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梦(73)

作者:feiwu 阅读记录

“也对。既要尽忠,又要尽孝。既不敢违逆太子,也不能完全站在他那边,还要委过于己,替其掩饰。不过也亏他说得出口,堂堂知府,何必为了一个小丫头公器私用,大费周章?更何况,写的还是诗,不是什么举业的文章。还不是听这位太子殿下差遣?”

“我有一个问题。堂堂太子殿下,又为什么要为了我一个小丫头公器私用,大费周章?”

“见色起意呗!”

“见什么色起什么意啊?我又不是什么稀世珍宝、绝世美女。肯定有别的原因。我不大懂这里面的事,你帮我想想。”

“估计要么是对穆相示好,要么是为了博个敬才爱才的贤名,又不招圣上猜忌,毕竟你是女子,无论如何不可能考取功名,写的又是诗词歌赋,不是什么奏议策论。不过,喜欢和利用不矛盾啊。他们这种人,不就是爱这样,一边喜欢一边利用吗?”

“我觉得还是利用更靠谱一点,单是一个小小的诗会,就已经这么爱玩弄他人了。就算喜欢,又能有几分真心?新鲜劲儿一过,扔到一边都算是好的。我可不想落个‘披发塞糠’的结局。”

“对!我和你说啊,被权力中心的人喜欢,十个里面得有八个没有好结局!”

梅任行把自己能想到的典故都和皎皎说了,而且是翻来覆去地说了四五遍,反正总结下来就是皇家去不得、君王嫁不得。

皎皎道:“师兄你这么紧张做什么?我又不会去。”

梅任行心想,架不住他胡搅蛮缠啊!现在皇权高度集中,为免外戚乱政,喜欢从民间挑选妻妾,再随便给她们的父亲兄弟封个小官。若他执意纠缠,算了,自己的心思也不好对她讲,于是只道:“我这就是陈述一下客观事实。”

二人吃过早饭,梅任行又弹起了昨天的《忆秦娥》,然而弹到一半忽然停住:“你说这三首词是子野写的吗?”

“应该是吧。怎么了?”

“有没有可能是阁主写的?”

“不可能。”

“为什么?”

“水平不够。”

“你是真不怕他听见。”

“那个,也有可能是为了叙事,所以——”

“行了,别找补了。他听不见。”

“其实听见也没有关系。子野虽然作曲水平举世无双,可在作词上终归是要差一些,比不了阁主。当然,比起我来,还是强多了。”皎皎又看了一遍,“不过这个第二首,似乎不大一样,倒是有可能。”

梅任行又学了几首曲子。下午带着皎皎去楼下看戏,然而看了几个便看不下去了。先是吐槽血包虽然使情节更加逼真,但是实在滥用成风,一点生物学常识都没有。打的是屁股,嘴里吐什么血啊?接着又吐槽起毒酒来,就山下这提纯水平,编戏的兄台,你和我说服之立毙?嘴里溢出一口血,不疼不痒地说完台词,然后美美地倒下?别人也就罢了,这演的可是李煜啊。他死前有多痛苦,你不知道?然后又吐槽起神魔不两立的俗套剧情,以及神中也有坏神、魔中也有好魔的陈词滥调。要是按品性划分,好的为神,坏的为魔,那就不会出现神中有坏神、魔中有好魔这种情况。要是按照血缘划分,一个群体品性有分布这不是很正常吗?怎么搞得好像最后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一样?能不能先做一下显著性检验?没准最后发现分布是一样的呢?可见人们一向喜欢夸大组间差异,忽略组内差异。

皎皎表示十分赞同,然后纠结起了到底何为神、何为魔。若要按故事起源来说,鉴于这是农耕文明编的故事,应该是用神喻指农耕文明,魔喻指游牧文明。然而现实中的农耕、游牧交界受等降水量线影响不断改变,而且农耕、游牧更多只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就算农耕文明消灭了游牧文明,然而只要还有草原在,迁过去的人也会再度建立游牧文明。戏里却好像只要消灭了魔,便万事了结了一样。战争逻辑也很奇怪,是为了仇恨,而不是利益。现实中,管你有什么深仇大恨,只要利益足够,绝对马上给你表演一个握手言和,说那是上一辈的事情。当然,也不是所有战争都与情绪无关,然而这情绪要么是为了师出有名故意煽动,要么是因为内部矛盾重重,积压的不满需要找一个出口进行转移。

若要按故事设定来说,神魔早已不需物质供养,怎么可能还像人一样去争夺土地,打来打去?要说神是指悲悯、博爱、牺牲、宽恕等等品质,魔是指残忍、排他、自私、报复什么的,那还说什么除魔卫道?神魔自在人心,岂有实体?人在一日,神魔便在一日。要说神魔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外的力量,帮自己的是神,害自己的是魔,那跟人们对于益虫、害虫的分法有什么区别?当然,若是神魔存在,肯定不喜欢这种类比。不过若是真的跳到这个世界之外来看,其实没有什么益虫害虫,也没有什么神什么魔。虽然有些灵识喜欢去应了神魔的名头,然而所作所为其实与是否受香火供养没有任何联系。毕竟一来收不到,二来也不需要。真正需要香火的,是以此为生的人们,所以才编出了那些不供养行善再多也只能入地狱的谎话来。

另一种起源和设定相结合的解释是,神魔,或者说宗教,起始于人力微弱时代的自然崇拜,后来则是由于在世俗社会中的苦难无可解脱,只好把他们当作精神寄托来活下去。有所求,便拜神;有所惧,便驱魔。说到底,还是当成了人世间的利益输送。宗教需要物质基础来延续和传播,所以会有专职于此的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生计,自然会往上面添油加醋,这也无可厚非。当然,也不是说他们一点好事没干,毕竟有些人真的相信了,或是渡己,或是渡人,也算是在这无穷无尽的苦难中得到了解脱。至于统治阶级,为了稳定,自然也会希望人们将精神寄托在他处,而不是思考然后推翻现状。而且有些时候、有些地方,领导群众、控制人心是很难的,所以需要借助宗教的狂热来达成目的。而鬼界之所以也愿意这样,不出手阻止,是因为在生产力水平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即便推翻现状,也不过是换了一批人来统治罢了。现在的若是还能用,那就接着用,不能用了,再推翻重来。不然不知道会有多少精力花费在内耗上,那谁来推动生产力呢?只依靠最聪明的那部分人是不行的,毕竟需要量变才能产生质变。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是每一个人。总之,上上下下、各方各面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闭环,谁也不想戳破这个精心编织的美梦。

梅任行怕她思考太多消耗心力,于是下午便抛开戏文,改为带她听歌了。听完了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曹植的《白马篇》《野田黄雀行》,李白的三首《长相思》和三首《行路难》,在听到杜甫的三吏三别时,梅任行道:“你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为这个哭过?”

--------------------

第57章 第 57 章 三吏三别

==================================

“我为这个哭过吗?”

“是啊,哭得可惨了。大师兄还以为我又欺负你了呢。”

“我不记得了。别是你看我记性不好,瞎编的吧?”

“这回还真不是。你那时读到杜甫的《垂老别》,突然就哭了起来,怎么止也止不住。问你发生什么了,你就指着那句‘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哭得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还有这么一回事?”

“是啊,课本上只有《石壕吏》,所以你就去翻其他的。结果《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都看完了也没什么事,就最后这个《垂老别》出事了。你那时刚入山不久,我还以为你有多心思细腻呢?结果发现爱哭和敏感没有任何关系。你是持续性没心没肺、间歇性敏感细腻、诈尸性哭哭啼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