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55)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皎皎也很感兴趣,绕着看了一圈,最后在一个合像前停住了,看了看底座,念道:“屈原、李白、杜甫。”又看了看上面:“为什么屈原的雕像是黑的,还大了那么多?”

梅任行也抬头看去,只见李杜二人一坐一立,用的是白色花岗岩,后面的屈原则是用的灰黑色花岗岩,而且脚踩巨龙,上托祥云,不由感叹:“这屈原也雕得太威猛了些吧?仪态倒还是潇洒的,只是这配置,怎么总感觉像是要去拼命啊?”

皎皎也道:“还有这黑白无常的配色,实在是……”

梅任行道:“实在是很像拼命拼输了,然后阴阳两隔啊。没事,他们隔他们的。将来我雕的时候,肯定把咱们两个的颜色给弄统一了,压坟头用。不过不雕这么大,不然棺材板是真踹不开了。”

皎皎想了想:“我怕沉。别压坟头了,放旁边吧。”

梅任行道:“好,那就放旁边。”

门口忽然探出一个脑袋,梅任行走过去将其拎了出来——是一个小男孩,胸前还挂着一个锦囊。

梅任行道:“你躲在这里做什么?”

皎皎道:“别这么凶,再吓着他。你叫什么名字呀?”

那小孩指了指自己胸前的锦囊。

皎皎道:“我可以看吗?”

小孩将锦囊取下,塞到皎皎手里。

梅任行心生警觉,一把夺过:“我先看。”打开之后,见到里面的东西,舒了一口气:“不是毒。就是一把红豆。”

皎皎笑道:“怎么会是毒呢?就算要害我们,也要等到诗会吧?”

梅任行道:“还是小心些为妙。”

皎皎取过锦囊,挂回小孩身上:“还给你,挂好了,驱邪的。”

“不是驱邪。”

“不是驱邪?”

“阿娘说我抓周时抓了红豆,所以就把这红豆一直挂在我身上了。你刚才问我叫什么,我就叫豆豆。”

“原来如此。”

“我告诉了你我的名字,那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了吗?”

“可以啊,我叫皎皎。”

“脚脚?”豆豆低头,指了指自己的脚。

“不是。”

“角角?”豆豆又将两只手翘在头顶。

“不是。左边是白色的白,右边是交友的交的那个‘皎’。”

“哦,这个字我认得——所以你是天上的月亮?”

“呃——不是。”

“好久都没有人住进来了。你们是阿爹的客人?”

“你爹的客人?” 梅任行道,“你爹就是那知府?”

“是啊。”

“那你走吧,这里不欢迎你。”

“可我喜欢这个姐姐。”

“那就更不欢迎你了。”

“可心心和昏昏都好久没来这里了,没有人陪我玩。”

“心心和昏昏?”

“嗯。心心她经常心口疼,所以叫心心。昏昏他经常昏倒,所以叫昏昏。”

“你们这里取名字的方式,还真是简单粗暴啊……”

正说话间,一个中年妇人急匆匆冲了进来:“小祖宗,你怎么又来这里了?都说了他们不在。抱歉啊,二位贵客,打扰了。”说着抱起豆豆大步离去。

“师兄,我觉得这一切也未必便是这里知府的意思。官方要下场,直接说我毁仙谤道、伤害宗教人士感情、破坏人民群众团结就可以了,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但若说是民怨沸腾,他特意前来平息,我却是不信。知府可不会这么闲,这边刚闹起来他就到了。他没在幕后操纵民意,谁信啊?”

“他言语间好像表示不得已。也许是别人的主意,他不得不如此。”

“那只能是洛阳的这些士人了。师门姻亲盘根错节,让知府帮他们扣下两个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怕这诗会,是鸿门宴啊。”

“尽量拖时间吧,别让他们给大师兄添麻烦。”

--------------------

第43章 第 43 章 琵琶峰上

==================================

车厢被拖到了客房的庭院中。二人被安排在相邻的房间,每日有人来送饭,晚上亦有人送来热水以供沐浴。大师兄的定位一直在移动,二人也便放宽了心。多日奔波,偶得休息,皎皎索性每日昏睡,只是醒时常喊口渴。可二人一同饮食,饭菜并无问题,所以梅任行也摸不着头脑,只以为是上了火,便要了些绿豆汤给她。

到了八月十四日这天,忽然有人送来一套衣服,让皎皎务必换上。梅任行此时也在这边,正在把两人的包袱合到一处。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带什么东西,连冬衣都是邮寄,灵石给了顾生寒,只剩下常服,所以包袱并不大。

“师兄,这袖子上绣的是什么花?我没有见过,不过还挺好看的。”

“是昙花,又叫月下美人。这衣服上也正好一边是昙花,另一边是月下美人。”

“‘昙花一现’的那个昙花?”

“是。” 梅任行伸手翻了翻,神色不悦,“昙花最多只能开半夜,果然不怀好意。不过上面倒是没洒什么奇怪的东西,你穿吗?”

“不穿也不行啊。人家说了,务必换上。不换,万一当场扒我衣服就不好了。没事,就当是夸我了。多穿一层也好,省得着凉。”

梅任行苦笑了一下,便去门外等着了。待到皎皎穿好衣服出来,侍从便引二人上了备好的马车,一路到了香山脚下,方弃车步行上山。一路上人山人海,皆怒目而视,若不是顾忌着那挡在路旁的官兵,怕不是要生吞活剥了二人。——当然,若是想,也不是不可以冲进去,毕竟那些官兵只是稀稀拉拉挡在路边,并不十分尽心。只是人们自恃道德高尚、安分守己,不能做此违法乱纪之事。

那些人围着他们上了山。到了峰顶,只见白公坟冢下方辟出了一块空地,空地上对设两方书案,案上笔墨纸砚皆备。一杉木轮盘立于两案之间,上面刻有上平、下平共三十韵。轮盘旁有一双层木架,上层是一块木板,下层是三十个韵牌匣子。又有一物上遮白纱,立在右侧案旁,略低于书案。空地外围是数圈座椅,将这里围得水泄不通。

二人对着坟冢遥遥一揖,皎皎感觉指环上略有异样,正想和师兄说,便见一人衣着华贵,大腹便便。那人拱手上前:“二位如约前来,不胜感激,有失远迎。”

梅任行将皎皎拉到自己身后:“不是诗会吗?为何只有两方书案?”

那人摇了两圈头:“非也,非也。只为斗诗,两方书案,足矣。”

梅任行道:“斗诗?不知是和谁斗诗?请对方上来吧。”

那人又摇了两圈头:“非也,非也。并非和活人斗诗。”

“不和活人斗,难道要和死人斗?没听说过你们还会招魂啊?”

“非也,非也。逝者已去,诗文长存,自然是和留存的诗作相比较。”

“你们的意思,是和白公斗诗?”

“非也,非也。是和所有古人的诗作。”

“所有古人的诗作?你们未免欺人太甚!便是李杜在世,也不敢说能赢过所有古人的诗作。”

“非也,非也。我们出题限韵,只要写出新意,不落前人窠臼即可。”

“有没有新意,还不是你们说了算?”

“非也,非也。我等只负责出题限韵,有没有新意,是要那边那位贵人定的。”

梅任行顺着“非也”先生所说的方向一看,只见右侧书案边另有一圈纱帐,里面影影绰绰,似乎坐了一个人,又或者是两个:“众人也好,一人也罢,到底还是任由你们裁定,如何公平?”

“非也,非也……”

梅任行被这一连串的“非也非也”搞得心烦意乱,正欲打断,忽然一阵风来,案上纸张飞起,案边白纱落地,现出下面所遮之物——是一尊琉璃昙花。昙花架在环状台架上,花托之下有两根细管互相缠绕,从环中穿出。架上有一软管,管上有一木制限流器,软管另一端连着一根中空斜面针。皎皎凑过去,正在感叹山下的琉璃工艺竟已如此精湛,梅任行却唰的一声抽出佩剑架在“非也”先生的脖子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