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105)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早知道昨天就不把指环还给你了……”

“是交易啊?那你早说啊。我还以为你是心甘情愿把它还给我的。”

“算我失策。”太子将香囊翻了回去。

“凑合凑合还是能用的。”

“嗯,能用。反正我也只是需要带到梅——梅翰林面前,又不是日常佩戴。”

“你这么大一个人了,怎么还满脑子粉红泡泡啊?”皎皎不由被逗笑,“你觉得就这么一个东西能气到他?”

“为什么不能?你为我做的,他不会吃醋吗?”

“不会。他知道我害怕各种利器,看到我动针线,只会关心我有没有扎到手,也不管自己过得好不好了,只会觉得我在这边实在是过得水深火热,根本就不会往吃醋的方向去想。”

“你害怕利器?”

“是啊。所以如果有一天你或者你父皇要杀了我,就用钝器吧。”

“我不会杀你的。陛下也不会。”

“我知道,不过白嘱咐一遍。我最怕划伤,其次是刺伤,所以不要用凌迟。尽量别用水火,我不喜欢窒息的感觉,也不喜欢被火烧、被烟呛。还有,我怕蛇,就算要用毒,也请取了毒液再来,不要直接扔蛇给我。嗯,暂时就只想到了这些。反正用钝器,最保险。”

“你为什么怕这么多东西?”

“哦,还有,我洁癖比较严重,不要把我关在满是污秽、遍布虫蚁的地方,就算要虐杀,也请把我洗干净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杀我。不过不需要什么锦衣华服,也不需要浓妆艳抹,就素净一些就可以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但我想把所有可能性都堵死。你答应我,好不好?”

“好,我答应你。”

微风阵阵,不盈湖水阁中,皇帝身着常服,正在烹茶,见侍从带了人来,于是道:“来了?坐。不必多礼。”

梅任行还是行了一个揖礼,然后坐在了对面。

皇帝道:“怎么也不问问为什么用这种扇子?”

梅任行这才注意到对方手里的折扇:“目的是扇火,用什么扇子不都可以吗?”

皇帝点点头,将折扇递了过去。梅任行接过,给茶炉扇起了风。

皇帝笑道:“是送给你的意思。”

梅任行哦了一声,将扇子收了回去。

皇帝将手边的《交通论》递了过去:“你先看,看完了讲一讲,为什么上古时期可以小国寡民,现在却不可以?”

梅任行扫了一眼:“不用了,写策论时读过。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皇帝道:“哦?说来听听。”

梅任行道:“‘天下之利,在于交通;小国寡民,必有久戎’。说的是在自然状态下可以统一的疆域里去小国寡民,而不是在自然状态下不能统一的疆域里去小国寡民。上古时期受生产力所限,只能撑起那么大的版图,而各个版图之间的接触并不频繁,所以虽然不免有战事,但这种状态可以持续。”

皇帝道:“接着说。”

梅任行道:“如今的生产力早就超出那时不知多少倍了,在已经统一的疆域里再去刻意小国寡民,期盼各部分在自己的小地图里自给自足,流动性差成这样,那可不就和《交通论》里说的一样了吗?只不过还是委婉了些。且不论阶级矛盾会不会被掩盖成地域矛盾,也不论一方有难另一方会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单论地方势力会不会强大到威胁中央集权,就足够陛下您慎重考虑了。中央一旦对地方失去控制,那就离名存实亡不远了。所以说经验并不可靠,在过去某个时间行得通的,当下未必能行得通,当下行得通的,将来也未必行得通。有句话叫作‘古之人不余欺也’,常常被用来当作抱残守缺的理由。古人未必是要有意欺骗误导什么,只是有些事情,他们也没有想明白,或者是想明白但世事变迁不再适用罢了。”

皇帝沉吟:“经验未必可靠。还有什么别的例子吗?更简明一些的。”

梅任行道:“更简明一些的?我倒是喜欢说寓言、讲故事,但您肯定又觉得我在瞎编。真实历史中倒是有不少,只是大部分都有些敏感,万一触了您的逆鳞肯定又要传杖,那就‘远交近攻’吧。秦可以用,一千年后的宋却不能用,前者是强势一方,是要去攻克他国,后者却是弱势一方,照搬只会自取灭亡。都知道‘刻舟求剑’的可笑,在寓言故事里都能听得明白,可到了生死存亡的大事上,却不知道对于强者来说的‘远交近攻’,对于弱者来说却是‘唇亡齿寒’。”

皇帝点点头:“那再回到《交通论》,关于物产,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梅任行道:“各物种都有自己的最适温度和分布范围。自然状态下,强行将作物单一化固然不好,但强行多样化也不好啊。‘一地之间,需产万端’,实在没什么必要。运输是需要成本,但会与物价达成平衡。而且一个政权所能掌控的范围,从时间线上来看,是与物质、信息的传递速度有一定相关性的。交通所惠,并不只在于民生。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一地之间不需万端,但一国之间还是需要的,毕竟政权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将命脉交到他国手中,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做法。这并不矛盾,因为一国之内皆是此国的土地,可以自由调配资源,但一国之外却是他国的土地,未必会到经济战争的地步,但终归‘仰食于人’。现在还没有太多物产的事情,但白银方面确实已经开始有些问题了。”

皇帝道:“嗯。货币并非财富,还需要与物产相当。只是你上次说,俯仰山不敢贸然增大肥料产量,是什么意思?”

梅任行道:“经过多年使用,人们对于俯仰山所产的这种肥料已经没有那么抵触了,玉米红薯这类作物的推广也比较成功,这些都是好事。但现在这个时间点太过微妙,正是土地兼并和工商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若是贸然增大产量,那么需要留在土地上从事劳作的人也便会更少,这当然也是好事,可若不能限制大地主的使用,那么会不会加剧兼并,也便不好说了,所以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变法已经很艰难了,将局势复杂化,只会使其更加艰难。”

皇帝道:“战争兼并和土地兼并有什么不同?”

梅任行道:“听起来都像是对于土地的争夺,但战争兼并主要是地理上的转移,而土地兼并则主要是阶级间的转移。战争兼并后的国家可以更好地调配资源,土地兼并后地国家则更难以调配资源。同样的生产资料,分给十个人时本来能收上十份税,可当集中到一个人手里时,能收得上和分给十个人时一样的税也就谢天谢地了。”

皇帝道:“你对于‘无为’和‘有为’有什么看法?”

梅任行道:“王朝初期一般会推崇‘无为’,后期则会推崇‘有为’。看似相反的选择,却并不矛盾。最开始生产和分配方面的矛盾并不大,可随着土地不断兼并,则会越来越大。在没有外力干扰的情况下,个人会趋向个人利益最大化,整体也会趋向整体利益最大化。生产与分配相适应时,个人利益之和与整体利益的差距较小,可不相适应时,差距则会越来越大。那么这时,总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有着高尚的情操,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成全整体利益。‘有为’也便是提供一个外力,使个人不得不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重新缩小个人利益之和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差距。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死亡,可人们总还是想拖延一下到达死亡的时间。这里也一样。”

皇帝顿了顿:“如果只是拖延,那么顺应规律、重新开始不是更好吗?”

梅任行笑道:“一国之君和我说不如重新开始?之前我也问过皎皎类似的问题,她给我举的例子是——就像身体坏了,总想着再医医,而不是直接选择死亡。人总还是贪恋着生的,自救也是在顺应生物的本能,不是吗?王朝与王朝之间的间隔倘若能拖得更长一些,也算是减了些战乱之苦。至于战乱与压迫哪个更加痛苦,就像问死亡与疾病哪个更加痛苦一样。压迫导致战乱,疾病通向死亡。但有时候,被病痛折磨得撑不下去了,也是会选择早些结束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