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1188)

作者:长腿大叔 阅读记录

还是在同一时间里,在圆明园以北十里左右,一个叫做谢家庄的地方。

当一个白人中尉,带着百余名锡克人士兵,怀揣着在这一个有着一圈石头围墙,好像比较富裕的村子里,好好抢掠一番的美好期待,排着乱糟糟的队形靠近时。

忽然之间,起码有着三四十发的鸟枪,还有更多的弓箭招呼了过来。

猝不及防之下,他们就有七八人被打死打伤。

光是看了那一圈石头围墙,前几天进攻西洋楼的巨大溃败感,就涌上了那一位中尉的心头。

让他嘴里,忍不住大喊了起来:

“撤退、立刻撤退,回大青的夏宫调几门大炮过来,轰开这样一个乌龟壳;我们打不过传说中的玄戈营,还打不过这些大青的百姓~”

随后,看着这些狼狈退走的洋鬼子们,村子的石墙之后立刻就欢声雷动了起来;看向了一个中年汉子的眼神,更满是说不出的敬佩。

之所以如此,因为中年汉子叫做冯三保。

祖籍鲁省人,一家人因天灾迁移到了谢家庄后,就此安定了下来。

自从听说阴法洋鬼子在大沽口上岸,并且向着京师一路打过来后;知道世道不太平的他,就是在几乎都是猎户的谢家庄,组建了一支团练进行自保。

果不然,今天洋鬼子们就四处抢掠了。

要不是他们早早有了防备,集合了一众乡亲忽然动手,谢家庄怕不是会和其他的庄子一样,如今都被祸害得厉害了。

在热烈的气氛下,唯有一个十九岁年纪的姑娘,脸上还有一些担心之色。

她在迟疑了一下之后,对着冯三保说到:“爹,我听说洋鬼子手里的大炮,比起大青的都厉害好些。

若是他们将大炮带来,我们庄子怕是要被他们炸得稀烂,根本抵挡不住。”

说话的这个姑娘叫做冯婉贞,是冯三保的独女,自幼聪慧过人不说,还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闻言之后,冯三保立刻大惊,嘴里嘀咕起来:“这可如何是好~”

对比起父亲的慌乱,冯婉贞却是有章法多了,嘴里认真的说到:

“若是换成平日,这些洋鬼子的枪炮虽然厉害,但是近战功夫不行;只要我们埋伏好了,忽然杀出来去与他们近战,还是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将他们打跑。

不过他们人太多,就算能打赢一次两次,次数一多终究耗不过他们。

好在圆明园里,如今玄戈营的好汉爷爷们,正在与这些洋鬼子们大战了,不如去帮他们一起,直接这些洋鬼子打败。

至于庄子里的其他人,可以先带着家当躲进燕山中,等事后再出来也就了。”

可惜的是,冯三保听到了这样一个说法,当即就是色变了起来,嘴里用着不容分说的说到:“不行,此事万万不可。

其一、村子里会功夫的人,加起来也不过百来人,埋伏近战的事情太冒险了。

其二、那玄戈营的人可是朝廷叛逆,与他们有着勾连之后,事后朝廷追究起来,怕是一场大大的祸事。

不过躲进燕山的办法倒是可行,赶紧回去帮你娘收拾东西,让大家尽快走。”

面对着父亲的一脸严肃,冯婉贞明面上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心中却是打定了主意:既然老一辈的叔伯们不肯去,那么就私下和村中年纪相仿的伙伴们一起去。

无非是动手的时候不说话,蒙上脸就是了。

洋鬼子也是一个脑袋一双手脚,有什么好害怕的……

第九百四十一章 一饮一啄、皆有来因(一)

时间稍微晚一些,太阳眼见着就要下山的时候。

在圆明园以北,直线距离有着二十三四里远的公主坟附近。

所谓的公主坟,是因为埋了嘉庆皇帝三女儿和硕公主,四女儿古伦两人而得名;不过这一点,在现在不是重点。

重点是在不远的一条官道旁,京郊的土著王老三开了一家路边简陋的小店,幌子上挑着四个大字:王家小店。

算是为进出京师的行人们,提供一些简单的打尖和住宿的服务。

靠着这一个营生,王老三平日里的生意算不上能有多好,但赚的银钱也足够他一家七口吃喝之用。

甚至家里两个儿子,还能上得起乡间的私塾。

大儿子就算了,小儿子根据先生的说法,可是一个读书的材料,将来最少也能考上一个秀才的功名。

可惜的是,自从阴法洋鬼子从大沽口上岸,一路气势汹汹的打过来后,京师的城门就死死关上;兵荒马乱之下,自然也没有了来往的客人。

大半个月里,王家小店的生意可是一天比一天差。

最近这七八天的时间里,官道上的行人几乎绝迹,更加没有了一点生意。

只是在夕阳之下,王老三站在了小店门口,关心的事情却不是已经有着好些天,自家小店没有开张的事情。

而是看向了今天一整天,都也没有丝毫动静的圆明园方向。

嘴里却是在嘀咕着:“以往还能听到一点点炮响,今天怎么就没有了动静,难道是玄戈营的爷爷们都战死了?

哎!这贼老天,真是不长眼啊。”

之所以这样,完全是这个幼时也读过两年半私塾,勉强能看书识字的汉子。

年轻时也是在私底下,草草看过一些玄戈营写的禁书;这些年细细思索后,也知道其实书上说的一切都很有道理。

因为这样一个缘分,让他如今去跟着玄戈营死战自然做不到,毕竟自己还拖家带口了。

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他内心期盼着玄戈营的好汉爷爷们,可以在圆明园坚持得久一些,越久越好。

至于他的生意,会受到影响?一家人节省一点,总能熬过去。

但是玄戈营若是灭了,心中最后的一点期盼也是没了。

可惜今天圆明园那边再也没有了动静,似乎玄戈营的好汉爷爷们,终于是扛不住了;只要想到了这样一个可能,他心中就是说不出的难受和憋屈。

就在王老三心情沉重的当口,身后忽然间有着一个带着鲁地区口音的声音响起:“店家,还有什么吃的没有?”

回头一看,只见是一个手里拿着哨棍的高大汉子,大步而来的当口,远远对自己喊出了一句。

时隔好些天后,自家小店终于是来了生意,王老三连忙调整好了心情。

毕竟不管怎么样,日子总要继续过下去。

一家人吃喝的口粮,娃娃的束脩、用的笔墨纸砚,媳妇的布料和针线,爹娘养病的中药这些,可是要银子才能买到。

带着笑脸,王老三嘴里回答了起来:

“这位爷你真会说笑,这打开门做生意,哪里没吃喝的了?

不过自从京师严禁百姓出入,玄戈营与英法蛮夷在圆明园那里连日大战之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意,店里也没有准备什么牛羊和猪肉。

不过还好养了一些鸡鸭,还自酿了一些村酒,还是供得上一些酒肉。

另外,店里一些面条和馒头、米粥,时鲜的瓜菜也有。”

“给我来一大碗阳春面,炒半只肥鸡、再来半斤酒;要不要住店,且等我吃完再说~”那大汉闻言之后,当即在嘴里如此说到。

虽然汉子点的东西赚得钱不多,也算是生意开张了不是。

带着这样的一个想法,王老三喊了一声在后院带孩子的媳妇,让她赶紧去厨房开始揉面去了。

因此,也没有注意到那一个鲁省汉子,在听到了‘圆明园连日大战’的消息后,脸色立刻就难看了起来……

……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天早场听到了喜鹊叫的原因。

时隔了七八天的时间后,王家小店的生意在这一个傍晚,忽然就好了起来,还是无比火爆的那一种。

当时王老三用来杀鸡的热水,都没有来得及烧开。

又是三个读书人打扮的汉子,结伴走进了他的小店中后,用着一口吴侬软语般软绵绵的官话开口。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