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286)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汉子对身边的人道:“彭晋原本是军中都头,因为出来的早,聚了千多人在西华县。他怕军中派人捉他,只敢与董平这厮合伙做生意。”

一个汉子笑道:“只是一个都头,成得了什么气候?指使本是要升统制的,才是大人物!”

青帽汉子冷笑道:“彭晋原没有什么,手下一千多人不好对付。暂时没有办法,只好拿董平这厮来开刀!先劫了他的这批茶,算是彩头!”

旁边人道:“我们劫了茶,要卖给谁去?”

青帽汉子道:“你们没有听说?金人觉得中原太大,与他们作对的人太多,到处打仗,想退到黄河北边去。年初折可求在陕州败了,粘罕举荐了原来的济南知府刘豫。若刘豫做了皇帝,想坐稳皇位,只不是容易事。我们抢了茶,只管卖给他派来的人便了。”

几个汉子齐道:“原来指使都想好了!不必多说,先劫了董平的茶!”

青帽汉子转过头来,看着蒋四郎道:“不瞒你,我原是王观察军中的指挥使冯晖。现在带了三百多人到北舞镇,欲要杀了董平,夺了他的基业。你若是个识趣的,早早投奔我,以后必有一番富贵!”

蒋四郎急忙磕头:“原来是冯太尉!若得太尉收留,小的粉身碎骨,为太尉效力!”

冯晖道:“若你愿意,便先留在我的军中。此次劫董平的茶,若是立了功,我必然重赏!若是没有半点用处,我的手下也饶不了你!”

说完,示意身边的一个人把蒋四郎带了下去。

看着蒋四郎离开,冯晖道:“董平本是唐州的土豪,树大根深。观察未到襄阳之前,董平是这一带最大的势力,横行一时。听闻董平手下有五六百人,要么是他的族人,要么就是多年的庄客,极不好对付。我估计,这厮与河南府的翟观察相似,只是人少一些。”

一边任行道:“翟观察何许人也?就是我们观察占有数州,有兵数万,也不过与翟观察平起平坐而已。董平真有这样的势力,我们怎么敢惹他?”

冯晖笑道:“所以说,各人有各人的活法。面对金军,翟观察拼死抵抗,成朝廷大将。董平这厮只知道欺负弱小,抢劫州县,到了现在人人喊打!不必怕他。他手下再多人,也不过是乌合之众。我们手下近三百人,若是列阵,一战就可以灭了董平!只是抢地盘到底不是战阵上冲杀,要讲究策略。等董平派人运茶到逍遥镇,我们半路劫了,他必然慌乱。到时候杀入北舞镇,抢了他的基业。那时候我们兄弟独霸一方,自然是快乐无边!”

任行道:“北舞镇离汝州不远,我们在这里,王观察会不会派兵来剿?”

冯晖冷声道:“怕什么!现在周围几州都没有大军镇守,观察为何不派兵战了?因为这些地方离金人太近,而且又是要道,怕金人来攻。我们也是一样。”

看众人的面色还是不好,冯晖又道:“真到抵挡不住的时候,我们向北去,投了金人就是。那时高官厚禄,也是好日子!”

听了这话,众人脸色才和缓下来。在王宵猎军中不短,他们是没有胆量跟王宵猎作战的。本来想投彭晋原,又听说彭晋原军中的军纪也严,最后才聚在了冯晖身边。

第301章 军队的危机

北舞镇那里,冯晖带着手下暗暗布置,寻找机会。董平给彭晋原写信,商量茶业交易。南边张均占据蔡口镇,小心蛰伏,不想被地方势力发现自己来历。一时间暗潮涌动,表面倒是平静了下来。

汪若海得到了消息,六合的完颜宗弼开始整顿兵马,准备西来。不敢怠慢,亲自到了襄阳城。

镇抚司衙门,王宵猎得了禀报,急命汪若海到官厅里来。

进了官厅,汪若海行礼,王宵猎赐了座。命人上了茶。

汪若海道:“刚刚得到的消息,六合的兀术正在整顿兵马,准备西来洛阳。先前的消息,兀术西来带两万精骑,此次却听说,为防观察北上,带了三万五千人。”

王宵猎道:“他还真看得起我!一万五千人,是防我的吗?”

汪若海道:“洛阳北有黄河,西边是陕州,南边是汝州,正在我军包围之中。观察虽然一时间无意北上,金人却未必这么想。在洛阳驻重兵,本属平常。”

王宵猎叹了口气:“是啊,若是两国交兵,本当我与李、翟两位观察齐出,夺取洛阳。奈何,我们后力不济,只能看着罢了。夺洛阳容易,守住就难了。”

两京不是金军重点防守的地方,不管是洛阳,还是开封,金朝驻军极少。宋军不攻,是因为这两地都无险可守。洛阳周围还有险关,开封周围则是一片平原。攻下两京容易,守住很难。

王宵猎五万兵马,如果北上攻洛阳,就会面对大举进攻的金军。五万人,打一场大决战,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足够的兵力,就只能避开这些战略要地,避免提前进入决战。

汪若海道:“两京非其他地方可比。若是能收复一地,军民士气必大受鼓舞!”

王宵猎道:“此事只能从长计议。一旦大军北上,就极有可能受到金军倾国之兵的攻击。没有十几万军队,是不能冒这个险的。再在襄阳邓州发展几年,兵精粮足,才能北上。”

汪若海道:“观察若不北上,兀术大军前来,又该如何?”

王宵猎想了一会,道:“三万五千大军,加上周围州县的签军,数目不少。陕西大战在即,兀术是不敢南下襄邓的。不过,汝州不远,他未必不会试一试我。先前我已吩咐了新野准备,等到八月我带三万大军北上,守住汝州。”

汪若海点头。过了一会,又摇了摇头,有些遗憾地道:“若能收复西京,足可振奋群雄士气。听闻太行周围的义军不少,与他们里应外合,能成大势!”

王宵猎道:“想做大事,必须要明白自己手里的本钱。有多少本钱,做多大的事情。不然纵使一时得势,后边也要原原本本地交出去。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发展地方,训练兵马。等到兵精粮足,才能有下一步的想法。两三年间,其他的事情只要看着就好。”

汪若海又道:“张枢密尽起陕西之兵,有二十余万。若陕西大胜,未必没有机会!”

王宵猎一下子怔住。汪若海这话说的不错,如果陕西胜了,形势也就变了。可自己明明知道陕西不会胜,怎么能做这种部署呢?

想了许久,王宵猎道:“参议在襄阳住几天。我招陈与义、邵凌和牛皋来,与陈求道一起,我们几个人好好商量一下。此次事关重大,不说明白了,总是让人不能安心。”

汪若海告辞出去,王宵猎一个人坐在案后,思索了良久。

自己不愿意出重兵,说到底,是因为知道陕西的张浚不会赢。如果张浚赢了,金军西路军的主力很可能全灭,整个天下的局势可就完全变了。自己知道结果,才会知道张浚必输。但对其他人,无不心存张浚胜利的幻想。陕西胜了,自己肯定要全军尽出,配合张浚才是。

想了许久,王宵猎长叹了一口气。

哪怕到了现在,宋朝其实依然有强大的实力。陕西久经战阵的大军二十万,如果真有战斗力,足以与金军决战。其他地方哪怕凑出五六万兵来,就有了恢复中原的实力。

从后世的眼光来看,陕西大败,宋军才把以前的兵力挥霍干净。在此之前,宋朝君臣面对金军的信心其实是有根据的。然而军队不是拼人数的,是要拼战斗力的。如果仅仅是拼人数,太原的时候宋军就应该大胜了,怎么会落到这步田地?

实事求是的说,王宵猎认为现在的宋军已经彻底腐朽了。纸面上军队再多,也很难打赢金军。不练出新军来,不经过痛苦的改造、挣扎,很难与金军正面交战。实际上练出了新军来,战事好转,投降派占据上风,杀了岳飞,宋军也很快失去了锐气。二三十年后,孝宗有心北伐,却无功而返。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