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1313)

作者:长腿大叔 阅读记录

如今已经没多少货东,愿意走这种运河运货了。

入不敷出之下,他们存下的二两多银子,一两个月就用光了;为了找条活路,两个哥哥先去了辽东。

偏偏两个哥哥刚走没几天,父亲就发了急病。

为了救父亲,小翠一咬牙之下,将自己卖到了青楼之中;在被大茶壶们接走那一天,小翠和大牛抱头痛哭……

以上这样一个简单的剧情,二妮等一行人演起来之后还算顺利,大家都没有忘词什么的。

只是随着表演不断地进行,二妮感觉很有一点不对劲;怎么说了?四周安静得可怕,不管叫好、还是喝倒彩的统统都没有。

趁着某个间隙,她抽空向着台下飞快地看了一眼。

结果发现台下如今黑压压一片都是人影,差不多足有着数千人之众;可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似乎都黑着脸,一言不发地看戏。

一时间,以为自己首场演出彻底演砸了的二妮,心慌到了极点之后,差点就真要哭了出来。

只是咬着牙、硬着头皮,勉力地继续演下去而已。

其实在实际上,可怜的二妮完全不用担心。

台下数千之众,基本以码头工人为主的观众们,这些人不是不喜欢看这样一种全新的表演方式。

而是这么多人聚集在了一起后,在那种心理学上叫做‘群体情绪放大’效应。

又或者,是叫做‘剧场效应’的作用之下。

让他们原本对于这些情况,已经是有些麻木的心又被撕开,将各自的伤口重新地暴露了出来。

因为上面演的那一切,他们太熟悉了。

熟悉到了就好像就发生在身边,甚至就好像在说着自己的故事一般。

比如说,台下一个叫做孙晓虎的汉子,在不知不觉之间泪水已经充满了眼眶,双手也死死地攥紧了拳头,脖子上的青筋也暴起来,显得他是如此愤怒。

他是皖省人,与戏台上演的一样。

几年前同样因为天灾在老家过不下去了,然后一家人出来逃荒的。

不同的是,一家人连同孩子、媳妇、爹娘,一一都是饿死、病死在了路上,只剩下他一个人犹如孤魂野鬼一样,在这世上生活。

如今在码头靠着扛活而生,从来不敢生病,因为他不知道一生病的话没了进项,自己会不会也饿死。

台子上的那些演员们,他们没有华丽的唱腔,没有漂亮的身段,连戏服也是补丁加补丁。

偏偏这样他感觉是那样真实,真实在演着自己三十年来悲惨的故事。

而在台下的数千人中,有着这样类似情况的人,又何止孙晓虎一人?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之下,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一些类似的伤心人。

所以,这一部完全不同于他们印象中,永远只会演皇后将相,又或者是才子佳人题材的古怪戏剧。

却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成功地打动了他们……

看到了以上这样的一幕后,表面上一直都是一脸淡定、稳如老狗一般的表情。

其实因为第一次组织这种事情,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没底的白毛妹子阿璃,也是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知道通过戏班这种手段,发动百姓的设想完全是可行的。

群众在愤怒之后,他们就可以引导他们去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又如何改变这样一种局面?

再然后,腐朽的大青就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之后的时间里,他只需要不断复制、扩大这一种戏班的规模,就能达到启发麻木群众的作用。

总之,本次‘文明戏班’的首场演出,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成功。

相信只要再来上几场,他们后续的一些‘工人互助会’组建计划,就能正式地开展起来了。

所以带着巨大欣慰同时,白毛妹子阿璃也在嘴里嘀咕了起来:

“想不到死胖子写的剧本,乍一看土气和狗血的厉害,效果却是这么好;所以回去后,让他再多写几个出来。

对了!既然都在津门了,怎么不能没有相声?

现在还没有流行起来?没关系,回去之后,让死胖子写几个好段子出来,再安排人排练出来……”

……

当黄逸之和阿璃两人,在津门和京师城等地区,用着报纸、戏剧等手段,将宣传手段搞得一个风生水起的时候。

另外,同样负责宣传计划的巴龙、迷眼毛、板儿砖、老蛇等人,他们在其他的区域的相关工作也没有闲着。

在他们的忙碌下,到了目前也是取得了相当良好的成绩。

还是在同一时间里,不过地方要换成了南方地区的嘉善地区。

一盏油灯之下,毛小豆、也就是迷眼毛这一个本次才加入任务,现代位面是记者的菜鸟,正在用着钢笔飞快地写着稿子。

他和老蛇两人,两个多月之前来到了魔都后,就在公共租界办理了一份《革新日报》。

与黄胖子他们那一份《北方时报》,专注从当前时局出发,提出一些高屋建瓴思想,从而引起了广大读书人、清流们的注意。

所不同的是,在商业更为发达的南方地区,他们关注的重点,则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商业和民生。

毕竟南方的读书人,很大一部分家里有着生意。

第一期报纸的头条,就是迷眼毛亲手写的一份《魔都地区商业调查报告》。

在这样的一份报告中,迷眼毛和老蛇两人,通过列举了大量通过亲自走访,还有贿赂所得到的官府、洋人的数据。

后续则是靠着人畜无害的外秒,一个个地区不断亲自走访,不断地出具相关调查报告。

将整个长三角地区,洋人和青人商人之间完全不公平的营商环境,算是基本介绍了一个清楚。

比如说:从浙省运送到魔都的货物,需要被征收多少厘金,总体上有着多么高昂的成本。

而洋人的同类货物,就算支付了廉价的关税,算上更为廉价的生产成本、运费这些,拥有着多大的成本优势这些。

结果《革新日报》,这一份算是说出了大青商人心里话的报纸,前三期有些反应平平,可是到了第四期之后就火爆了起来。

总之,黄逸之他们的《北方日报》,主打就是一个争取天下的读书人。

这一份《革新日报》,则是让一众在晚青时期新兴的商人阶层,看到大青这个腐朽朝廷的存在,对于他们做生意的弊端。

也算是用这样的方式,在挑拨着他们心中的怨气。

这一种怨气,平时可能没有什么作用,可一旦是到了关键时刻,这些商人的支持依然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同时,在武昌巴龙开办的《新民周报》、板儿砖在羊城开办《羊城新报》。

也分别以工业、教育等角度作为切入点后,同样在周边数省火爆起来,并且向着更远区域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一时间,整个大青的文人们在忽然多起来的报纸中,思想上受到了惊人的冲击。

当然了,在基层民众思潮改变方面,玄戈营同样没有放松。

除了类似‘文明戏班’一样的草台班子,被阿璃、老蛇、巴龙、板儿砖等人疯狂地扩充着数量,四处免费演出。

让识字率不高的普通百姓,也能受到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影响。

不仅仅是如此,好些大青的普通老百姓,忽然惊讶地发现,那些说书人、说唱大鼓、皮影戏、唱弹评、三弦这些艺人。

他们表演的内容,最近一段时间里也是发生了一些巨大的改变。

有关于王侯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少了,关于大家身边柴米油盐的故事却是多了起来;这些更接地气的故事,经常让他们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起来。

对于当今这一个世道,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时间一长之后,心中或多、的货少的就多了一些想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