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45)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如此反复几次,还没有逛完半条街,皎皎手上便多了许多纸袋,每样都不多,但加起来还是有些沉,然而梅任行还是兴致勃勃:“你再尝尝这个。”

皎皎道:“太多了,吃不完。”

梅任行道:“我胃口大,一会儿我吃。”然后猛地嗅了嗅:“我觉得这家酒坊不错。走,我们进去坐一会儿。”

店内嘈杂,显得天气也愈加闷热,梅任行要了一碗冰镇莲花清酒,又要了一碗红豆莲子酒酿,然后便开始从袋子里拣东西吃。皎皎手上还拿着一串豆干,于是也吃了起来,然而吃到一半便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姐姐,我可以吃你手里的那个吗?”

皎皎看去,只见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于是将纸袋挪到她这边:“不好意思,这个就剩一串了,还被我吃过,你看看还有什么别的想吃的吗?”

那小孩道:“没事,我不嫌弃。我就要你手里的那个。”

皎皎看向梅任行:“吃过的东西给别人是不是不大礼貌?”

梅任行却道:“给她吧。没关系,下面的你又没动过。”

皎皎于是将竹签递了出去。小女孩道了谢,开开心心跑远了,坐到西边靠窗的那桌上吃起了豆干,桌上还趴着一个醉汉。

梅任行道:“你看看人家!知道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看着对方吃过,才敢去要。换作是你,肯定就换别的了。不对,你连要都不会去要。有什么想吃的,只会眼巴巴地看着。也不对,你好像没什么特别想吃的。”

此时酒和酒酿也端上来了。皎皎向伙计道了谢,然后将它们挪到梅任行面前,又看了一眼那边,只见小女孩正用力摇着醉汉的胳膊,似乎是想把他叫醒。

梅任行将酒酿摆了回去:“给你的。别看了,估计是那孩子的倒霉老爹。唉,太不靠谱了,怎么能把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往酒馆里带呢?自己还醉倒了。”见皎皎偏头看着自己,于是道:“咳,第一,你不是小孩子了,虽然还是有可能被拐走。但,第二,我很靠谱,绝对不会醉倒。第三,酒酿不是酒,你大可以放心喝。”

皎皎道:“喝茶不行吗?”

梅任行道:“喝什么茶啊?这儿可是酒城,当然要喝酒!”

皎皎道:“你看你刚才还说不是酒,现在又说是酒!”

楼上一个身影放下手中的酒碗:“是他们?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

对面的身影则道:“算了吧,又不记得我们,肯定会被当成奇怪大叔搭讪。去了说什么呀?难不成——姐姐,我可以吃你手里的那个吗?”

那身影笑了笑:“我是看你挺想去的,才这么说。”

梅任行道:“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

皎皎道:“行了行了,你别念了,我喝,我喝!”

梅任行端起自己那碗:“这就对了嘛!”

许是听见诗句管用,隔壁桌上也吟了起来:“李白有诗云,‘树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姑娘,我——”

“噗!”梅任行差点将喝进去的酒全喷了出来。

皎皎给他递了个手帕:“淡定,淡定。”

梅任行咳了好几声,方转过身去:“大哥,谁教你这么断句的?是‘树深/时见鹿’,不是‘树深时/见鹿’。还有什么海蓝梦醒的,李白可没写过这些。”

那人站起身来:“你小子存心搅局是吧?你能说,我不能说?”

梅任行道:“哎哎哎,我不是针对你,也不是存心搅局。你只要别说是李白写的,我绝对就没意见了。你改到‘铁马是你,冰河也是你’那种程度都没有问题。”

那人坐了回去,没有再理会他。

--------------------

第35章 第 35 章 哀苍生赋

==================================

梅任行趴在桌子上,歪头看着皎皎。

皎皎道:“你怎么了?是不是酒没喝够不大开心?要不要再买一碗?”

梅任行道:“不是,我是怕棺材板砸到我。”

皎皎道:“哎呀,对。” 然后也趴了下来。

梅任行笑道:“你快给我起来,喝你的酒酿!”

皎皎只好坐起来,舀了一勺。

梅任行问:“好喝吗?”

皎皎点点头:“好喝!”

梅任行看着她喝完,方道:“算不上是他多好的诗,但我就是忍不住。”

皎皎道:“我要是像你记性那么好,我也忍不住。你给我念念呗,虽然后面一听就不是李白写的,但全诗我实在没有印象。”

梅任行于是念了一遍,又道:“要不是态度不好,我刚才就给他支招了。我肚子里的句子可多着呢!”

皎皎以手支颐,听他念了起来,眼皮却越来越重。

梅任行念着念着也觉得不对劲了:“你怎么了?”

皎皎拍了拍头:“我好像有点困。”

梅任行道:“你这酒量也太差了吧,就一碗酒酿而已。完了完了,这可怎么回去啊?大师兄肯定饶不了我。”

皎皎趴在桌子上:“没事,你让我睡一会儿,睡一会儿就好了。”

梅任行拍着她的背:“睡吧睡吧,我守着你。”见她额上冒出汗来,于是用袖子为她擦了擦,又抽出腰上别着的扇子,给她扇起了风。

座位正对大门,外面日光正盛,浓柳垂地。忽然店中央传来一声厉喝:“你再说一遍!”是一位青衫书生。全店顿时安静下来,等着看戏。

旁边的白衣书生道:“我还是那句话,士大夫不应免税,更不应该随意接受别人投靠的田地。”

估计又要吵好久,梅任行放下扇子,翻过手来,用指节轻叩桌面。叩三次为双向隔音结界,这是他设置在指环里的便捷术法。然而只叩了两次,便被皎皎握住了手,于是道:“也好,再试一次。”

白衣书生接着道:“若为劝学,多办书堂减免费用即可。此举岂非惠民更广?”

青衫书生道:“你说免税不好,可苛捐杂税何其之多?濒临破产者主动投靠田地,成为佃农,虽也要交租,可是比起官府来,未必交得更多,不是吗?”

梅任行笑了笑,这回这架吵的,倒是与以往有些不同,见白衣书生语塞,于是替他说道:“公子所言极是,然而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土地兼并受害最严重的,可不是投靠了田地的,而是尚未投靠田地的。前者固然负担减轻,可后者负担却会大大加重,到最后便是流民遍地、饿殍遍野。”

青衫书生道:“我管不了那许多,我只保护好我身边的人便可以了。”

梅任行道:“我也不是说你错。土地兼并初期,大多依靠天灾,受灾的农民不得不将土地贱卖。土地兼并后期,是天灾加人祸,自然未必所有人都是存着贱买贱卖的心思,想着剥削压榨。公子愿意依靠士大夫的身份提供庇护,是个人选择。可土地兼并,是社会问题,二者不可等同,若不加以抑制,必定民变四起。打个比方,就像你遇到一个乞丐,你给了他一些食物或者银钱,这是你的个人选择。倘若有人跑来跟你说,你既然这么善良,为什么不捐出全部家产,你却不能照做,因为这是社会问题,不是依靠个人的善良便能解决的。反过来同理,税收政策对应的是社会问题,不应该因为个人的情感受到影响。”

周围有人道:“我觉得就应该学侠客劫富济贫,杀光天下所有富人,然后把钱分出去。这样不是更能解决问题?”

梅任行道:“朝代更替,差不多便是这个作用。王朝初期大多均分田地,可之后便会贫富分化。土地不断兼并,不是土地也会以其它的形式。总之,财富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最后民变四起,改朝换代,开始新一次的轮回。”

青衫书生道:“你在说什么?王朝自有天命,只要君子持政,不使小人当道,自然万世无虞。还有什么兼并什么的,只要施以德化,也未必便是坏事吧?地主和佃农之间又不是敌人,和乐相处,有何不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