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590)

作者:张菇凉 阅读记录

原本,他们现在的位置两兄弟都拥有选才的权力,辛家族人可以源源不断的往各州郡甚至是京畿重地里输送,可一旦科举制落实,辛家崛起的路可就被斩断了,要说没点反应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用想了,这就是陛下的意思。”

二人关起的大门竟然被推开了,贾诩还穿着朝服就进来了。

辛家兄弟有点懵,怎么没人通传,看到是贾诩就明白了,这种分量的人确实没人敢拦。

“贾太常来了。”辛家兄弟客气的作揖。

贾诩也不啰嗦,关好门后便直接一屁股坐下,长叹了一声,“这事现在只是在许昌城内掀起了惊涛骇浪,一旦传示各州郡,下面的人怕是真的要坐不住了。”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后,辛毗先开口道:“我们兄弟也是担心这事一旦传开会引发变故,故而有所揣摩,可方才贾太常说这是陛下的意思,林司空心智过人,怎么会猜不出这事后患无穷,处理不好,甚至可能让下面人通曹的,司空为何不谏啊?”

“因为不能谏。”

贾诩一脸生无可恋的摇头,“你们发现没,太尉和司空自入许昌后,一应事宜都是循规蹈矩的,连三公九卿的裁定都不敢参与,为何?就是因为担心天下人会说他们与董卓、曹操之流一样。

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陛下发出什么诏令,翁婿二人就照着去办,哪怕心里不愿意,嘴上也不敢说不,毕竟他们身居高位,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指责把持朝政。”

兄弟二人一怔,这……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辛评郁闷的长叹一声,“陛下刚刚亲政,急于树立威信,想要施恩于天下,殊不知这是取乱之道。”

“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司空和太尉……”

贾诩说到一半顿了顿,有模有样的看了看外面,才继续道:“愚忠,太过愚忠了。”

贾诩虽然是位居九卿之首,可是一直以来也没有结党或则谄媚的表现,所以,他说的话,还是有点分量的。

加上从前吕林哪怕是自己当家做主的时候,也确实没有任何逾越之举,辛家兄弟当即颔首道:“这下情况可麻烦了,陛下并无治国的经验,刚刚脱离虎口自然是雄心万丈,做起事难免好大喜功,司空太尉又如此的愚忠,我们……唉。”

“还是从前跟着温侯和兰陵侯的时光舒服啊。”辛评直接从称呼上就变了。

贾诩语重心长的说道:“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我担心他们的愚忠到最后不仅害了他们自己,还会害了我们啊。”

“此话何意?”辛毗赶忙问道。

贾诩瞥了他一眼,苦笑道:“你想想,当初如果袁尚真的成为了北国之主,还能容得下跟着袁谭的人吗?”

这一问,直接就让二人心头一沉。

对啊,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

这一点其实不难想到的,只是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是默认的觉得吕林肯定会是第二个曹操,所以根本没往这方面想。

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再加上贾诩这么一说,两人才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多么荒唐的思维误区,一种危机感油然而生。

有朝一日,天子如果真的手握大权了,那肯定是要开始有所行动的,对他威胁最大的是谁,不管你林墨和吕布再忠心,也确确实实是天子的威胁啊。

“说不定陛下今天的举动,是有意把太尉和司空架在火上烤,如此便可打压这股势力借机收回大权!”

随便吧,你们爱怎么想都行,贾诩也不打算跟他们浪费口舌,直接就站起身来,“罢了,反正老夫也一把年纪了,司空和太尉自己都不担心自己最后万劫不复,我能担心什么呢,大不了乞骸骨回凉州去。

老夫回府了,有空过来喝茶。”

说罢也不顾辛家兄弟的挽留出了大厅,留下两个心思复杂的人。

走出辛府的贾诩无奈的摇摇头,这才第一家,还要去十七家,这是要让我这把老骨头散架啊。

不同的人又要说不同的话,这活是又脏又累,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非得是我,笮融肯定乐意做这种事的。

第三百六十六章 以天下为棋盘的林允文

朝会结束的第三天,圣旨就通过太常院发布了出来。

这几天的时间里,整个许昌城说是风声鹤唳也不为过,各部大臣都忙碌的不行,多是在探听进一步的消息。

司空府和太尉府的门口每天都有一大堆人等候接见的,不过全部都吃了闭门羹,无奈之下他们都去找司徒杨彪商议。

太尉府内,林墨裹着锦袍,慵懒的半卧在虎皮毯上,一手搀着台案,一手拿着郭照送来的信,不时打个哈欠。

“挺不错的,董承、伏完、种辑、耿继包括杨彪的府上,你都安排了红袖招的人,看来他们就快按耐不住了。”一旁的吕布也在看着这些帛布。

“可惜啊,多是丫鬟,能套取的消息有限。”林墨撇了撇嘴,显得有些不太满意。

“已经不错了。”

吕布放下最后一封信后扶额道:“你让陛下出面提出科举,我们又避开制度本身不谈单纯拥护陛下决定,看起来好像是把我们都给摘干净了,可是……”

吕布顿了顿,瞥了一眼台案上的信,侧目道:“这信上来看,这几方人马也都不准备搞什么动作了,就等着太学院院长职务的敲定。

这招挺毒的,如果是他们的人上去了,那你想削弱世家独大的算盘可就打不响了;而如果是我们的人上去,他们就会指责整件事都是我们翁婿主导的。

虽然这几天里你让文和四处活动,可世家的核心力量并未动摇。

允文,你应该知道的,最棘手的人并不在许昌城内,而是各州郡的州牧、太守,这件事处理不善是真的有可能引发地方官员起异心的。”

老岳父的担心其实是有道理的。

这种明摆着在别人头上动刀子的事情,很有可能把这些世家推向自己的敌对面。

他们这群人,单个单来论,能耐算不上大,问题就在于他们肯抱团。

如果治下各州郡的太守、州牧真的沆瀣一气,不管是直接投曹,还是暗通曹操,乃至于来一个罢工不干,让各州郡陷入半瘫痪状态其实都是有可能的。

而且,任何的一个局面,说实话都不是现在的吕林可以轻易解决的。

就这,还是在把刘协拉下场后出现的局面,可想而知,如果是由吕林亲自出面办这件事,哪怕是天下大定的时候都可能诱发一系列的兵变事件。

林墨坐了起来,打着哈欠道:“我做这件事,除了考虑科举本身、打压士族以外,最大的目的就是让天下世家对陛下寒心,基于这一点,院士可以是我们的人,但院长一职一定不能是我们的人,否则下面的人就要坐不住了。”

闻言,吕布眉头一皱,看向林墨,“不是我们的人,难道真的要让给杨彪为首的世家们,那你唱这一出还有什么意义呢,到时候这老东西肯定是会平均分配这些职位,察举制和科举制也就是换了个名字罢了。”

“岳丈大人,这天下世家多了去了,不是我们的人,也不见得就非得是他杨彪的人吧?”林墨挑眉笑道。

就这件事而言,天下世家的利益绝对是一体的,就算不是杨彪一党的,也绝对会愿意支持他们,怎么可能还有其他人选。

吕布眸子转了转,在脑海里搜寻着可能的人选,忽的他眼前一亮,脱口道:“蔡琰,你说的是蔡琰吗,对对对,定是她,她是大儒蔡邕的女儿,虽然家族没落了,可蔡邕门生故吏说是遍天下也不过分,她出面,肯定能稳得住局面!

哈哈哈,妙啊,最近书院里关于上佳宣纸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还有你说的那个……印刷术是吧,到时候更是会为书院博个名声大噪,然后再将她推为太学院院长,众望所归呀!”

上一篇:大明嫡子 下一篇:路见不平快掉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