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584)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闻言,刘协眉头又是一皱。

不等他说出心中疑惑,林墨就继续道:“听起来世家有文学传承,而百姓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不过是在果脯的路上奔波劳碌。

可是陛下,仗总有一天会打完,只要百姓生活得以解决温饱,那么广开民智就不再是一句空口白话,这一点,陛下可以相信微臣。

再者,这也是让百姓看到希望,陛下啊,心怀希望是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刘协看着林墨,眼神变得柔软起来。

心怀希望是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就在他进来之前,朕不也是这么想的吗?

他不知道林墨到底会怎么去实现广开民智的诺言,但如果让百姓解决了温饱同时,还能心怀希望,那么这样的皇朝是不会腐朽的。

如果不是双方位置注定了不能携手,这样的人,当真是良师益友。

刘协忽然就觉得自己很欣赏林墨的眼界和心怀百姓的心境。

只是,他这样的人,可敬也可怕。

哪怕有一天,真的把兵权交出来了,也难以让人放心。

毕竟,这样的人反不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想反就有能力反。

身为君王,对这样的部下是最忌惮的。

而且,只要他站在朝堂上一天,世人就会永远记住刘协是被他所救,皇朝天下是他打下来的。

这样的话,他会受不了的。

收拾好不由自主发散的思维后,刘协正了正身子,重新回到问题本身。

林墨所说的方法确实不错,也确实可以制衡世家,假以时日,皇权会得到高度的集中。

可是啊,如果现在贸然实施,必然会引发世家们的强烈反抗。

取消察举制,相当于斩断了世家进入庙堂的通道。

如果自己能像汉武帝在位时期的稳定,那当然可以放手一搏的,问题在于自己才刚刚回到许昌,连军政权力都没有握在手中,直接就走上与天下世家对抗的路……

是否会引发动荡且不说,一定会让世家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就目前自己这种处境可不敢这么玩,刘协还是能清晰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

“爱卿啊,此事干系重大,眼下百废待兴,连九卿都尚未裁定结束,容朕三思。”刘协说这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留意着林墨的反应,似乎害怕激怒了对方。

“陛下,微臣知道陛下担心什么,朝堂之上微臣自有方法平定风波。”

林墨不急不躁,随后,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道:“不过,若陛下心不在此,忧虑朝堂九卿空缺,那微臣就把心思收回来,放在这上面,也好为陛下分忧。”

闻言,刘协心头一怔。

此话何意,是说他也要参与九卿空缺的人选裁定吗?

原本轻松惬意的谈话骤然间就紧张了起来。

刘协知道,如果林墨有意要介入,那他这个天子根本没有裁定的权力。

先前选定的人里,除了原本就有职务在身的耿继、荀彧,外加复用的杨彪,其他都是吕林的人。

原本以为接下来选用两个自己的人,也就算是完成了这次的公平交易。

却没想到……

听这意思,是朕采用他所谓的考试选才便可以钦定郎中令和卫尉了吗?

刘协不知道,也不敢问,但刚才林墨那句话确实是有这样的暗示。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得重新认真的斟酌了。

启用林墨的方法,无异于是搬上台面去跟世家作对,冲击会非常大。

但如果不用,那么郎中令和卫尉的职务就有可能拿不回来。

刘协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失去了这两个位置,那朕再想掌控京畿防卫就永远也没机会了,莫不如先答应他,朝堂之上他也需要分担冲击的风险,到时候局势不稳却也不是朕一个人的责任。

而且,到时候他们翁婿南下与曹操决战的时候,朕可视情况夺回京畿防卫,一旦稳定住了局面再恢复察举制,又或者视情况双制并行,那么矛盾也能得到调和。

取消察举制的冲击很大,但失去郎中令和卫尉就意味着掌权之日遥遥无期。

两者相比,刘协当然还是倾向于后者。

背负双手的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走向林墨身侧,后者站起身来,没理由自己坐着陛下站着的。

“爱卿方才说,朝堂之上,你有把握稳住风波,此话确然吗?”刘协抛出了妥协的话柄。

“这是自然,也是微臣分内之事。”林墨拱手行礼,嘴角勾勒。

“好,朝会的时候,朕会将这件事提出,到时候可就看爱卿的了。”

说完这句话,没等林墨说谢陛下,他就迫切补充道:“对了,郎中令和卫尉的空缺也是时候补上了,这次朕能成功逃脱曹操的摆布,吴硕和种辑居功至伟。

他二人血战一场,皆是身受重伤,怎么着也该给些奖赏的,爱卿以为呢?”

“微臣和太尉都曾说过,三公九卿的裁定,只能是由陛下做主,微臣不敢有异议。”

听到林墨这么说,刘协长舒了一口气,好,只要拿下了这两个位置,御林军与九门校尉就能慢慢渗透了。

巡防营的统帅还没定,但这个位置的人是直属太尉管辖的,并不在三公九卿的范畴,所以不能一并敲定。

而且,刘协也不想太过冒进,如果表露出浓重的掌权心态,到底是担心吕林会出现不安的情绪。

再缓缓吧,等事情差不多时候,再拿下巡防营统帅的职位,那么,自己就可以随时掌控整个许昌城了。

唯一的弊端就是,要取消察举制,自己想通过世家丰满羽翼的计划可能会搁置。

没办法,总要有取舍的,郎中令和卫尉的位置太重要了,必须攥在手里。

不过,联姻这件事,还是要摆上日程。

这是最直接的拉拢势力的办法。

第三百六十三章 玩弄心术的大师

许昌的四道圣旨下来后,刘备就吃瘪的被刘琦赶到了巴丘去驻扎,明知道就是林墨的算计,可他也没办法,只能先稳住刘琦,后续再慢慢消融这层隔阂。

江东的情况也是人心浮动,四大家族都铁了心思要跟孙策斩断关系,大家本来就只是利益合作关系,没理由为你孙策陪葬的。

从这个层面看,不管是刘备和孙策,都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之中。

可相比于他们二人,曹操的处境才是最棘手的。

天子诏书一下,曹操司空身份就没了,反而是成了罪大恶极的国贼,一时间两州哗然。

哪怕是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曹操是在挟天子令诸侯,可那毕竟具有合法性的,甚至四方士子也是冲着这一点来投奔他的。

可这一纸诏书就算是敲定了他国贼的事实,荆、益两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乱。

益州那头,出现了部分郡县脱离控制的情况,直接就是拒绝向成都缴纳每季定额的税赋和钱粮,曹仁能怎么样,带兵去平乱,可是这头没打完,那头又开始了。

万急之下,他只能向曹操求援,毕竟,整个益州本就没给他留多少兵马,以至于平乱都抽不出人来。

曹操现在敢去益州,那么荆州他就回不来了,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

他甚至清楚,这里头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因为天子诏书的原因要趁机摆脱他的控制,可更多的人只怕是见着他吃了大败仗,损兵折将、丢了中原,已经生出叛心,不过是借着这个契机想给自己的脸上贴金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荆州他必须坐镇,只要他一走,丢的可不只是南郡和南阳两个地方,还有八万多的荆襄水师。

荆州水军是他现在最大的仰仗,这股势力如果再丢,那么他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抵抗资本。

当然,益州动乱也不能不管,曹操能做的只是派曹昂领兵,由法正、张松、孟达等益州旧部一同参与,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