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妍暖+番外(224)

作者:浅醉流莺 阅读记录

晏承友不得不出手一些古玩,晏然让蒋奇出面,低价收回了一些原本属于晏家的东西。

沈山终于还是知道了官司的事,沈姜氏也知道了,沈姜氏气势汹汹要去找汪夫人问罪,被沈山拦住,直到晚一些的时候,矮虎和青面兽被沈家暗中派的人抓获,沈山拿到口供,亲自去找汪小小的哥哥,俩人谈了两个时辰,确定了汪小小,次日一早就回老家。

晏然知道这一切后,不禁默然,她拿着铜铗剪去烛花,烛光微弱,可却把她的脸颊烘得暖暖的,自与沈山重逢后,她很少有孤身奋斗的感觉了。

良久后,晏然喃喃道:“我自幼活得就像路边的野草,无人妍暖,整日傻呼呼地对影自照,对风微笑,不曾想,这样不堪的野草,也有被人嫉妒的一天。”

沈山斜倚着雕花椅背,脚搭在晏然身上,意态潇闲,他知道晏然在晏家的地位,懂得晏然心里的伤痕,他不想悲悲戚戚地劝慰她,那样只会让人更伤感,重要的是,那不是他的风格。

他想让晏然快乐起来,不开心的过往就让它永远过去,他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伤痕一旦出现,就不会消失,怨恨一旦萌生,就不会被化解,所谓的原谅和忘记,都是自欺欺人,他要做的,是让快乐占据晏然余生,占据她的每一分每一秒。

沈山嘴角一扬,半开玩笑道:“因为你的相公是我,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嫉妒你。”

果然,这句“厚脸皮”的话,把晏然逗乐了,过了半晌,晏然敛着笑容道:“我看汪小姐就是世面见得太少,她应该去京城看看,那里遍地是名门贵胄、青年才俊,她若见了,也就不惦记你了。”

沈山微微一笑,对别的女人,他实在没有兴趣多言,只是见晏然说得起劲,自己也不由自主地笑了,不置可否。

晏然把沈山的腿拿开,一边准备起身,一边嘟囔道:“嫁你太危险了,我看婚事还是算了。”

“你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沈山坐起身,紧紧地抱住她,他把头搭在晏然的肩膀上,脸颊贴着脸颊,微喘着重复道:“你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你松开,我去倒水。”晏然已经习惯了沈山的“做派”,她微蹙眉尖,扭着腰身,挣扎了一番。

“让下人倒就是了。”沈山依旧不放手,伏在晏然的耳边喃喃道。

“绮云一定在打瞌睡,别折腾她了,”晏然挣脱开身,到旁边的小红泥炉上拿起水壶,沏了两盏茶。

沈山拂袍起袖,端坐榻上,看着晏然为他忙碌的背影,这是他期盼了很多年的场景,多说男儿志在四方,可他自认除了扬名立万,游历人间去做一番丰功伟业,若能做到父母安康、妻帑和乐,一家人团团圆圆,不用受异地相思之苦,何尝不也是一种志向,在这一点上,他其实很羡慕蒋奇,而对于身处名门的温廷言,每每看见他,沈山心里都莫名的会产生一丝同情。

温廷言自上次离别后,就一直没有音信,直到今早,沈山收到一份结婚贺礼,京城送来的,随礼到的还有一封信,沈山把信拿给晏然看,晏然拒绝了,“写给你的,你给我看什么?他若有话对我说,就写信给我了,又不是不知道我家地址?”

沈山笑着将信收好,“若不是温大公子在娶你的事情上,犹犹豫豫不果决,我还怕抢不过他哩!”

晏然也笑了。

【番外:婚后的日子】

第169章 番外|联袂荡兰舟

“爹!”晏然一手扶腰,一手搭着沈山的胳膊,大步流星,走向金英堂。

金英堂东侧,博古架上陈设的古玩,又恢复了晏老太爷在世时的模样。

晏承恩把手中的汉玉荷花洗放回架上,转头皱着眉对晏然说:“你大个肚子,还走这么快!”继而,他又对跟在晏然身后的沈山说:“你也是,太惯着他!”

沈山佯装害怕貌,拱手道:“小婿不敢不惯,” 他瞅了一眼堂前蹲马步的两个学徒。

两个小学徒,都十一、二岁的年纪,打着赤脚,扎着裤腿,显然,他俩被罚在此地好久了,不只后背是湿的,脸上汗珠像水样滚下来,晏然笑着对晏承恩说:“爹,你这可比当年教我打拳,严厉多了!”

晏然这句带有向爹撒娇意味的口吻,让晏承恩得意了,他昂着头,大声道:“他们怎能和你比,这俩徒弟,太笨,笨人就得勤练!”

沈山吐了下舌头,不好意思地看了眼晏然,当年他也是晏承恩口中的笨徒弟,他感觉自己被含沙射影了。晏然拍着沈山的手背,安慰道:“别怕,没说你。”

俩人成婚两载,感情没淡反浓,众人皆羡慕不已。

这时,王氏得到消息,从玉烟阁迤逦而至,她人还没坐稳,盯着晏然的肚子,薄嗔道:“你大个肚子,到处走什么?我本想,晚上天凉快些,我和你爹去你府上。”

晏然和沈山未及说话,挂在廊下的小东西阴阳怪气道:“我和你爹去你府上!我和你爹去你府上!” 晏然扑哧笑出声来,仰头望去,那是一只通体黝黑的红嘴鹩哥。

这只鹩哥姐夫赵一凡送的,他被晏承恩驯养得很好,爪和喙,既饱满结实又线条流畅,羽毛鲜亮,阳光下,散发金属般的五彩光泽, 它站在高高的铜架上,鸟瞰金英堂前来往的人。

晏然觉得,像晏承恩这样的人,花、鸟、鱼、兽在他手下,都能被养护的“生机勃勃”,若放下执念,向前看,踏踏实实专研个事情,一定有所作为。

事实上也如此,晏然成婚后的第一个月,晏家武馆就开张了,告老休养的刘武被请回来“镇馆”,很多当年出身武馆的老伙计以及他们的儿子,都被安排到武馆做教员,晏承恩有了事情做,再也没空望月思考自己的螟蛉身份了。

时下虽太平盛世,但近年渐有倭寇侵扰,不少富商为提高家丁战斗力

明朝统治阶级自身对武术也十分感兴趣。明英宗时就要求朝中官员将自家子弟在很小的时候送往专门的学堂学习武术。等到学有所成时,才能继续学习儒学等其他学科。

在制度上,明代的武举制度较之唐宋更加完善,除了京城以外,其它各地,尤其是前线军事重地,武学院大量开辟,武举选拔入口也大量增多,这也导致明朝学武之人越来越多,武术蔚然成风。

,将年轻家丁送往武馆学武,是以,晏家武馆开业后,生意出奇地好,晏承恩说:“吾天生富贵命,没办法!”

王氏说这是晏家祖坟位置选得好,是祖宗显灵,她在给祖宗三牲五果上供时,暗自祈祷:希望祖宗再努把力,保佑晏晴早日与女婿和好。

原来,赵府三天前,出了一场“血案”。

“岳母不用担心,幸好赵家发现及时,没出人命,这事,只要没人出告,自家内部就可解决。”

王氏依旧忧心:“女婿说的是,可终究见了血,我都要被吓死了!”说完,她眼波一转,寻思了半晌,然后拍着大腿站起身,豁然道:“算了,这事不提了,用膳吧!”

她引众人坐到饭桌前,心想:既然赵女婿的事不用惊动官府,也就没必要与二女婿商议了,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饭桌上,大家都刻意不提赵家事。

王氏很关心晏然的肚子,再过半年,就“瓜熟蒂落”了,相比较孩子是男是女,她现在最关心的是亲家的态度。

一般大户人家,最喜欢在这个时期给儿子安排通房,赵家就是通房提了妾,子嗣是繁茂了,可后院一直不安宁,王氏一想到这个,就为晏然捏把汗。

沈山在桌下拽着晏然的小手,笑着对王氏说:“家大人都没有说过纳妾之事,我也不打算纳妾,当今圣上,后宫也只有张皇后一人,我做臣子的,当然要以圣上为表率。”他又把当初对晏然说过的话,搬出来对付岳母了。

上一篇:瑛瑛入怀 下一篇:总有人格想坑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