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865)

作者:长腿大叔 阅读记录

还要细心保护,以免被其他人杀了之后,败坏了我崔家的名声。

另外,即刻将大哥那一个小妾吴氏,当着周围人家杖毙后,直接拖去城外乱葬岗埋掉;并且宣布让大哥,禁足三月安心读书。

甚至还要阿爷立刻进宫求见陛下请罪,就说一时不察才让家中出现此等丑事,愿意向着安西军的诸位赔礼。

日后在拿出一些钱粮行些许善事,想来那些黔首就会忘记了此事。”

声音才是落下,崔严就是开口嚷嚷起来:“阿爷,万万不可如此。”

“闭嘴。”崔严先是喝止了长子的反对,接着才是向看着自己次子点了点头,表示了一番赞许。

可随后在嘴里,还是补充出了一句:

“不错、但是不够。

因为想要让一个家族一直延绵下去,光有着优秀的名望和名声不够;还要让人畏惧你,尤其是这些黔首。

所以这些安西军人别想活着回到西域,他们最终会死在了长安人面前。”

说罢之后,不提若是有所思的次子,还有一脸沮丧的长子,崔群开始出门而去,打算去进宫求见陛下

至此,崔家针对本次事件的处理,算是就此的敲定了下来。

其实在历史上,崔群的风评也算是不错,当得起贤相的这么一个说法。

但是在家族利益之前,他依然相当地自私,算是在当前这种大时代之下,人物的历史局限性吧……

两个小时左右后,在天色已经逐渐暗了下来的时候。

地点:长安城皇宫中,大明宫的紫宸殿里。

虽然到了这一个时候,站在了高高的宫殿中向着长安城望去,城中大多处坊市这一个时候,早就是漫天的灯火。

但是年龄刚好是三十岁,这么一个壮年的李纯,也就是后世称之为唐宪宗的当朝皇帝,不仅没有去后宫,宠幸一下他的众多美女。

甚至连晚饭,到了现在都没吃了。

反而是独自跪坐在一张御案之前,默默地看着手上的一份典籍实录,很是有些入神的模样。

甚至看到了精彩之处,在巨大的激动中用力拍打着桌子,先是大声的叫好起来,后来却一副神伤的模样。

之所以如此,那是李纯是一个相当有报复皇帝。

平日中勤于政务之余,尤为喜欢看一些历代的典籍实录。

这不!此刻他看的东西,就是一份贞观年间的典籍,看到了当时的太宗皇帝对内受到万民敬仰,大唐国力富强无比。

对外,被异族齐齐称颂为天可汗,四夷敬畏的记录,心中顿时仰慕到了极点。

恨不得以这些先祖为榜样,励精图治一番之后,立刻让大唐恢复到贞观、开元等盛世的场景。

可惜的是,一想到自己的父亲德宗李诵。

不过是因为改革之事,侵犯了宦官集团的利益,就不得不在这些阉人的逼迫下退位。

然后自己登基之后,别看贵为当今圣上,但是很多事情不得不看俱文珍这一个阉人的脸色行事。

各地的节度使,有着很大一部分根本就是自成王国,对于自己的皇命不屑一顾。

一时间,心中就是憋屈得厉害。

也是在此刻,耳边响起了一句:“陛下,礼部侍郎崔群求见。”

“快传~”嘴里说出了这样一句的同时,李纯脸上的表情,顿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如沐风了起来。

很快之后,嘴里一句亲热的话语响起:“崔卿家来得正好,我刚好准备吃些晚膳,不如我等君臣二人先把酒言欢一番如何?”

面对着李纯的热情,崔群则是一脸沉痛的跪倒在地:“臣有罪……”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之后,崔群就此告辞离开。

在对方背影消失在殿外的按一个,李纯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自从安史之乱,手下的不良人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后。

原本有着探查天下情报,稽查盗匪的不良人算是彻底废了,大唐的皇帝就成为一些聋子和瞎子。

所以是时候,重建这样一个力量了。

只是此事极难,怕是俱文珍等宦官,还有朝中的文武们会极力反对,必须好好地谋划一番才行。

针对此事,他连饭也没吃就一直苦思了起来,一直默默思考了到了深夜后,终于是眼前一亮。

嘴里也是大声吆喝起来,却不是让人送上晚膳。

而是一句:“来人,传旨~”

第七百二十三章 奏对?

“胡将军,我因为常年贩卖牛羊等牲口,长安城也算是去过好些次了,所以这一路也算是甚是熟悉。

前面还有五六里,就到了兴平县城。

而沿着官道一路往前,不过只有百十里的路程,就能抵达长安城了。”

面对着胡彪的询问,这一路算是作为向导的牲口贩子柳亦,当即就在嘴里大声地回答了起来。

只是在听到了这一个回答后,胡彪的眉头却是忍不住皱了起来。

让胡彪如此的理由,说起来其实也挺简单,因为今天的时间,已经是大唐元和四年二月十五日的下午了。

再有不过三十几个小时,就是第一阶段任务的最后期限了。

有关于这样一点,他倒不是如何地担心,因为他们只要稍微加快一点速度,明天赶到长安根本不成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左右双眼的眼皮一直都在跳。

老话说得好,左眼跳财、右眼跳灾难,然后双眼一起跳代表着什么?这老话也是没说啊。

不过胡彪总觉得,有着一些重要的事情马上就要发生,只是不知道好坏的情况下,莫名地让他有些不安。

幸运的是,这一个很快就发生了,让胡彪放下了心中的疑神疑鬼。

又或者说,来不及想太多。

在离着那兴平县城,还有着两三里的距离时,他们就看到了有着数十骑向着这边狂奔而来。

等到更近了一点后,胡彪抬起了望远镜一看。

能看到当先一人白面无须,穿着一身黄色的衣衫。

身后的一众骑士们也一个个身材高大,身上的盔甲也是分外闪亮,比起了在大震关,还有一路上看到的唐军要精锐和光鲜了好些。

看到了这样一幕后,胡彪的心中不由得一动,隐隐猜到这应该是皇帝派来的使者到了。

果然也是如此,那使者在离着胡彪等人十来步远,匆匆拉住了战马之后,嘴里喊出了一句:

“来人可是武威郡王、四镇节度使郭昕,郭帅麾下的使者。”

“正是我等。”闻言之后,胡彪当即就嘴里如此回答了起来。

那使者听到胡彪答应了之后,依然是一脸臭臭的表情,一点也不多话,开口就是一句:“速速跪下,接旨。”

虽然对于这样的阉人跪下,很是有些让胡彪等昔日在大宋,可是权倾朝野的战队老鸟们甚是不爽。

但他们也是分得清楚事情的轻重,知道现在还是需要低调发育的时候。

不过是顷刻之间,就是纷纷下马跪了一地;而同行的游侠儿、百姓等也是如此,乌压压的跪下了一大片。

等到众人跪好,那阉人就在嘴里拿着一份黄色圣旨,嘴里大声地念诵了起来:“门下、天下之本……”

在忽略了那一个阉人,用着尖利嗓门宣读出的圣旨中,好些咬文嚼字一般的词语。

其中的内容,大概是这样:

在知道了大唐安西军,还没有在西域覆灭,如今还在坚守的消息之后,皇帝和满朝的文武百官,整个长安城都很高兴

甚至大家都在第一时间里,想要得知一些西域和安西军的最新消息。

所以为了表彰安西军的功绩,皇帝陛下特意让人在城外搭起了一座高台。

一是用这样超规格的方式,欢迎安西军的使者。

二是在开远门外,皇帝陛下打算与他们奏对一番,也让长安城的百姓们知道,我大唐安西军这些年在西域,是如何的艰难和不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