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530)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事实上,一开始时候凌统是气势汹汹的,可是看到大家伙都撤走的时候,他也想要离开了,只是在徐盛面前,没个人接应说走就走根本不可能。

江表十二虎臣里,这两人武艺上应该算是伯仲之间的。

问题是徐盛可是从建安元年就跟着林墨的,沙场打滚八年有余,凌统呢,虽说十五岁就进入行伍,凭的是彪悍冒头,可跟徐盛比起来就是个娃儿。

铁索连环刀在徐盛的手里如臂使指般灵活,凌统招架且难,遑论还击了。

除了一开始气势汹汹的冲上来打了几合势均力敌的对手,后面纯属被压着打。

连环刀劈波斩浪押上,节节败退的凌统战马忽然悲鸣一声前蹄高高跃起,直接就把他给甩下了马。

原来是后面的长枪兵朝着马屁股上来了一枪。

没等凌统抬头,连环刀就架在了他脖颈处,“通名!”

凌统怡然不惧,冷视着徐盛站起身来,“吴郡凌公绩!”

“凌公绩?”

徐盛挠了挠头,“不认识,没听说过。”

少顷,一脸恍然,长长的噢了一声,“想起来了,广陵城下,跟在孙权旁边的副将凌……凌操是吧,那人是你父亲?”

凌统恶狠狠的瞪着徐盛,想要动手却被一旁的军士制住了。

徐盛冷嗤了一声,“看你这样子就是把我吃了也不解恨啊,都是私人恩怨,作为将领,你很不专业。”

说完,手起刀落,凌统人头抛飞,脖颈断口处的鲜血如注喷溅。

随后一夹马肚,朝着前方追去,任务可还没有完成呢。

“从逃兵来看,南寨这一路的折损最严重,东寨和西寨的,都跑了有近三千人。”站在坡地上观望的陈宫呢喃道。

他不知道这几路兵马是谁在带领,可估摸着能从南寨杀进去的,应该是孙策了。

“舒城他们是回不去了,他们能去哪里,皖口距此一百多里地呢,这一路上骑兵就能把他们吃干净了,他们想躲避骑兵,唯一的办法就是躲进安阳山。

多日不见兴霸,如我所料不错,出了长丰后,你就让他绕道去了安阳山吧。”刘晔心情很不错,这一战过后,淮南的战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可以好好的收拾乱局了。

一步慢是步步慢的,整个吕林集团的疆土里,淮南片是战事最频繁的,这也让当地的官吏难有作为。

士人们都期盼着做一些政绩出来跟北国和徐州的士人叫板呢。

嘴里叼着一根稻草的林墨坐在青石板上,这个时候已经可以放心的升起一堆篝火取暖了,热量透过手心传入体内驱赶着寒意,整个人都舒服了许多,“安阳山这么大,设伏其实不怎么明智的,不过从这寨子里逃出去后,只能是往舒城西面走,在那里设伏,机会就大很多了。

希望兴霸能把孙策留下吧。”

末了,林墨又轻笑一声,“就算留不下也没关系,到时候孙策身边已经杀的没几个人了吧,我还有第三个坑等着他跳,只不过到了第三个坑里,他是死是活好像都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闻言,陈宫和刘晔对视了一眼,还有第三道关卡?

原本以为是林墨在其他的路上还部署了兵力,可转而一想又觉得不大可能。

大营里的兵马只是缺了后军的三千人而已,甘宁带着这些人这么早就离开,就是希望可以布置更多的陷阱、滚石和檑木。

但这点人是不可能再构建出第三道屏障了的。

更何况,林墨说的是孙策是死是活都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就让两人完全听不懂了。

不过能让林墨笑的这么开心的安排,估摸着孙策是要遭老罪了。

情况与陈宫刘晔预料的一样,孙策根本不敢回舒城,只是让人回去把消息告诉那些伤兵,希望他们不要反抗,直接投降,没有人会怪他们的,也希望他们别怪自己不能带他们回家。

但,这并不是噩耗的结束。

因为他们没有战马,仅有的骑兵还是靠着之前缴获到颜良文丑所部的五六百骑,冲寨的时候又死了一多半,眼下是只剩下两百骑左右能跟的上孙策的了。

如果按着这个节奏跑下去,这些人根本就跑不到皖口便要全部都被追杀的骑兵给废了。

所以,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虎口脱险,他们只能是朝着阳安山的方向跑去。

只要进了大山里,骑兵就失去了作用。

当然,大山里是没有路回江东的,唯一的办法,那就是翻越阳安山,进入刘备的地盘,借道回江东了。

可他们的身上都没有粮草,也有迷路的风险,能回去多少,就全然靠运气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林墨:我就喜欢啃硬骨头

舒城距离皖口渡头足一百八十多里地,真要跑过去,别说这些步兵,就是这些骑兵的战马都能吐血暴毙而亡。

事实上,从吕军营寨一路向安阳山的距离都不算近,足三十多里地呢。

随行孙策的骑兵还好,那些步兵再怎么拼命也断跑不过吕军骑兵的。

三千骑兵在旷野之上一路的追杀,如同收割猎物的猎手。

吕营一战中,江东的一万八千众就折损了近半数兵马,出寨后,这些步卒自知靠两条腿是跑不过四条腿的,也不敢抱团,只能是零星分散的跑。

有向南急行的,有逃入密林的,也有了解地形知道附件有村庄的作为避难点。

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尽最可能保存下有生力量来,可弊端也很明显,败兵总是要吃饭的,舒城已经回不去了,到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向吕军缴械,要么落草为寇了。

想要沿途靠打家劫舍回去都办不到,毕竟村民也是会报官的。

面对这样的情形,赵云对于这种零星的败兵根本不感兴趣,让徐盛和于禁各领五百骑收拢败兵,自己则是带着颜良文丑领着余下的一千多骑朝着阳安山方向猛追。

沿途会有稍成规模的江东军以命相搏来阻拦,多是百人队,偶尔也能遇上三五百人的队伍,可赵云也不恋战,并州狼骑如同钢铁洪流冲过,留下一条血路后便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赵云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孙策,其他人根本没放在眼里。

“主公,前方向西南而行,不可直走了!”

逃跑的过程中,韩当不断地在指挥着行进的方向,同时也招呼着陈武等人,“两里后有隘口,抛洒铁蒺藜!”

“喏!”

经验老沉的孙家家将在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引领大军走捷径,同时每有逼仄的通道都会让人抛洒大量的铁蒺藜。

所幸天还没亮,密集的铁蒺藜也确实让追击的吕军骑兵吃了不少苦头,就连并州狼骑都有折损。

每每遇上这种情况,赵云就不得不绕路而行,天知道前方还有多少,这一绕路就得多走个七八里地,大大拖沓了追杀的进度。

铁蒺藜用完了,江东军便会在逼仄路口用命相换,只为让更多的人可以活着离开。

很多人在投身行伍的时候其实没有想过自己也会有大义凛然的这一天,常年的刀口舔血和生死相随,让他们的心里开始相信一样东西,叫情义。

千金不换,虽千万人吾往矣。

若非如此,凭借着并州狼骑的速度,早就已经追赶上了江东兵。

天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孙策终于带人赶到了阳安山脚下,当然,这是在照顾步卒的前提下,否则他们能提前一个时辰就赶到了。

用光了所有的铁蒺藜,拼了两三千人,才把这群步卒也带到了阳安山下,可也仅有那么一千多人而已。

跑了三十多里地没有休息,此刻他们东倒西歪的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也有因为体力透支而呕吐的。

就是坐在马上的骑兵都累的够呛,他们的状态可以想象。

有些人甚至不敢相信自己一口气跑了三十多里地吧,这大概就是求生意志爆发时候的惊人潜力了。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