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77)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李彦仙道:“既是如此,让沈遵南下重用就是,镇抚何必烦恼!”

王宵猎叹了口气:“玉奴身死,与沈遵的关系重大!我又怎么能不问呢!”

李彦仙听了不由大笑:“镇抚,做大事者,不必拘小节!你带十万兵,纵横天下,谁人不知道你姓名!又何必为一卖唱女子耿耿于怀!岂不是惹人笑!”

看着李彦仙,王宵猎缓缓摇了摇头:“不拘小节,是无关紧要的事,而不是不问对错。天下间,连对错都不问了,又能做好什么事情?经略,这种事情不能不问的。”

说到这里,王宵猎沉默了一会。又道:“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评价,到底怎么处置。一边是沈遵对百姓的冷漠,一边是沈遵的精明强干,难得吏才。一边是献城大功,另一边是一个弱女子的惨死。这个女子,面对数百金兵,毫无惧色,从容赴难。对这样两个人,我们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古人经常讲,官府用人,是选贤而任能。选和任是不同的,不能混淆了这种不同。我重用沈遵,就是任能,而不是选贤。当权者必须要明白这中间的差别,千万不要糊涂。至于玉娘,自该纪念,让人们不要忘记她。将来我们胜利了,不能够忘记这些在战争中从容赴难、为国捐躯的人。沈遵恰好夹在中间。一方面要褒扬他,另一方面要批判他。这个问题不能逃避,不能耍小聪明,需要有大智慧!”

汪若海道:“什么样的大智慧?”

王宵猎摇了摇头:“我还没有完全想好,还在犹豫。两位可以帮我想一想,怎么做才是最合适。总之一个原则,对遇到的问题,不能逃避,不能装作没有事情发生。我们要想真正做出一番事业,就不能够用小聪明处理难题。很多人的眼里,认为小聪明是聪明,讲原则是迂腐。这是不对的。真正的智慧,是在讲原则的同时,还能够把事情处理好了。如果做不到,就是自己的能力有缺陷,需要学习进步。那些在正事上耍小聪明的人,不会有大前途,成不了事的。”

汪若海与李彦仙对视一眼,没有想到王宵猎讲出这样一番话来。

第403章 理想者

非常之人,当有非常之举。什么是非常之举?许多人眼里,攻城掠地,战场杀伐是非常之举。或者在内政上力排众议,坚持正确做法,最后取得胜利是非常之举。但实际上,非常之举在日常的小事里。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不是说善战者不打仗,而是通过日常的管理、训练等每一件小事,早就为胜利做好了充分的条件。敌人要么不敢开战,要么迅速失败,犹如七尺壮汉对小孩。

许多人不重视小事。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管鸡毛蒜皮,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其实不是。当权者可以不管小事,但不能不管对错。我们身边的许多事情,看起来小,其实并不是不重要。有志于大事者,就是从小事做起,最后成就一个体系。

王宵猎三个人在这里议论沈遵,甚至认为他有缺陷。其实在世人眼里远不是如此。玉娘之死,确实会有人惋惜,但极少会怪到沈遵的头上去。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沈遵果断放弃玉娘,保证了献城的成功,有大将之风。献城之后,沈遵做事条理清楚,被魏阳所倚重,更加引人艳羡。

喝了一口酒,王宵猎道:“其实我很不喜欢沈遵这种人。为了成事,可以轻易牺牲掉别人。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这是妇人之仁吧。虽然不喜欢,但我还是会重用沈遵,也不会小看他。设身处地去想,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沈遵想献城,肯定不会把消息告诉玉娘。哪怕玉娘猜出来了,当面问他,也不可能当面承认。只是,要我想来,沈遵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玉娘去唱曲。少了玉娘,难道魏阳就进不了城了?”

汪若海道:“从到虢州的公文看,是金将要求玉娘上去唱曲,沈遵不好拒绝。”

王宵猎道:“不好拒绝,就把玉娘藏起来,或者开城把人送出去,有许多办法。总而言之,此事沈遵有许多道理,但这些道理不能说服我。我想,多少年后,也无法说服后人。所以用沈遵,对我来说只是任能,而不是选贤。在我眼里,这不是贤者。”

汪若海叹了口气,没有再说话。

李彦仙道:“我们统兵的人,手下将领什么样的性情都有。若没有容人之量,如何带得了兵?”

“经略这句话说的对!”王宵猎重重点头。“我们带兵掌权的人,必须要有容人之量。手下的人有自己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甚至讨厌的。喜欢与讨厌,是我们个人的情感,是难免的。但不能让自己的情感影响到公事。依公事而论,该升职的升职,该贬谪的贬谪。依着自己的情感行事,岂不是成了历史上的奸臣?所以我说,用人有选贤与任能。人才充足的时候,先选贤,再在这些贤者里面择才能者而任之。如果人才缺乏,选贤是选贤,任能是任能,两者不能够混了。对于因为才能而用的官员,必须有严密的监察制度。没有监察,一味用人,最后要吃苦头的。”

说到这里,王宵猎有些感慨地道:“在我看来,当官应该很简单。依照规则把事情做好,努力理解上级的意图,严格监管手下,并没有什么难的。但实际上,当官非常复杂。因为做的事情,大部分都涉及到权力,而权力又牵扯到利益,甚至牵扯人命。规则再清楚,总有人想在里面做手脚。这个心思一起,做官就复杂无比了。再加上亲朋提携,同党相援,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不知道多少曲曲绕绕。”

汪若海道:“这是难免的事。若是简单,人才就不那么难得了。”

王宵猎道:“我们不要搞得这么复杂,应该尽量简单。许多事情不该由官员做,就尽力防止。比如回避法,有时候严,有时候松。我们要尽量严格。官员要主动回避,不回避,就要受到处罚。什么举贤不避亲,我这里不行的。官员的权力,必须要与亲朋隔离开。凡是涉及到钱,必须要与官员没有关系。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不允许官员花出去的钱,回到自己手里。诸般种种,要严格管理。”

李彦仙笑道:“镇抚,这样会失人心的。”

王宵猎摇了摇头:“如果这样就会失去人心,这样的人心不必在乎。唉,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头头是道,但要真正实行下去,却难之又难。不过话说回来,难的事,我们做成了,才算本事。”

李彦仙和汪若海没有说话。

王宵猎明白,这种事情,要想真正做到,必须从自己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要求手下,别人才无话可说。只是从自己做起,说起来容易,做到何其难也。

一个人掌权,必须有坚定支持自己的一个或者几个集团。怎么维持这个集团的忠诚度?可以让他们升官,可以让他们发财,可以让他们有特权,甚至与他们联姻,成为一个小集体。这些办法都有人使用过,有时候有用,有时候没有用。

这些小集团都逃脱不了一个规律。只要一两代人的时间,几十年,他们的后代从生下来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与众不同。他们或自称贵族,或组成小团体,翻云覆雨。而且总是免不了,这些人中稍微聪明能干一点的人,就认为自己天纵奇才,再没一个人比得上自己。要不了多少时间,他们就习惯了自己的特权是天经地义的,是不会改变的。其余的人,在他们的眼里只是蝼蚁。总是免不了,他们会内斗。内斗迅速牵扯到天下,在大乱中人民把他们埋葬。

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有的,就是靠理想把人团结到一起。历史上,最接近这种的集团,是三国时的刘备集团。刘备集团内部自然有利益牵连,有权力争夺,有各种各样的斗争。但在最核心的人群中,理想的光芒总是在照耀。桃园三结义可能历史上并没有,但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兄弟之情却不是假的。当关羽和张飞离去,刘备立即率倾国之兵复仇,最后兵败夷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刘备说,想再兴汉室,信大义于天下。基本上,刘备一生,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负刘备。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