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64)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站起身来,王宵猎道:“靖康以来,金虏攻略两河,无数义军揭竿而起。许多人身死魂灭,以生命为代价,与金军奋战。还有一些人,坚持不住,不得不渡过大河,如金均房的王彦等部。还有一些人坚守故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与金军战斗。这些人不容易。岂能辜负了他们?”

汪若海道:“我看文书上,这些义军数量不少,人数众多。若是能组织得当,必有大用!”

王宵猎摇了摇头:“义军不经过训练,很难适应两军对阵的情形。看着数量多,让他们迟滞金军的行动,或作为向导,当然有大用处。但若是摆开阵势,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会让人失望的。这不是义军的错,他们就面临这样的战斗,只能成这样的军队。如果经过训练,补齐装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你发文告诉薛成,与金军的正面战斗,要以他的军队为主。让义军刺探敌情,扰乱敌军。还有,趁着现在关中空虚,送些钱帛粮草给他们。让他们再坚持几年,吃几年苦。等朝廷大军反攻的时候,还有大用。”

汪若海称是。

李彦仙道:“两年多前娄宿肆虐陕西,攻破了鄜延路,许多义军就失去了朝廷的联系。我军中的许多将领,便是那个时候渡过大河来投的。”

王宵猎叹了口气:“敌后的义军难啊。没有外边的力量支持,很难形成稳固的根据地。而没有根据地,就很难发展。发展不起来,还时时面对金人的围剿,这种日子坚持下来岂是易事?”

说完,王宵猎在屋子里来回踱了几步。道:“告诉薛成,把从绛州南下的道路查探清楚,最好留下可靠的联系人员。此战过后,我们也不能断了跟他们的联系。必要时给些帮助。”

汪若海称诺。

两宋之交北方义军如此艰难,与赵构的关系很大。在赵构眼里,除非一些特殊时期,这些义军更多是贼的身份。宁可向金军投降,赵构也不愿给义军任何支持。

面对金军入侵,正面战场与敌后义军应该相辅相成,各是战争的一部分。正面战场顺利,敌后的义军就大发展,给正面战场提供更多助力。如果正面战场一溃千里,敌后义军就更加艰难。

李彦仙在陕州的时候,河东路南部义军可以得到支持。李彦仙困难,这些义军就很难支撑。

金军的兵力,很难做到对河东河北的有效占领。便如河东路,金军大军进攻陕西,就只剩下完颜很术可的约一万人的军队。河东路的大部州郡,金军仅是羁縻而已。河北路也是如此,大军一出,后边大多数地方都是空城。

宋军如果有二三十万有力军队,能够在前线拖住金军。哪怕是相持也好,一两年时间,金军的后方就会烽烟四起,前线的军队不败也得败了。

想到这里,王宵猎无奈地摇了摇头。富平一战,宋军损失二十万大军,这个损失太大了。妥善使用这二十万大军,就可以把金军主力拖在陕西。只要两三万人进入河东,就断了金军后路。说张浚志大才疏,还真不是冤枉他,把宋朝最大的机动兵团一次葬送。

现在的王宵猎对朝廷,对宋军其他将领,都非常不信任。与金军作战,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哪怕是需要一时蛰伏,也不去冒险。岳飞还没有成长起来,此时的将领,包括名将韩世忠,与金军交战的战绩都让人害怕。与金军进行大规模会战,最大可能是把主力的军队损失掉。

汪若海写好公文,王宵猎与李彦仙画押署名,吩咐人送去。

在位子上坐下,王宵猎道:“富平战后,金军的势头正盛。从大的局势来说,敌强我弱,这个局面没有改变。现在我们没有与金军进行大会战的基础,应该尽量避免正面交战。进攻时击敌薄弱之处,防守时尽量利用有利地形。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追求消灭金军的有生力量。便如此战,兀术大军来攻时,便放弃虢州,退守卢氏。用虢州到卢氏的数百里山地帮助我们防守。金军一走,便立即出兵,击破韦仪这个薄弱处。这个时候重占了虢州,整个关中就在眼前。”

李彦仙道:“镇抚说的是。若我早想通此节,主动撤出虢州,损失还会少一些。”

王宵猎点了点头:“我们要清楚一点。女真人崛起迅速,人数不多,兵力自然有限。消灭几千人对金军就是极大的打击,消灭金军过万就会直接影响金军的兵力数量。积累得多了,胜利的希望就大了。接下来的几年,都要坚持这个原则。一边练兵,一边让周边的金军不安稳。”

说到这里,王宵猎转过身对汪若海道:“写一封书给李宋臣。接下来的几年,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战斗,不要与金军正面战斗。要做到这十六个字。不要追求占领城池,坚持下面就是胜利。把心思主要花在团结百姓身上,让金军在河东路征不到兵,也征调不到粮食。等到朝廷军队壮大起来,配合大军北伐!”

汪若海默念一遍,笑道:“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大有学问哪。”

王宵猎道:“给军队的作战方针,就要简单有效。太多的大道理,不能让将士人人明白。这样的战略方针,最好像顺口溜一般,人人一听就懂。”

停了一会,王宵猎又道:“要想让义军在河东路有声有色,就要团结起来,几十个义军的寨子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整体,在战斗就可以做到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让金军在河东路,失去人民的支持。让敌人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得到人民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这些话,汪若海似懂非懂,只是一一记录了下来。此时的军事思想,其实非常落后。军队中军官管理士兵,主要靠阶级法,严刑峻法。官兵关系如此,更不必谈与百姓的关系了。

王宵猎严格训练军队,重视与百姓的关系,许多人不理解。只是这个时代重视长官的权威,执行就是了。今年接连取得了几场大胜,大家开始慢慢接受。

第389章 临潼知县

临潼城外,曹玉带着十几名侦骑视察城墙回来。见路旁一处酒家,道:“这个时候还有酒家,真是令人意外。天寒地冻,我们去买碗酒喝。”

说着,一众人到了酒家门外下了马,曹玉带了两个亲兵进了酒家。

一个老儿正坐在火堆边打盹。听见人进来,急忙起身,上前来行礼。

拣一副座头坐下,曹玉道:“如今金人肆虐,你这酒家还开门,真是不容易。”

老儿道:“不瞒客官,前些日子也关了。前几天,朝廷大军破了零口镇,金虏在城中不外出,我才又重开了门。若不然,似我这小本生意,隔几天来几个金人胡吃海塞一顿,就顾不住本钱。”

曹玉道:“原来如此。给我们来一角酒,有什么肉菜也上一盘来。对了,再打一桶酒拿出房去,给我外面的兄弟们吃了解一解寒气。”

老儿道:“天气寒冷,外面的客官何不也进店来?店虽小,挤一挤总能够挤得下。”

曹玉看着老儿笑道:“十里之外就是临潼县城,里面数百金军,如何能够不防备着些?”

老儿听了连连点头,快步去打酒。又吩咐后面的儿子,提了一桶酒出去。自己到后厨切了满满一大盘肉,端到前面来,放在桌子上。

一边烫酒,老儿道:“敢问客官,你们是来的王镇抚大军么?”

曹玉道:“你觉得还能是谁?”

老儿道:“小老儿想不出其他人来了。唉,夏天的时候,朝廷大军云集这一带,何等热闹!谁成想在富平与金虏打了一仗,就此烟消云散。我们这些人想起来,无不觉得可惜。”

曹玉点了一点头,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什么。自金军南下,这几年连吃败仗,民间的百姓对朝廷军队都没有信心了。默默饮了一碗酒,曹玉道:“一时吃些败仗没有什么,只要后边能赢回来。你看,我们不是又到京兆府了?总有一天,要把金虏赶回塞外,恢复中原!”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