的话,你就当没听见。”

“成成成,你快说。”

“这……人力固然是无力回天了,但天灾或许能退走敌军吧?”说这话的时候,贾诩甚至都不敢直视张辽的眼睛。

“天灾……”

后者挠了挠头,在厅内来回踱步了一会后忽的站住,“雨季将至,你是想让刘晔或者文丑学着当初的允文和夏侯惇,在安丰、庐江一带阻断水流,待大雨下来,掘开堤坝,引灌敌军?”

贾诩笑着摇了摇头,“淮南三郡的水攻之法已用过两次,他们在这些方面自是会更加上心的。”

不是吗?

那还有什么天灾,“投毒?”

“淮南三郡水系繁多,如何能确保江东军饮用哪条水脉,总不能全部都给投了毒吧,更何况,这种手段是可以被识破的,只要小心以牲口先用,根本毒不到他们。”

又不是……

想了一会,没什么收获的张辽就失去了耐性,又或者是说太过迫切想知道答案,凝神道:“别卖关子了,说吧。”

贾诩先是看了一眼议政厅外,确认没人走进来才靠近张辽身旁,用细若蚊虫的声音道:“在下粗粗了解以尸体滋生疫病的手段,让子扬用败兵尸体沤出疫病,将尸体以霹雳车投向孙策军营,一旦江东军患了疫病,即便能够医治,那也必定迟缓兵锋。

如此,方能为萧关的援军争取到时间。”

一直以来张辽是很佩服贾诩的,佩服他的足智多谋,佩服他的大智若愚,更佩服他的低调。

可是刚才一席话,直接让堂堂辽神都懵逼了,怔怔的看着贾诩。

贾诩就如同暴露在阳光下的窃贼,心虚的低下头,我就说不想告诉你,你自己非要问的呀。

“你……你胡说八道些什么,此话在这说说就好了,断不可与外人说起。”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的张辽直接就否定了这个提议。

这已经不是有伤天和的问题了,简直是丧心病狂啊。

疫病在这个时代的惊恐程度甚至比屠城屠村还让人忌惮,你这屠城的话,逃出去也就完事了,甚至到了隔壁城池就有机会保下小命。

可疫病就不同了,就那传播速度,一旦沾染,就是成片成片的倒下,最要命的是,这玩意是无差别杀伤啊。

被传染的可不只是江东的军士,还有附近的百姓,甚至是己方的军队。

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必是人神共愤的,莫说是世家大族接受不了这种极端手段,就是容忍度更高的贱民百姓也会对吕林集团的地盘敬而远之。

乃至于北国境内的百姓都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迁徙,毕竟人人都会害怕你吕军是不是一旦打不过就会发动瘟疫啊?

军队里有医官,百姓可没有医官,伤风感冒就能要了他们的命,更别说是瘟疫了。

张辽实在无法理解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贾诩,今儿是不是撞邪了,竟然提出了如此丧尽天良的计策来。

当然,站在计策的成功点上看,这当然是稳的很,一旦用出,莫说江东三万兵马,再给他三万,也得跪啊。

问题是事情不能这么干,这反噬的后果,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即便真的自己写了信过去给刘晔,他也不能答应这么做。

“那在下是真的没办法了。”老阴货耸了耸肩,表示我已经尽力了。

“罢了罢了,先让人把信送去给温侯和允文,另外我且调动萧关兵马,救援是来不及了,稳定徐州总还是要的。”张辽退回帅椅上开始在台案上奋笔疾书。

贾诩没再说什么,他知道,就算给林墨也没用,这不是计谋定胜负的战局,双方比的是时间,来不及了呀。

……

最近这段时间,河内的战场算是比较太平的,至少经过上回斗将一战后,关中十部和吕林的兵马就再没有发生接触了。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