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储君后我辞官了(175)

作者:东边的小周 阅读记录

摇椅吱吱呀呀摇摆的声音不绝于耳,男子凤眸含笑的脸庞在一阵阵浪潮袭来时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姜玉竹坐在床榻上,双手捧着红彤彤的脸颊,脑中回想起她那夜的胡作非为,忍不住发出了一声短促的尖叫,扯起被子将自己蒙头埋了起来。

澎湃的欢愉过后,是接踵而来的羞耻感。

她怎么能,她怎么会,她怎么可以....是上位者的姿态来主导这场殢雨尤云。

锦褥被人由外掀起,回忆中太子那张俊美的脸出现在眼前时,男子眉宇间少了几分潋滟笑意,透出几分紧张关切。

詹灼邺抬手按在小少傅额头上,发现女子身上的烧已经退下了,只不过女子双颊还是红艳艳的,宛若成熟的水蜜桃般诱人。

可他却不敢轻易下嘴品尝。

自从那夜他将小少傅带回太子府后,昏睡中的姜玉竹就发起了高烧,足足烧了三日。

詹灼邺找来府邸里的慕容神医问诊,神医隔着纱幔搭过脉后,面色透出几分古怪,最后直言道:

“启禀殿下,姜小姐的身子打娘胎里就带着病症,体质较为虚弱,这催...情的药物虽然有助床帏之乐,可女子第一次用药就如此凶猛,导致元阴亏虚,才会突然间发起热来。臣开些补气滋阴的药膳调理上几个月,姜小姐的身子就无碍了,只是在服药期间....切莫再行房事。”

听过慕容神医的嘱咐,詹灼邺不免后悔他那夜太孟浪,小少傅这株娇花弱不经风,初承雨露,浇灌得密集点便要受不住。

拥着女子娇娇柔柔的身子,他垂眸关切问询:“少傅觉得如何?”

姜玉竹并不知自己烧了三天三夜,脑中仍懊悔她办下的荒唐事,忽然听到太子这句话,还当是问她在那事之后的体验感。

太子这位学子,未免也太勤勉好学,拾遗补缺,力求上进了些。

她双颊红晕更甚,低垂着头轻声说:“嗯....臣记不太真切了,不过想来...殿下还是挺辛苦的...”

姜玉竹记得苓英曾说过,男人在房事上最好面子,事后大抵要夸赞上一句,什么夫君威武,长久不衰,后劲十足啊。

太过露骨的话,姜玉竹夸不出口,只涨红着脸干巴巴说了句殿下辛苦,事后她睡得很香。

詹灼邺剑眉微挑,他盯着少女透着粉晕的耳垂,凤眸轻弯,唇角浮起意味深长的笑意,压低了声音道:“那夜,少傅要比孤要辛苦...”

见女子羞愤到又要扎进被窝里,他一把将人捞起来:

“少傅睡了三日,先将这碗药喝了。”

姜玉竹这才知道她原来发烧昏睡三日,难怪醒来时觉得头昏脑胀。

喝下一碗苦涩的汤药,姜玉竹眉心刚拧起来,太子便将早备好的蜜饯放入她口中。

含着酸酸甜甜的蜜饯,姜玉竹忽而想起了一件事,她担忧道:“殿下,平乐公主已经知晓臣是女儿身....她现在如何了?”

詹灼邺长指搅着碗里热腾腾的米粥,眼睫低垂,语气淡然:

“嘉乐比你早醒一日,孤答应帮她退掉和舞阳侯世子的婚事,她不久后会离开京城,前往嘉州清风观,带发修行三年。”

历代以来,大燕有不少公主为了躲避与异族和亲,通常会选择投身修行之道,平乐公主在太子的安排下暂时离开京城,既能守住她女儿身的秘密,又能让平乐公主躲过她不想要的婚约,确是一举两得。

眼下正值多事之秋,像平乐公主这种毫无城府的人,还是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更好。

置于韩溪云的下场,姜玉竹大抵也能猜到,她设下这个歹毒的圈套,无非就是想利用她女儿身的真相在朝中搅起风波,好让群臣对袒护自己的太子口诛笔伐,继而丢掉储君之位。

“对了,殿下那日为何会出现在宝华寺后山?

“孤去宝华寺拜访一位高僧。”

詹灼邺在小少傅衣襟下垫好棉帕,舀起一勺温热的粥喂她。

粥里也添加了补气滋阴的药膳,为了让小少傅多吃上几口,他讲得格外详细:

“四年前,孤领兵归京,在京郊外的红叶山下休整半日。当时有一位小僧童下山找到孤,说他受师尊所托,要将信物和信笺转交给孤,其中的信物是一枚紫玉扳指,这枚扳指是能够调动卓家军的虎符,曾归属于孤的外祖父所有。至于信笺上只有一行字,便是叮嘱孤入宫后,万不可住进东宫。”

“在孤入宫的第三日,东宫就燃起大火,因有这位神秘人的警示,孤那夜并未住在东宫。此后,孤几次遇到险境,每次事发前都会有这位神秘人传来口信,提醒孤要小心提防。”

姜玉竹记得太子提到的那一场大火。

说来也巧,那年姜慎受命调回京城,姜玉竹随父母来到京城安顿好的第二日夜里,她就被一阵激烈的铜锣声惊醒,院墙外哒哒哒的脚步声一夜都没停止。

翌日,她从父母口中听说东宫燃起一场大火,城内千余名火兵丁忙了一宿,还是未能将火熄灭。

就当宫里的人都以为太子命丧火海之时,太子却神色平静,衣冠整洁的出现了,太子说他几日前梦到先皇后,于是独自一人前往皇陵祭拜,从而侥幸躲过这场灾祸。

姜玉竹看向太子手上常年佩戴的紫玉扳指,她眸光微凝,若有所思道:“那位小僧童的师傅,想必就是宝华寺里的高僧,可此人和卓大将军又有什么渊源呢?”

詹灼邺解释道:“此人法号净妄,是宝华寺的一位高僧,净妄大师数前离开寺庙云游四方,归期不定,直到几日前,孤安插在宝华寺的暗侍传来口信,说净妄大师云游归来。”

那日,净妄大师见到前来拜访的太子,倒是并未觉得惊讶,只浅笑着给他斟上一盏茶,娓娓道明他与卓大将军的关系。

原来,净妄大师曾与卓大将军师出同门,二人一文一武,共同效忠于先帝,曾是先帝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

后来,先帝身体抱恙,因迟迟未立下太子,引得九子夺嫡,朝中臣子纷纷站队,围绕着皇权争斗多年,最终以卓大将军的女婿九皇子继承皇位。

耀灵帝继位以后,他像历代经执掌生杀大权的皇帝一样,并未给他那些皇兄弟们善终,就连那些支持其他皇子的臣子,同样受到株连。

净妄大师曾效力于三皇子,自然也遭到耀灵帝清算,卓大将军念着二人师出同门,于是全力保下净妄大师和他族人的性命。

京中局势归于平定后,荣华尽失的净妄大师感到大彻大悟,于是遁入空门,一心向佛。

詹灼邺提起四年前那枚扳指虎符和警示他的信笺,净妄大师笑了笑,说自己是受宫中一位故人所托,要他在太子入京前,务必将这两样东西转交给太子。

姜玉竹用香茶净过口,一碗温乎乎的药膳粥下肚后,她身上恢复了不少体力,脑中的思绪也清晰了些。

“净妄大师提到的那位宫中故人,是谁呢?”

詹灼邺垂眸看着女子水盈盈的乌眸,剑眉微拢,淡声道:“是端妃。”

第82章 昔年真相

对于净妄大师提到的故人, 姜玉竹感到意外又合乎情理。

意外的是,多年来在宫中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端妃竟会是暗中帮助的太子的神秘人。

不过端妃对当年先皇后的恩情一直谨记在心, 因此她又觉得合乎情理。

从太子略显困惑的目光中, 姜玉竹看得出太子对这个答案同样感到意外。

“殿下与十皇子的交情不错,难道十皇子从未对殿下说过端妃当年做的事?”

詹灼邺摇摇头,他眉心微微动了下,沉声道:“十弟对此事应不知情,当初孤之所以会助他从沈家拿家业, 是因孤受命去江南整顿漕帮,沈氏族长想要独占江南漕运,孤就顺水推舟,帮了他一把。”

听过太子的解释, 姜玉竹双眸一亮, 她若有所思道:“或许正是因殿下误打误撞和十皇子交好, 才没有让皇贵妃生出疑心, 端妃这些年来对外不闻不问, 却在暗中对殿下相助, 应是有她的目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