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70)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皎皎道:“不过也不一定。梦境有时是有现实原型的,没准是因为你醉酒之后爱吹牛皮,所以我把李白也梦——”

然而不待皎皎说完,梅任行便揉起了皎皎的脸:“怎么又绕回来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又何必这般互相摧残?”

皎皎忙道:“好了好了,我不敢了,真的不敢了,跟你说个别的事情!”

--------------------

第54章 第 54 章 旧曲重填

==================================

“什么事情?”

“你还记不记得哀乐楼关于祖师和祖师夫人的词曲?”

“怎么了?”梅任行将停住的手放下。

“当时阁主带我下山去听,我后来和你们说了是不是?”

“是,不过只大致说了下讲的是什么,有哪些词牌。”

“我后来再问子野兄,他说因为人们普遍投诉烂尾,所以就撤掉了。我现在只记起来一个《清平乐》,其他两个是什么你还记得吗?”

“哦,前面是《忆秦娥》,后面是《西江月》。”

“内容呢?”

“《忆秦娥》是思人,《清平乐》是渡冥江,《西江月》是入往生池。怎么了?是——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我就是记得挺好听的,想再听一遍。”

“哦,我还以为你又做噩梦了呢。” 梅任行几不可察地舒了一口气,“所以你是因为这个才给子瞻写了《清平乐》?那我们回去,屋里好像有带乐谱的那种词谱,他应该就是照着那个弹的。”

二人回到三楼,梅任行找到乐谱,给皎皎弹了一遍。

“怎么样,是你印象中的曲子吗?”

“我不记得了。不过总感觉好像不是。”

“也许是因为没有歌词?纯旋律的东西,你一向不大能记得住。”

“可我歌词也不记得了。”

“没关系,重填就是了。你又不是不会填。”

“那好吧,我填一个试试看。《忆秦娥》是思人对吧?”

“对。那两首绝笔你还记得吧?”

“记得。”

“就照着那个填吧。”

“好。”

皎皎填完后,梅任行拿过来,只见上面写的是:

衣冠墓。白头人对相思树。相思树。其上悲风,其下黄土。

世间多少伤心误,从来好梦留不住。留不住。缘何又是,月明如素?

皎皎道:“怎么了?”

梅任行道:“没怎么。我就是在想,祖师大概是第一个把槐树当成相思树的人了吧?”

皎皎道:“估计是吧。”

梅任行叹了口气。

皎皎道:“叹什么气啊?”

梅任行戳了下皎皎的额头:“你死了之后,要是敢把我忘个干净不来看我,我就天天到你坟上弹琴去!我可不像祖师那么温柔,你不来,我就乱弹,保准让你魔音贯耳,腐骨食魂!”

皎皎笑道:“‘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我不在坟上设连接就是了。”

梅任行道:“那我就去欺负你认识的人。”

皎皎道:“唉,这叫什么?错弹欲引周郎顾?”

梅任行捏着皎皎的脸笑道:“你还敢自称周郎?你什么都记不住!我弹错了估计你也以为是对的。”

皎皎道:“噪音和音乐我还是能区分的。”

梅任行另一只手也捏了上去:“你来劲了是吧?”

皎皎道:“我错了,饶了我吧。你放心,我肯定来看你。”

梅任行终于罢手:“算你识相,不逗你了。不过曹丕的《终制》你竟然能记得?”

皎皎道:“我是因为那句‘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才去看的,现在只记得这两句。其实我觉得他人挺好的。”

梅任行道:“确实,做朋友还是不错的。但嫁人还是不能嫁这种,要不然多半是个‘披发塞糠’的结局。”

皎皎点了点头:“有道理。”

梅任行接着道:“就应该嫁我这种。风度翩翩,才华出众,博学多见,玉树临风。”

皎皎道:“我那句话说得不对。你不喝酒也会。”

梅任行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说的是哪句话,正要给她点颜色看看,结果对方已经先一步告饶投降了:“我错了,虽然都很自恋,但你喝了酒说的是假的,不喝酒说的是真的。别捏我脸了,会变丑。”

梅任行又气又笑:“行吧,为了我的眼睛着想,就不把你捏丑了。”

皎皎道:“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清平乐》不是有歌词吗?我为什么还要填《忆秦娥》?”

梅任行道:“呃,可能,傻吧?”

皎皎点点头:“是,可能傻了。”

梅任行道:“没事,我不嫌弃你。现在两首都有歌词了,再试试?”

皎皎道:“等等,我先把昨天那首《清平乐》写出来。”

梅任行奇道:“不至于吧?真傻了?”

皎皎边写边道:“我没忘,就是记得不大熟。”

梅任行又弹了几遍,皎皎带着歌词跟唱,然而还是感觉不大对。好听是好听,但感觉不是曾经听过的那些。于是也就作罢,打算等晚上问问楼主。

梅任行正翻着乐谱,想学点别的曲子,便听到一阵敲门声,猜测应该是午饭。然而打开门后,却见一人身着守卫服饰,面露惊讶。

那人道:“抱歉,走错了。”然后便去敲开了隔壁的门。

梅任行关上门,回到座位,忽然反应过来:“刚才那人是——皎皎,你还记得进城时的那个城卫吗?刚才是他!”

“他没认出你来吧?”

“应该没有,子野不是说他设了禁制吗?哀乐楼范围内,除了伙计厨工,应该没人能认出我们。”

“他为什么要来哀乐楼,而且还是三楼啊?”

“我也是要问这个。就在隔壁,要不我们听听?”

“不好吧?”

“有什么好不好的?要是与我们有关,也好有个预防。要是与我们无关,不说出去不就行了?”

梅任行于是来到墙壁处,将戴了指环的那只手贴上去,又用另一只手拉住皎皎。其实哀乐楼的隔音做得很好,各个房间基本不会互相打扰,三楼由于是会客之所,隔音更好。只有二楼走廊处的房间会有些透音,确切地说,不是有些透音,是十分透音,甚至楼外都能听见。梅任行猜测是为了吸引前往三楼的客人,好让他们点歌女乐师上去唱同样的曲子,不然实在无法解释为什么楼梯在另一边,廊道又做得这么长。

二人只听到茶杯碰桌的声音,然后便是久久的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方又听见人声。

“你确定他们没有再进城?”

“小人以性命担保。”说话的正是那守卫。

“没有进城,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出城。殿下,不如就让他们去吧。”

殿下?皇族中人?梅任行正疑惑间,便听见这位殿下开口:“下去领赏吧。”

守卫连连谢恩,接下来便是开门关门的声音。

“殿下,我们已经在这边耽误许久了——”

“你说他们会去哪里呢?”

这两个声音很相近,又很没有记忆点,若不是放在一起,可能根本听不出差别。

“何姑娘想必已经没事了。送回来的衣服,总不会有假。”

“可是不进城,他们又能去哪里呢?为了躲我,连伤病都不顾了。外面哪有什么好大夫?你说是不是因为那尊琉璃,所以才——我只是想做个样子,让它看起来唬人罢了。”

“殿下不必忧心,遣些人慢慢探访就是了。”

原来是诗会上的那位…… 梅任行正心中不快,便听见纸条展开的声音。

那位殿下接着道:“‘今已无恙,勿复相扰。’”

“府衙那边也盘问过了,确实没有人看到是谁送过去的,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在地上了。估计是他们在城外寻了大夫,又托人把这些送进城的吧。送来的人多半早就出城了,不过只要在城外细细查访,应该还是能找到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