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憨妃嫔宫斗上位记+番外(544)

作者:秋风瑟瑟抖 阅读记录

但一想到今日终于可以出苍澜院了,她兴冲冲地招呼小吉子他们快去准备准备,叫齐嬷嬷过来一同用早膳,快快梳妆打扮,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出去吓唬人了。

先头吓唬珍妃不能亲眼所见实在遗憾,而今日,她要让整个后宫大吃一惊,哈哈哈!

走出苍澜院大门,皇帝对着张庆道:“传朕恩旨,赦一批宫人出宫,准其出宫后自行婚配享人伦之乐,让刘大有即刻准备。”

张庆心头一震,立即道:“喳,奴才遵旨。”

他清楚得很,这些早就准备好了,只待今日放出,而所放之人已有名单。

当初皇帝让他将整个后宫的奴才都查了一遍,整理成了一份名单,有犯事证据确凿的都下了狱,其余确认是宫外安插的钉子以及一些存疑的不明来历的,都在此次放出宫的名单里。

另外放出宫的人中,还包括一些从未宠幸过的低等妃嫔。

张庆匆匆到后宫传达皇帝旨意。

皇帝则带着人先去祭坛告祭上天,后在御殿之中接受王公侯爵文武百官的朝贺,再赏赐群臣。

与此同时,皇城各处在皇帝告祭完上天之后,便有太常寺的官员去传达皇恩,开始在皇城各处散发万寿喜饼,寓意普天同庆,京城之外的各地官员设置香案,时辰一到,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很快,各方皆忙起来。

后宫之中,在德妃的安排之下,各处宫人来来往往,十分忙碌,都在为准备万寿节之事。

今年的万寿节,在德妃的操办之下,与以往任何一次都有不同,往年银子花费不少,后宫张灯结彩装点的处处喜庆,丝绸彩带用的不知多少,等过后装饰之物一次便扔,十分浪费。

而今年也装扮,却没那么多华丽噱头,装点之物许多用的都是织造局剩余的边角碎料做成的花,这还是从苍澜院得来的灵感,而省出来的大半的银子都用在了刀刃上。

皇嗣余波经万寿节之喜一冲荡然无存,大多数人都觉风波已过,清雅也不例外。

这种节日庆典刘妃是不必参加的,那次病危从鬼门关走了一场,对她还是有不小影响,元气大伤,以至于一直卧床养病连着几日不曾下地。

清雅趁着人熟睡之时步出华福殿,出去前,她再一次把清萍叫到面前,让清萍将如何伺候刘妃事无巨细一一背一遍,态度近乎偏执。

清萍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照着吩咐将背得滚瓜烂熟的事又背一次。

这几日清雅将她指使得团团转,让她做这个做那个,且就在边上盯着她的一举一动,但凡她做得有半丝不对,立即用冷冰冰的眼神看着她,让她十分恐惧。

刘妃身子骨弱,清雅又是她最信任的人,整个华福殿其实都在清雅的掌控之下,只是人很少在外面露面而已。

清萍十分清楚,清雅只是看着清新雅致柔软似水而已,内心其实比所有人都冷硬,只关心刘妃,除了刘妃之外,对华福殿的其余所有人都十分狠绝。

清萍当初就亲眼过,一个小宫女因疏忽让刘妃着了风,清雅当着刘妃的面没有发作。

等刘妃睡着后,清雅将小宫女叫去离内殿远远的地方跪着,并将除了照顾刘妃的那个老嬷嬷外的所有奴才都叫出来看。

待人齐后,清雅接着让人堵着小宫女的嘴,用板子一下一下的将小宫女活生生打死,最后安插了个罪名将人抬出了华福殿。

好几个奴才都是这么死的,而刘妃似不知道一般,什么都没有说。

故而清萍十分惧怕清雅。

见清萍一丝一毫都没差错,清雅安心踏出华福殿的门,至于去哪,清萍自然是不知的。

清雅知道时间紧迫,她正想努力完成刘妃的心愿,却没想到刚出殿门没多久,便听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万岁爷大赦后宫,要放了不少宫人出宫,而她此行去找的那些相干之人赫然在列。

她急匆匆在后宫之中穿行,就见尚宫局副总管刘大有带着人去点恩赦之人,嘴里说着皇恩浩荡,却让人即刻收拾即刻出宫,每点到一人便看着人收拾再集中到一处看起来,统一放出宫去。

她赶忙躲了起来,心头狂跳。

原以为皇嗣风波已过,没想到还有这个回马枪,万岁爷是要借机彻彻底底肃清后宫,往后想行些什么事,无论是哪个宫都难了,在后宫中的触手被斩了个干干净净,若要行事都只能用自己殿里的人了。

计划全乱了,她知先头布置的全都白费了,一时之间有些茫然,竟不知何去何从……

巳时正,京中游人如织,人头攒动,各处主街道绚丽多姿,百姓穿红着绿喜气洋洋,教坊乐人歌舞礼乐不绝于耳,十分热闹繁华的景象。

越靠近皇城,人流是越多,各处皆有满头大汗的衙役值守,维持百姓秩序,谨防踩踏。

挨近皇城的地方,人倒是不用怎么担心小偷扒手。

一来人这么多偷了也无处可跑,二来官府衙役在各处虎视眈眈一双利眼让贼无所遁形,三来万寿喜饼对小偷小摸也十分有吸引力没空去偷,倒是要担心领到喜饼后,会被没领到的人惦记上。

第720章 砍价

莲万真伸长手臂,虚虚地左右护着苏然和林月娟她们。

看着如此热闹的繁荣景象,苏然不胜唏嘘,感叹道:“二十余载未到京城,不知现如今已如此繁华。”

这样的情景,便是当年太宗皇帝御驾出巡时都是少见的,那时候的百姓大多闷头闷脑走路,俱是为了生计而行色匆匆。

现如今处处都是人,处处皆是市集,杂耍戏班胭脂水粉小吃糕点小摊小铺到处都有,百姓昂首挺胸,面带喜庆之意,十分闲适。

林月娟在一小摊前摸着一匹布料,闻言道:“弟媳妇,你是不知啊,这些年来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谁家里都有几个闲钱的,这能吃饱穿暖,自然也就有闲心出来了。”

小摊贩跟着搭话道:“这位大姐说得对,可不就是这个理,当今圣上乃千古明君,对咱们好得很,不仅田租收得比以前少了不少,村村都划出了田地出来,只要认缴上些银子便按着尺量给咱们分,这认缴银比买田地价低多了,便是穷的人家银子不够也没事,可以先认缴等田里有了收成再分着缴,如今家家户户都有几口薄田。”

苏然不禁问道:“这是什么时候之事?”

田地可是乡绅土豪世家大族的命啊,历朝历代想动这些人的利益会引起强烈的反抗,要做到这一步都十分不容易。

看来流放这几年,外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摊贩仔细回忆:“京中周围要早一些,好像是那天杀的逆王作乱那会儿之后开始的,别的地方我听说要晚一些。”

他语气慢慢带上喜气,接着说道:“也不是一开始便像如今这般,而是年年都有些变化吧,渐渐的咱们小老百姓手里的田地就多了起来,这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许多人便像我这般有了心思,自个儿琢磨着做点小买卖讨个生活。”

苏然听明白了,自己这个女婿可不得了,应当是用慢刀子慢慢割地方乡绅宗族与世家大族的肉,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割过去,一年割一点。

京中的世家大族势力最强,趁着平乱逆王,让他们交出利益保平安,非常时期世家大族怎会不从?

等京中的世家大族被割了后,其余地方的乡绅宗族自然不敢不从,也不能不从,否则被割了肉的世家大族心里岂能平衡,光这些人便能吃了地方乡绅。

窥一斑而知全豹,单单从这点来看,便能知当今圣上十分英明,难怪百姓如此推崇。

拥有宏图大志的君主通常权谋天下为首位,万般皆可避让,少有儿女情长,而她的小女儿……

苏然暗叹一声,不由望向皇城方向,那里人流涌动黑压压的一片,什么都看不到,耳边传来小摊贩与林月娟的交谈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