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500)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他这次来,多半也是担心自己去到长丰的时候对鲁肃网开一面会引得淮南帮那群人愤愤不平了,算是好心吧。

“你我有几年没见了,一见面就是这糟心事,倒也没必要这般拘谨,坐下说话吧。”

林墨笑了笑,随后也开诚布公,“其实你知道的,走了鲁子敬,自是会有其他人去接手,当初让你留在淮南,确实有安抚人心的意思。

可现在,你不能像从前那般惯着他们了,这些年,他们还算听话,别逼得我像收拾北国那群腐儒一样收拾他们,想来你会更头疼。”

算不得是起家班底的刘子扬到底也称得上一声元老,怎么会不了解兰陵侯的手段,他来这趟也是无奈,一开口就是大实话便表明自己的诚意和立场。

多少年来养出的儒雅之气也顾不得了,苦笑道:“要不然,让公台先生过去?”

见林墨不以为然,才补充了一句,“可学着袁术,假个扬州刺史。”

“你早就算计好了吧。”要论这平衡术,总感觉刘晔比自己还在行。

让陈宫过去顶着扬州刺史的官位治理三郡之地,同时呢,原本的太守职权就得交给他们。

尽管有三互法制衡,终归淮南帮不说沆瀣一气也是够抱团的,几个郡里轮着来便可钻了这朝廷律法的漏洞。

“侯爷哪里话,公台先生跟随温侯多年,劳苦功高,连笮融都能跳上刺史台阶去,公台先生自该挑起大梁。”刘晔悻悻解释。

“其实,我也是这个意思。”淮南帮排外是一个方面,跟徐州士子不对付也是实际情况。

陈宫又不是徐州人,加上作为起家班底的身份,常人哪里敢在他的面前捋虎须呢。

“侯爷明鉴。”刘晔悄无声息的一记马屁后心里巨石落下。

“带你看个好玩意。”

平衡世家在林墨看来似乎要比打仗斗智还觉着糟心,不想赘言的他带着刘晔往外走。

一路上,二人并肩却略显沉默。

似乎,几年不见本就不算熟络的感情更生僻了,刘晔也不关心去看什么,想是借着这难得独处的机会把一些事给道明白些好。

“安丰已成孤城,郝昭一人领五千兵,一时半会倒不会有什么危机,侯爷该趁着孙策没发难的时候从速发兵,也好安抚住军民人心。

早在广陵折了不少人的孙策敢悍然进攻,在下猜测怕是想把侯爷拉入泥淖之中,而温侯又在西面,曹操趁中原空虚之际大举进攻,形成两线夹击的态势。

在下估计,曹军最快也需要三个月才能在中原掀起战端,所以此番回攻关键在于不能一城一寨的攻打,要将江东兵马引诱出来。

最好直接从长丰转攻庐江,皖口渡头是他们的唯一退路,孙策不敢不救。”

“甚好甚好。”林墨脚步不停,好似在说着一件微不足道甚至与自己根本不相干的事情一般。

“噢对了,孙策拿下庐江后,去了一次乔家向乔公求亲欲迎娶二乔,不过乔公没应允。”

林墨在笑,可刘晔不敢笑,这事可真真是淮南的头等大事,解释道:“侯爷身在北国的时候,乔公就想过让二乔与侯爷联姻,只那会战事频频,不得相见,故而一再拖沓。

此番见着侯爷了,这事也该有个说法。”

“还有这档子买一送一的好事,要不说跟子扬你亲呢,这事你肯定出着力了,回头不得给你补上谢媒酒。”

“侯爷,我认真的。”

“我也是啊。”

刘晔当然不明白林墨心里在想什么,只觉得他越发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心比天高的乔家人主动联姻,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为的是淮南帮的利益。

好好的一桩美事,非让你们这群人沾染上了不纯洁的关系,这事林墨想想就觉得不痛快。

要说好,还得是玲儿和腹黑女王好一些,人好歹是纯粹的感情,没有掺杂任何的杂质。

人就是这样的,对于不纯粹的东西,总是会感觉心中的美好被人不深不浅的抹黑了一块,讨厌的紧。

也就是刘晔这厮,换一个人,林墨能赏他一大腿子。

“此为何物啊。”

“好生神奇!”

“这数里之遥如近在眼前,天底下竟有如此神物,好好好。”

“有此神物,未来战场之上斥候的侦查、主将观测战场都是事半功倍啊。”

见得望远镜后,刘晔大呼过瘾,爱不释手的到处张望,嘴里的赞美之词停不下来。

“早年间侯爷的曲辕犁、龙骨水车、琉璃盏和化肥等等都已经让在下大开眼界,今日再见侯爷手腕,心情激荡啊。”

像个小孩子……林墨觉得有些好笑。

望远镜的制造难度实在不大,仅仅是几天就被打磨出来了。

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瞄准镜是真的没有太大进展。

太难了那玩意,需要倒影成像,还需要配合的上十字瞄准,难度提升何止百倍啊。

现在,林墨有些躺平了,找来军营里最出色的几名工匠,把大概的原理告诉他们后就撒手不管,能不能成,全看天意。

回头可以写封信送去给老岳父,这个时代最有名的工匠当属马钧了,还是个发明家,扶风人,可现在有没有在扶风就不得而知了。

左右老岳父也都在那一片,找一找,能找着多少是能帮上一些忙的。

“这玩意好是好,可一旦丢失了,敌军捡起来就能立刻使用的,这也算是其中的弊端吧。”林墨双手抱胸,有些无奈的说道。

“侯爷放心,斥候落单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其实刘晔心里也赞同,不过说话艺术水平挺高的。

见着刘晔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说话都不看自己,林墨只好退坐在考军处的椅子上,脑子思维开始发散。

科技树这玩意,要么就不攀,攀起来就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想当初,无论是曲辕犁、龙骨水车还是化肥,这些玩意问世的时候,说是惊世骇俗也不过分。

这望远镜嘛,倒也能帮上一些忙,到底是显得有些鸡肋了。

火药的问题林墨已经在制作了,比例在趋近完美。

可还是老问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的引线,现在要用起来,跟火油坛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的爆炸威力会更大一些,可如果没有引线,做不到威压四方,毕竟少了灵活性。

引线问题,别人无法替代,林墨只能自己认真琢磨了。

不过这段时间沉下心来后,还是想了几个可以左右战局的发明,同时又有较高的可行性。

两样,一件是风险系数极高的降落伞。

后世的降落伞材质要求是极高的,不仅耐拉扯,还耐火,这是寻常布料根本无法做到的。

林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用蚕丝编织的布料增大厚度,乃高温当然不存在,可是在强度方面蚕丝是可以满足的。

军用的降落伞绳就曾经用过蚕丝,现在是换成了伞材,可以先尝试,毕竟蚕丝无论在强度还是质量上,都算比较贴近降落伞的要求。

雏形已经绘制好,送去了萧关。

萧关也有自己的考军处可以制造的,林墨还配备了工匠给他们。

送去萧关最大的考量是高顺的陷阵营,如果中原与曹操的一战胜了,往后应该更多的是会周旋于川地和荆州这些山地较多的地方。

到那个时候就是降落伞派上用场的契机,同时又必须是精于山地作战的步兵,这一点,没有任何一支部曲能跟陷阵营比。

当然,林墨也在信上道明,先用死囚或者犯了军法死罪的军士试用吧,直到真正可以承载人体降落的成品出来,再由陷阵营慢慢去熟练。

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所以时间还多,来得及。

至于第二件,那就是热气球了。

热气球的想法来源于这些火药制造出来后没有引线,都不晓得应该如何去使用,如果能飞到一定的高度,再投掷下去。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