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53)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顾生寒并未看到诗的内容,梅任行便把皎皎所写背了一遍。听罢,顾生寒也忍不住轻声笑了出来,而梅任行,则是笑得更加变本加厉。

“天啊,我不行了!”

“别笑了。你还不是跟我一起演得挺欢的吗?”

“谁让你非要拉着我问?”

“大师兄温良恭俭让,是翩翩君子,怎么能和我一起演戏骗人呢?”

“是是是。大师兄翩翩君子,不合适。像我这种混世魔王,才可以。”

“其实要是不去听你说话的内容,我肯定会以为你也是个翩翩君子。”

“那是!要不是我这一身的风度太有欺骗性,当初也不能把你忽悠了那么多年。甚至直到现在,我胡说八道起来,你还是会相信。”

“怪我…… 方才应该糊弄过去了吧?”

“不知道。但他也没派人跟着我们。”

“我有点担心,万一下次进城也遇到麻烦…… 早知道就多备些干粮和草料了。”

“别担心了,最多就是再写一遍你那歪诗。”

顾生寒心中也有些担忧,但并未多言,然而这担忧很快便得到了验证。两日后,三人进城时,城卫看着路引,神色古怪。

梅任行不由问道:“怎么了?”

城卫犹豫了片刻,方道:“没事。你们进城吧。”

进了城,只见满街都在分发传单。三人没走几步,便被塞了一张。梅任行展开一看,上面花花绿绿:“啧啧,彩印啊?真有钱!”待到细看,不由愣住。

传单上正是皎皎的《黄鹤楼》,旁边赫然写着“独家制作调色盘”几个大字。标注的内容则是此诗“抄袭”的证据:七律,十一尤韵,抄袭崔颢《黄鹤楼》体裁和用韵;全诗连用“黄鹤”,抄袭崔颢《黄鹤楼》写法;“十四州”抄袭贯休“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李清照“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从此别”抄袭白居易“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杜甫“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不封侯”抄袭岑参“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成死别”抄袭姜特立“自分此生成死别,岂知今日更情亲”;“滂沱雨”抄袭白居易“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文天祥“安得覆八溟,滂沱洗吴越”;“人间事”抄袭白居易,“谁能抛得人间事,来共腾腾过此生”;“江河路”抄袭艾可叔“人生天地蜉蝣寄,世事江河日夜流”;“萧瑟风”抄袭魏文帝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庾信“萧瑟风声惨,苍茫雪貌愁”,陈子昂“八月高秋晚,凉风正萧瑟”;“有意”抄袭李白“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韩愈“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仙楼”抄袭白居易“海仙楼塔晴方出,江女笙箫夜始吹”。综上,各处抄袭,但抄袭白居易最多,怕被人发现,所以特地抄了白居易不同的诗,而不是从同一首中抄袭。

梅任行看罢,怒极反笑:“天下竟有如此离谱之事!”

路人道:“可不是嘛!前几天说是出了一首好诗,我们高兴得不行,争相传诵。要不是有人制作调色盘,都不知道自己被骗了,把一首通篇抄袭的诗捧上了宝座!”

有人附和道:“是啊,什么当代诗人的希望,就是一个‘拼接怪’!叫什么‘何皎皎’?叫‘何抄抄’算了!”

“心疼白居易,真是不容易,被抄了这么多次!这个何抄抄摆明了欺负死人不会说话!”

“竟然还抄袭文天祥!抄袭民族英雄,这还是人吗?!”

“我早就觉得不对了,看到有人主持正义,我就放心了。”

梅任行正欲发作,却被顾生寒拉走。

“拉我做什么?”

“怕你在那里发疯。”

“不应该吗?他们这样说皎——”然而第二个“皎”字还没说完,就发现他为之打抱不平的对象正津津有味看着那个调色盘。

“这个贯休、姜特立和艾可叔倒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人生天地蜉蝣寄,世事江河日夜流’写得挺好的,‘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还有‘自分此生成死别’也挺好。之前没在课本上见过他们。”

“你不生气吗?”

皎皎本来也以为自己会生气,但事到临头才发现自己只想看戏:“没事,阁主早就说过这种情况了,这个叫碎尸式鉴抄。不过这调色盘做得也太烂了,都不需要我自证清白。”

“什么?”

“阁主在最开始教我作诗时就说过,有一种人,对于自己不喜欢,或是损害了自身利益的作品,就会想办法毁掉,而指控抄袭是最方便的。想来那些人不大懂作诗,找来找去只找到了个连用‘黄鹤’。作诗一般忌讳重字,但若是一个字或者词反复出现,有时可以达到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有点类似于《诗经》中的重章叠唱。这种写法很多诗都用过,但崔颢的《黄鹤楼》最为出名,这一点师兄们知道,可别人未必知道。不过崔颢的比较成功,用在相邻的两联,气脉连贯、浑然天成,我却是用在了首联和尾联,顶多算个首尾呼应。我当时以为要我在题目、体裁、用韵、写法等各个方面都相同的情况下和崔颢斗诗,下次我就学乖一点,没说的地方就不用,不,还是别有下次了,我不喜欢斗诗。至于调色盘,那些人可能是觉得从技法上指控太难了,所以将一首诗碎成许多单独的字或者词,然后去其他诗里找相似的字词。意象都是相通的,肯定一找一大片,看起来特别唬人。看调色盘的人平时读的多是小说话本,知道的诗不多,所以很容易被引导。但不巧的是,诗一般不长,只要多读一些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种鉴抄方式不攻自破。要是指责小说话本抄袭,还真读不过来。看调色盘的人知道的诗不多,做调色盘的人知道的倒是挺多。虽然里面的诗人我大部分都知道,但只读过他们比较出名的诗,今天才知道还写过这些,当然也可能是读过但没背过,所以印象不深。”

“那些人哪里是知道的诗多,纯粹是为了找出相同字眼才对着书翻出来的。”

“有道理,若不是临时抱佛脚,也不会用这种鉴抄方式。二师兄你一向博闻强识,看过的诗也比课本上多得多,这些你知道或者记得多少?和我说一说呗?大师兄,我们今天不在城里吃了,你直接打包一些干粮和草料好不好?”

顾生寒闻言,点了点头,去寻店家。

“‘十四州’,现在江南就十四州,我总不能多出一州来,不过‘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写得挺好的,而且好像见过,但全诗不记得了。”

梅任行见皎皎既不生气,也不委屈,反而分析了一遍前因后果,然后乐呵呵地开始问诗句出处,于是也收敛了情绪:“是《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江山留与后人愁’,要是真的可以留与后人愁就好了。那‘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呢?我只记得‘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那是苏武出使匈奴前写的《留别妻》,全诗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至于‘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是白居易写给元稹的《寄微之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全诗是‘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