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284)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说完,沈端拍了拍吕嵩的肩膀,示意他不要再说。

现在正是乱世,襄阳又是南北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各种禁物多了。王宵猎特意交待,运输的队伍不管杂事。除了金银、铁器等军需物资,一般的货物,只要装了车,就只管运。特别是不得以任何借口在路上检查货物,让客人安心。运输队伍只管运输,不要搀杂其他事情。

衙门专门有官员,检查各种违禁物品,手段多种多样。真正的战略物资,实际很难经过襄阳走私到北方。而一些并不重要的走私物品,镇抚司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林升源和黄员外走出酒铺,抬头看看天,道:“今日阴天,没有太阳,倒是舒服许多。”

黄员外道:“我们行路的人,最怕下雨。再走两日就到襄城,天可怜见,千万不要落雨!”

林升源道:“我看车上盖得严实,纵然下雨,也没有大事。这些车极是好用,路面又干爽,员外何必担心!这一带都有重兵,路上没有强盗,做生意最是安心!”

黄员外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过去催沈端起程。

襄城县是王宵猎重兵驻扎的地方,哪有不开眼的在这里闹事。从襄阳贩运货物,王宵猎治下都治安良好,不用担心。黄员外担心的,是过了襄城,盗贼遍地。没有军队保护,自己就是肥羊。

叶县位于方城山和紫云山之间,一望无际的平源。百辆车浩浩荡荡走在路上,一路顺畅。太阳还没有落山,已经到了汝坟镇。

此时北方的紫云山已经不远。明天翻过紫云山,就到襄城县了。

初员外对沈端道:“我车上货物众多,虞侯且担待,在货场外等一等,我找人来搬。”

沈端道:“员外尽管放心去。这条路我走熟了的,货场的主人我都认识。你若是找人不方便,这镇上我有认识的人,可以帮着搬运货物。”

初员外忙道:“不敢劳烦虞侯。我做生意久了,自然有人手。”

说完,初员外带了个伴当,自去找人了。

看着初员外远去,沈端看看前面的几十辆车,摇了摇头。李子还好,枇杷经过了这些日子,许多已经坏了。赶车的人远远就能闻见一股酒味,向沈端说了许多次,沈端只是不管。

在货场里一株大柳树下坐了,沈端对黄员外和林升源道:“一会初员外来搬了货物,我们出去找一间酒铺,痛快饮两杯。明日天不亮便行,不用天黑,就能赶到襄城县了。”

黄员外称是。忍不一会,实在忍不住,道:“初员外贩的枇杷,路上坏了许多。我在后面,依然能闻见酒味。这样做生意,岂不是要亏了本钱?”

沈端道:“我们只管运货,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襄阳装车的时候,是初员外看着装的。现在即使全部坏了,也与我无关。”

黄员外点了点头。又道:“从襄阳到这里数百里路,以前有人贩枇杷么?”

沈端道:“我还是第一次运这货物。现在看来,枇杷不耐久放,这样贩运使不得。”

其实这一路上,几个人都看出来初员外的货物有些不正常。只是沈端不说,别人当然也不说。现在到了地头,黄员外忍不住,开口问出来而已。

沈端大致猜到,初员外很可能贩运的是禁物。看他装了几十车,应该不是金银铜钱之类,而应该是粮食、茶叶。数量又大,在北方又容易销售。

金军占领解州,不允许向翟兴、王宵猎、李彦仙等人的地盘贩盐。同样的,宋朝也不允许粮食和茶叶运到北方。茶叶是日常必需品,不允许官方贩卖,就只能走私了。

汝坟镇近滍水,顺河而下不远是北舞镇,进入了郾城。那里是董平的地盘,王宵猎管不了。从王宵猎治下向北方走私的线路,正在这里。这条路的大部分,还可以借助到襄城县的商路,实在方便至极。

王宵猎对此心知肚明,慢慢形成了默契。沿着这条路,北方运入食盐,南方输出茶叶,是双方走私最大宗的物资。至于北方的马,南方的牛,走是南边颍州的商路。

没有用多少时间,初员外便带了几十个汉子回来。每一个都身强力壮,年轻有力。

沈端一看,不由摇头。这条路自己熟,很显然初员外带来的汉子,并不是本地干零活的人。如果猜得不错,应该是他们走私团伙的。如此明目张胆,就有些过了。

到了跟前,初员外跟沈端结算了剩余的钱。但指挥自己带来的汉子,把装枇杷、李子的柳条筐从车上搬下来,装到推来的独轮车上。

林升源和黄员外站在一边,看着这些人忙碌。看了一会,黄员外道:“这些好大胆子!你看有些柳筐里面的枇杷全部坏了,明显里面包着东西。光天化日之下,就敢如此胡来!”

林升源道:“他们如何胡来?”

黄员外道:“这些筐里必然有禁物。这个初员外,就不怕查吗?”

第298章 并无大碍

太阳落下山去,初员外搬完了所有货物,自己找客栈住下了。沈端和林升源、黄员外三人一起出了货场,附近找了一家洁净的酒铺,进去饮酒说些闲话。

酒菜上来,喝了几杯。黄员外道:“虞候,今天初员外的货物里,还可能藏着禁物。你们车队是衙门的,难道不管吗?”

沈端笑了笑,道:“员外也是做生意的人,有货物托我们运,若是半路我们还查验货物,你愿意不愿意呢?我们虽然也是衙门的人,但最重要的是运货赚钱。恼了客人,没有生意,如何得了!”

黄员外点了点头。又问:“就是明知道车上运的是禁物,你们也不管?”

沈端道:“查禁物有专门的官员,路上有巡检,轮不到我们。”

听了这话,林升源道:“这话听着稀奇。你们属于衙门,却不管衙门的事情。”

沈端只是笑:“哪有什么稀奇。不同的衙门,管不同的事情。我们只是运货的,什么查禁物,查逃犯,一概不管。当然,跟一般的百姓一样,专门交待下来的,又自不同。”

见黄员外和林升源还是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沈端道:“两位员外,我们管着运货。若是赚的钱多了,我和手下士卒到手的钱也多。这世上,哪个会跟钱过不去?”

说到钱,黄员外和林升源就明白了沈端的意思。运不运禁物是衙门的事,没有人说让这些运货的人管,他们自然不管。跟客人搞好关系,日日有活干,天天有钱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几个人一边喝着酒,一边说着闲话。这生意沈端已经做了几个月,可以说是见多识广,向黄员外和林升源说着见闻。黄员外担心着自己生意,不住问襄城的情况。

沈端道:“南北贸易的榷场就在襄城县,那里现在商人云集,极是繁华。我听北边来的人说,襄城不弱于当年的开封府,为一大都会。”

林升源听了连连摇头:“如何比得过开封府?金虏南犯之前,那是天下第一大都会,如今的襄阳只怕也难有十分之一!这样说的人想来是没有见过大地方,才会如此混说!”

黄员外叹了口气:“当年的开封自然如此。不过现在,可再没有当年的繁华喽。北地的商人见多了现在开封府的样子,才会如此说。”

沈端道:“想来是如此了。襄城县的城池本在汝水北边,金人南犯,现在南边又修了城池。我们南地的商人,只是运货到南城。交割了之后,由北地的商人运过汝水。北城的外面又有榷场,有一个金将在那里。没有多少兵丁,金人只是收税。”

林升源道:“若兵丁不多,王观察何不攻过去?”

沈端笑道:“观察要与金人做生意,自然不会在那里打仗。金人明白,也不驻扎大队兵马。”

金军人少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补给困难。颍昌府、郑州和开封府现在人口稀少,征不上粮,支撑不了大军。金军只要收到税,其他事情就不管了。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