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1)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命人买了酒肉,王宵猎请了几位粮商,在军营中饮酒。

酒过三巡,周员外道:“将军于国有功,按说我们该备些酒肉,犒赏才是。反过来吃酒,着实是不好。本来我们商量,再备些牛羊,让将军带回去。只是现在天热,肉都放不了多久。便买了几十坛酒,将军与粮食一起带走。聊作我们心意。”

王宵猎急忙道谢。

这个年代的酒,与后世还是有些不同。都是米酒,度数较低,还有饮料的作用。特别是军中,酒有特殊作用,确实可以鼓舞士气。而且此时社会尚酒,男女老幼,俱都好这一口。

开封府缺粮,市面上酒其实少见。多是各军里,为了军官享用,自己私酿一些。王宵猎军中并没有酿酒,每日里从其他军中买一些。运回去几十坛,有大用处。

陆员外道:“金军去年着实凶恶,连蔡州都遭难。将军,依你看来,金军会不会再来?”

王宵猎想了一会道:“金军南下,为的是抢财富人口。京西路已经遭了一次难,一两年内,应该不会再来了。你们看,开封府被抢一次,今年便就没有金军。蔡州附近,应该也是如此才是。”

三人听了一起点头,在那里窃窃私语。

现在宋朝的样子,实在不是像能挡住金兵的。普通百姓,特别是北方的,都要想自己退路。去年金军攻到蔡州,这几位员外还心有余悸。

王宵猎现在掌握的情报,哪里能分析出金军的动向?不过依前世记忆,接下来手几年,金军好似都没有在中原大规模用兵。不过金军不来,是不是就能风平浪静?只怕未必。

已经五月了,宗泽还能坚持多久呢?王宵猎知道,没多久了。宗泽一死,北方就要大乱。开封府百万义军是没有的,但数量也绝不少。一旦这些人从开封府散布开,中原必然是一场劫难。

想到这里,王宵猎又想到令自己发愁的问题。没以宗泽,自己该向何处去?一直到现在,还是拿不定主意。天下地方广大,更加难以抉择。

直到深夜,蔡州要关城门前,几位员外才告辞离去。

略收拾过了,王宵猎叫过曹智严,问他:“今日招募多少挑夫?人数足不足?”

曹智严道:“包括蔡州城里,一共招募了不足二百人,缺的人不少。小舍人,是不是我们每日百文的价钱低了些?经了战乱,物价腾贵,百文难以养家。”

王宵猎道:“不少了。以前百文,是他们自己烧火做饭。现在吃在军中,住也不花钱,每日百文就比以前多得多。不过,若是真招不到人,只好加些价钱。”

曹智严道:“依我看,还是加些钱好。米价这么高了,再从开封府回来,百文剩不了多少钱。要么就去求蔡知州,让他在本州派役。”

听了这话,王宵猎摇了摇头:“这个时节,若是派役,不是招人骂吗?宁可花些钱,还是和雇人来的好。好吧,明日你贴告示,便就加钱到每日一百五十文。”

曹智严应了。看看时候不早,便到军中寻吏人,让他们写告示。早早写好,明日一早贴出去。

第二日,张均把几具尸体运到房里藏了起来。带着母亲,到了镇上。到了桥边,见许多人在白壁前看告示。听人读了,知道王宵猎那里加了价钱,不由大喜。

寻了母亲,张均道:“那边军营里寻人挑粮,加钱到每日一百五十文了。到开封府,最少要六七日时间,差不多能有一贯足钱。数目不少了。”

母亲道:“一贯钱能买什么?我听人说,开封城里万物都贵。”

张均道:“那个严里正,身上颇带了些钱。我们只要到了开封府,可以将就些日子。”

母亲当然知道严里正身上有钱,也知道被张均取了。不只如此,自己身上还有严里正前些日子送的金银呢。不过儿子现在这个样子,她便绝口不提。谁知道以后如何?

张均杀了,急着离开蔡州。带了母亲,快步到了军营。

军营外面有吏人在那里招挑夫,张均带了母亲,到了桌前应聘。

吏人抬头看了看张均,又看了看他母亲,道:“我们这里募挑粮的。看你身子是足够了,只是身后妇人什么身份?又能够做什么?”

张均道:“这是我的母亲,父亲不知去向,现在母子相依为命。我自在军中挑粮,母亲随行。母亲的吃住,我自花钱,只是同行而已。”

吏人一摆手:“军中是什么地方?乱七八糟的人随行,扰了军纪。”

一时之间,在那里争执不下。今日已经很少有人来应募,吏人闲着在那里与张均磨牙。

曹智严忙了军中事务,到了军营外面看招人。一出来,就见到张均在那里争执。

走上前,曹智严问了事情原委。转头看张均身体强壮,甚是难得,心中有些喜爱。问他:“军中有妇人着实不方便。你要母子同行,是不回蔡州了?”

张均道:“小的本是颖昌府人氏。既然金人已远走,或可回家乡。”

曹智严想了想,道:“我们义军,本就是保家卫国,自该给百姓方便。只是,军中都是青壮年的男子,有个妇人,难免出意外。这样吧,让你母亲换了男装,每日里都与你在一起才好。”

张均回头看看母亲。痛快点头道:“将军如此说,那便如此做。”

第33章 看孩子

进了五月,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数百人挑着粮走在路上,累得气喘吁吁。

王宵猎骑在马上,看着挑夫,心中有些犹豫。看他们的样子,要不要就此歇了,等到下午日凉了再走。如此赶路,有人发病可就不好了。若是有骡马车辆就好了,这样人挑,效率实在太低。只是这个时候哪里找牲畜?兵灾之后,哪怕有些骡马幸存,也早就都被吃掉了。

把曹智严叫过来,王宵猎道:“看挑夫劳累,天上的日头又大,是不是歇一歇?”

曹智严摇头:“现在离着中午时分还远,哪里就能歇了?小舍人,此时切不可心软!要是让这些挑夫拿捏住了,他们更会偷奸耍滑!”

王宵猎道:“可我看有人摇摇晃晃,一个不小心,倒毙路上可如何是好?”

曹智严道:“还能怎样?若有人倒毙,就在路旁烧化了,骨殖让人带回去就是。”

听了这话,王宵猎一时无语。曹智严说的残酷,或许正是这个时代的日常。甚至劳动权利保护,什么人的性命宝贵这种话,此时说给谁去?出来赚钱,死了是自己的命不好,怪得谁去?

宋朝受到佛教的影响,火化非常流行。民间的火化率,一般有两三成,人们早已见怪不怪。便如水浒传中武大死后,便就是烧化了,吏人留下骨殖而已。曹智严本是僧人,自然熟悉。

想了好一会,王宵猎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不过中午休息了,让人煮些绿豆,路上让挑夫喝些汤水。我们雇人出来,还是让他们赚了钱,平安回去的好。”

曹智严答应,自去安排人。

王宵猎看人群里,一个强壮汉子,挑了一担粮甚是轻松,摇摇摆摆。旁边一个身形瘦削的人,穿的衣衫颇大,空着手随着他走。在一众挑夫里面,看起来颇为怪异。

等曹智严回来,王宵猎指着问道:“那边两人看起来十分奇怪。怎么还有一人空手?”

曹智严道:“那是母子二人,颖昌府人氏。因去年兵祸,流落到蔡州。见我们雇人挑粮,那儿子自来应募,要带着母亲回乡去。军中不好有妇人,便让他母亲换了男装,与我们走在一起。”

王宵猎听了,点了点头,也不好责备什么。去年京西兵乱,各地的流民极多。金兵退走,回乡是稀松平常的事,自己也不好拒绝。只是那妇人不拿东西,走在挑夫队伍里,看着极不顺眼。

想了一会,王宵猎道:“一会休息时,你去吩咐那两人,妇人不要走在队伍里。挑夫们都累得汗如雨下,一个空手的人走在身旁,他们会怎么想?我们不是收了两个孩子?让他妇人帮我们带孩子吧。”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